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位高权重,但与伊犁将军相比,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短板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15 14:18:52

九门提督,作为京师地区卫戍与警备事务的执掌者,与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以及八旗都统并列为京城最高层级的武职要员。而伊犁将军,则全面统辖新疆地区的军事与行政事务,天山南北两路皆受其指挥调度,在新疆地区的军政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其一、品级高低】

“九门提督”这一称谓较为通俗,其正式官名乃是“步军统领”。清顺治初年,王朝定都北京,彼时以八旗步军构建京师治安保卫体系。在这一步军营编制中,设有步军统领、左右翼总兵等关键职位。

清康熙十三年,朝廷诏令步军统领提督九门相关事务,自彼时起,步军统领亦被称作“九门提督”。至康熙三十年,朝廷进一步赋予步军统领兼管京师绿营马步兵(即巡捕营)之职责。雍正七年,正式确立步军统领衙门的最高长官称谓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同时,选派部院衙门堂官一名,协同其处理刑名事宜。

乾隆四十三年,清廷再度颁定规制:若步军统领之职由尚书、侍郎等文职官员简选授任,便不再额外委派部院大臣协同治理;而若此职系由都统等武职官员简放充任,则依旧遵循往昔旧例执行。

在诸多读者的认知里,常将九门提督视为武职从一品大员,然而,此观点存在偏差。自顺治初年步军统领衙门创设起,九门提督的品级便恒定为正二品。该品级较在京八旗都统略逊一筹,与领侍卫内大臣相比,差距更为显著。

嘉庆四年,鉴于步军统领衙门职权甚重却品秩较低之情形,嘉庆帝颁旨,将步军统领衙门品秩更定为从一品。自此,九门提督正式跻身一品武职大员之列。纵观清代二百余年历史,九门提督在前百余年时间内,品秩为正二品,而后百余年则为从一品。

乾隆二十七年,清朝完成对新疆地区的统一大业。此后,为实现对新疆军事与行政事务的有效整合及全面管理,清廷特设立伊犁将军这一重要官职。富察明瑞,作为首任伊犁将军,肩负起开启此重要职位履职之责,在新疆地区的治理架构中发挥了奠基性作用。

自伊犁将军这一职位设立伊始,乾隆帝便将其明确为正一品武职。就性质而言,伊犁将军与各省八旗驻防将军存在相似之处。在乾隆朝初期之前,各省八旗驻防将军同样被界定为正一品武职。然而,至乾隆十三年,官制进行更定,各省驻防将军的品阶被调整为从一品。据此可见,伊犁将军在政治地位上相较于各省驻防将军略胜一筹,且其所肩负的事权更为重大。

从品秩角度分析,伊犁将军在官阶地位上高于九门提督,其品秩与领侍卫内大臣处于同一层级。

【其二、职掌不同】

在诸多影视作品的呈现中,往往存在对九门提督职掌过度渲染的情况,似乎京师之安危乃至帝王之身家性命全系于九门提督一身。然而,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审视,九门提督虽握有相当权力,其统辖兵力近三万之众,但远非如影视所描绘那般具有绝对的、决定性的影响力。

然而,京师与皇宫的防卫体系并非仅依托步军统领衙门。实际上,前锋营、亲军营、护军营及火器营等京畿八旗精锐亦参与其中,其总兵力远超步军统领衙门所率之众。值得注意的是,皇宫内部的守卫机制自成一体,由侍卫处和亲军营等机构全面承担相关职责。相较之下,九门提督的主要职能聚焦于维护京师地区的社会治安。

从现代视角的职能范畴而言,步军统领衙门所承担的职责,兼具武警部队与公安机关的部分属性。它并非等同于北京军区部队,确切地讲,应被视作拱卫京师军事体系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伊犁将军职责殊异,新疆全域之军政事务与行政管理,均在其管辖范畴之内。需知,新疆地域广袤,社会背景错综复杂,所施行之治理体系为军管制并兼以伯克制,此与内地省份之治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鉴于新疆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伊犁将军统辖军事力量以实现威慑与稳定的举措极具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对新疆地区各项事务的管理,朝廷进一步通过增设参赞大臣与领队大臣,分别负责并处理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以此构建更为完善、精细的地方治理体系。

从职能属性上分析,伊犁将军所承担的职责,兼具总督与八旗驻防将军之特点。在地方行政架构体系中,伊犁将军的地位举足轻重,相较于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伊犁将军握有的权力更为广泛且关键,处于核心主导地位。

从职能范畴审视,伊犁将军统摄全面事务,肩负综合性的职责;而九门提督则侧重于特定方面的管理。二者在职权范围与职责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可相提并论。

【其三、全职和兼职】

在清代,于京城任职的大学士以及部院大臣之间,兼职现象颇为普遍。此举措旨在凭借高级别的身份优势,兼领低级别职务,从而更有效地强化事权、实现全局统筹。诸如大学士同时兼任尚书之职,或兼摄翰林院掌院学士之位等情形,皆为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

在诸多历史情境下,九门提督一职常出现兼任现象。然而,由大臣兼任此职,并非旨在扩充事务权力,实则更多体现出皇帝出于对京师卫戍关键职责的审慎考量,隐含着对权力分配与掌控的深层次顾虑。

以清代为例,雍正朝之隆科多、乾隆朝之和珅以及光绪朝的荣禄,皆身兼大学士或军机大臣与九门提督之要职。此数位朝廷重臣,均为当朝皇帝所倚重之亲信,于当时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九门提督一职被兼任后,步军统领衙门的相关事务便进行了重新分配,具体政务由左右翼总兵分别负责。兼任九门提督之大臣,虽居其位,却仅具名义上的统领身份,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无直接参与。仅在面临重大情形时,此大臣方会出面统筹全局,以确保局势得以有效掌控。

伊犁将军一职,自始便不存在兼职情形,始终遵循专人专任原则,其任职标准极为严苛。回顾历任伊犁将军的任用轨迹,早期出任者多为凭借军功崭露头角之人;至后期,虽有部分官员从满蒙文职群体中选拔,但这些人均出身显贵门第,非富即贵,且诸多拥有世袭的高等级爵位。

经由上述三个维度的比对,结论不言而喻。在清代武职体系中,于品级、职掌及兼任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九门提督在地位与权力层面,实难与伊犁将军比肩。事实上,整个清代武职系统内,唯有领侍卫内大臣可与伊犁将军在地位与权力上相颉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