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
1951年,湖北十堰二汽。
工作休息时间到了,工人们又如往常一般坐在一起唠嗑,谈谈天说说地,打发打发时间。
刚从南京汽车厂调到二汽不久的张金龙又开始讲述着自己入朝作战的经历,每当讲到冰雪长津湖的西兴里战斗时都格外的兴奋。
据他所讲,在那场战斗中,张金龙一人消灭了4名美军,成功地掩护了队友,并在被3000美军堵在洞里的情况下,又奇迹般地一人吓退3000敌兵,并从绝境中只身杀出敌阵。
然而,工友们大多认为他讲的这段经历过于离奇,实在有些与常理相悖,倒像是杜撰曾经三国的常山赵子龙的故事,所以几乎没有人相信,大家便把他说的当故事听罢了。

汽车厂
听完后,大家却始终带着怀疑的态度。
有的工人对张金龙说道:“你吹牛皮不打草稿,一个人对付4名美军,还能从3000人中冲出来,怎么可能活下来?”
也有人怀疑说:“美军就那么傻,都已经把你堵在洞里了,为啥一直没对你下毒手?”
更有甚者,还要张金龙拿出证据证明他的志愿军身份,得过军功章的证明等等。
可因为抗美援朝战事吃紧,很多回国治疗或者转业的志愿军都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面对工友的质疑,张金龙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
然而,这样一来,工友们和领导都开始怀疑张金龙喜欢吹牛,时间一长,就都认为这个人品行有问题。
在那个讲究思想觉悟的年代里,“爱吹牛”就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更是一大硬伤,所以张金龙在工资评级、福利发放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张金龙到底是不是真如工友们想得那样,是一个“爱吹牛”的人呢?他到底是不是志愿军,有没有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甚至有没有消灭4名美军,并从3000美军的包围中突出重围呢?
不久,也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的战斗英雄揭开了谜底。
战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三八线”经过2000多次的“擦枪走火”,最终因为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层层推进,3天便夺取韩国国防军把守的汉城。紧接着朝鲜人民军占领大田、木浦、晋州,并将韩国国防军逼退至釜山。
然而,美军不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从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分割在南北两边,并很快夺回汉城,向北方推进。
朝鲜从10月1日开始向中国求援,毛主席和中央经过艰难决策,在苏联不准备出动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毅然决定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作战。

毛主席
因为志愿军入朝是秘密进入,采用“昼伏夜出”的策略,躲避美军侦察机的视野,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成功跨过鸭绿江,开启了“立国之战”。
由于美军的傲慢,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勇气、志愿军能力的低估,使得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0天左右的突然进攻,击毙敌人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三野的中坚力量,当时宋时轮任司令兼政委,陶勇任副司令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带着20军、26军、27军,近15万人入朝作战。

宋时轮
然而,1950年11月初入朝后,朝鲜已进入寒冬,恶劣的天气增加了第9兵团取胜的难度。按照要求,他们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
为了达到作战的突然性,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西兴里长津湖战役打响后,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在这场战役中的任务是抢占长津湖西岸的西兴里高地,于是2营战士一分为二,由营长和副营长分别带领,从两个方向进军西兴里。
西兴里坐落在长津湖西岸,海拔1376米的高山雄踞于下碣隅里通往柳潭里的公路一旁,山峦叠嶂,丛林茂密。
副营长周文江带领5连的弟兄快速行进,希望尽早能够占领高地,完成任务,给主力部队创造良好的作战环境。

长津湖战场
周文江,出生于江苏姜堰的一个贫寒家庭,没有上过学的他,很小就开始做童工四处流浪,只为了能活着。20岁时,偶遇了新四军侦察员,机缘巧合下加入了新四军。
并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一步步从战士、班子成为了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的副营长。
作为副营长的周文江深知长津湖战役胜利对志愿军的重要意义,于是便想在战争开始之前便占据主动地位,确保西兴里高地不容有失。
当然,美军也指导西兴里的重要性,同样将其作为自己的必抢之地。
因此,面对着山路上装备精良的美军士兵,周文江没有犹豫,一声令下,指挥队伍开始突袭。
对面的美军士兵虽然知道此地重要,但是从情报和意识中完全没有想到,志愿军战士会在此地埋伏。因此,尽管美军装备精良,甚至还配备了好几辆坦克,但是依旧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因为出其不意,周文江手下的志愿军战士很快占领了上风,然而,随着美军开始回过神来,整装抵抗,志愿军渐渐失去了优势。
双方也进入了血拼和胶着状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士兵,志愿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一个个像老虎下山一样,勇猛无比,在一次次的对抗斗争中,尝到苦头的美军都有点心存畏惧,内心感叹这是怎样的一只队伍啊,穿的破破烂烂,武器也差强人意,但就是打不垮,打不死,也打不跑。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周文江带领战士们本就长途跋涉,没有得到充足休息,加上面对有飞机掩护、坦克开道的美军部队,志愿军很快落了下风,在双方反复交战之后,志愿军战士一个一个倒下。

