“家长陪餐制度”能否落实到位取决于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

才干王营评 2025-04-15 17:46:41

“家长陪餐制度”能否落实到位取决于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

王营

为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机制,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校家长陪餐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学校职责、家长权利和义务、教育部门职责,推动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家校合力。《指引》明确,“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应全面推行家长陪餐”。《指引》要求,学校应充分考虑办学规模、供餐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家长陪餐相关事宜,并邀请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员列席。

四川省出台的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机制,推动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家校合力。然而,如同许多新制度的推行一样,家长陪餐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能否落实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多年来,因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陪餐制度为校园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监督防线,家长可以亲身体验供餐流程,将监督视角从结果查验延伸至过程管控。他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食堂饭菜的质量、食材的新鲜度、食堂的卫生状况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向学校反馈,促使学校加强食堂管理,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家长陪餐也为家校沟通搭建了实体平台。在陪餐过程中,家长可以观察学生的用餐状态,与校方管理人员开展深度交流,共同探讨膳食改进方案。这种参与式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构建更加和谐的家校关系,增进家校沟通与信任。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不断优化供餐管理和提升菜品质量。

同时,推行陪餐制度,对学校的食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办学规模、供餐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家长陪餐操作细则,确保陪餐制度的顺利实施。这将促使学校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食堂运营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此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改进的方向,推动学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制度设计的初衷无疑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但在落实这一制度时,需正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家长陪餐是否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时间负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虽然《指引》明确家长陪餐应采取同菜同价方式,学校要据实收取家长陪餐费用并计入食堂伙食费收入,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陪餐费用予以补助,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来说,陪餐费用仍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家长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抽出时间到学校陪餐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其次,家长对饭菜质量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有待商榷。家长口味不同,对饭菜质量的要求也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家长可能会对饭菜质量提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导致评价不够客观公正。此外,部分家长可能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无法准确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可能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对学校改进食堂管理的帮助有限。

再次,对制度执行的可持续性存疑。要使家长陪餐制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长期坚持和有效执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制度的可持续性。例如,部分学校可能对陪餐制度不够重视,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相关要求;家长的参与热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导致陪餐人数减少;教育部门对陪餐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可能不够严格,对落实不力的学校缺乏有效的问责措施等。

解决这些问题,让陪餐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减轻家长负担。为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陪餐费用的补助政策,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参与到陪餐活动中来。学校可灵活安排时间,提供多种陪餐时段(如早、中、晚餐),方便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可分类组织陪餐,按照年级、班级轮流邀请家长,优先安排家长委员会成员或热心家长参与,提高陪餐效率确保覆盖不同群体;要明确费用分担机制,建议采用“家长自愿付费+学校适度补贴”模式,既减轻家长负担,也避免学校财政压力过大。同时,学校还可以探索多样化的陪餐方式,如推广“线上陪餐”模式,通过实时直播后厨画面、在线提交评价表单,让无法到校的家长也能远程监督,既满足了家长的监督需求,又减少了家长的时间成本。

二是提高家长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为了提高家长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如营养师、监管人员等,随同家长陪餐,现场指导家长识别潜在风险点,并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培训,提高家长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家长从多个方面对食堂饭菜质量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三是确保制度执行的可持续性。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陪餐记录与反馈机制,确保家长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与回应。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家长陪餐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家长陪餐实施情况纳入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日常监管内容,对落实不力的学校予以严肃问责。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轮值监督小组、设立监督积分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家长长期参与的动力,确保陪餐制度长期有效执行。

家长陪餐制的推行,是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应以开放心态接纳家长监督,真正将陪餐意见转化为管理提升的动力;家长也应理性参与,避免过度干预或苛责。唯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让陪餐制从“政策要求”变为“治理实效”,最终守护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