彭德怀(中)和周文江(右一)
敌人前后一共发动了10多次进攻,周文江带领着战友们用智慧和胆量,将敌人打退。
他们在阵地上坚守的最后一天,也是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天。当时北面美陆军1师主力已经被志愿军围歼在即,为了逃窜拼命向南突围。南面美军又疯狂北上增援。
周文江和战士们正处在两边夹击之下,形势险恶。这种情况下,他们接到的上级命令是绝对不能让敌人南北合拢。此时,5连包括伤员在内只剩下50多人。
即使再艰难,再恼火,志愿军战士依然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着尊严和荣耀,他们就是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对美军开出最后一枪。于是剩下的战士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又打了整整1天,打得天昏地暗,最终守住了阵地。
这一仗,周文江和战友们整整坚守了7天7夜,打退敌人28次进攻,战斗中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美军400余人,击毁坦克4辆,汽车2辆,取得了西兴里阻击战的胜利。
就在大家欣慰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时,一个志愿军战士浑身鲜血,一只手紧握手榴弹,一个手的指头放在拉环处,从美军的阵地冲了回来,在快到离开美军阵地时扔下了手榴弹。
而这个战士不是别人,正是受伤复员的二汽工人——张金龙。
奇迹原来在战斗过程中,冲在前面的张金龙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已经存了必死的念头,他精确地计算自己手中还有的弹药,他要让他的每一粒子弹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都沾上敌人的鲜血。
混乱之中,张金龙打死2名美军后,左突右窜地躲进了西兴里山腹的一个山洞之中,因为山洞狭窄悠长,追到山洞外的美军不敢轻易进去,于是在洞口连开数枪,可都没能打中张金龙。
不久,美军决定派两个人进洞活捉张金龙,就在2名美军刚跨过洞口时,躲在洞中紧盯洞口的张金龙果断开枪射击,探头探脑的两人正好被击毙。
美军一旦派人进入洞口,张金龙就毫不犹豫的开枪,接连数次之后,美军士兵无人再敢轻易进入山洞,他们就这样和张金龙僵持住了,想要等到张金龙弹尽粮绝之际,再将他捉住。

朝鲜战场的美军
双方一直僵持到了天黑,美军没有一个人敢进山洞,而张金龙手中的枪中也只剩下几发子弹,他知道,如果再这样对峙下去,自己一点胜算也没有。
事实上,在战友纷纷阵亡,他以为只剩下他一个人,所以他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可仔细想想又不甘心,自己远离故土来到这里,他绝对不能就这样回去,即使是死,他也要让洞口的美军和自己一起死,就是牺牲了也要拉一些垫背的。
心里暗地下了决心之后,张金龙缓缓舒了一口气,他隐隐约约能够听到,外面的美军已经开始安营扎寨了,好像决定誓死也要和他僵持下去。想到这里,张金龙不禁有些想笑,他没想到,自己一个人竟然能让这么多的美军围剿。
尽管自己的性命可能危在旦夕,到他还是忍不住的有些洋洋得意,甚至一瞬间思路都飘远了,这样,即使自己壮烈牺牲,说不定也能被人记住,想到这里,他便有了冲出洞外的强烈愿望。
随即,他检查了一下自己全身上下的装备,发现就剩两发子弹还有一个手榴弹,再三思索之后,他毅然决然将枪别在了自己的身后,紧握着手中唯一的手榴弹,咬了咬牙,便冲洞口跑去。
正在洞外搭帐篷的美军早已放松了警惕,哪里会想到躲在洞中的张金龙会有冲出山洞的举动,他们还准备等到张金龙弹尽粮绝时进去收割呢。

西兴里战斗
结果看到的却是冲出山洞的张金龙,美军们几乎都是一个样,楞在了原地,仿佛都在诧异,他为什么会跑出来,他到底是为啥,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就在他们回过神来,准备举起武器对准张金龙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个志愿军战士的手里正紧握着一个手榴弹,而且他的手指正和保险栓扣在一起,仿佛下一秒就会拉动保险栓,和他们同归于尽。
看到这里,挡在张金龙身前的美军士兵不约而同地避了开来,生怕自己会被张金龙的手榴弹炸死,而张金龙这边,眼看着自己身前的士兵一个个躲开,他也不甘心的往前冲,希望能够在美军队伍内部拉动手榴弹,炸死更多美军,想给这群美军士兵好好上一课。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直等到他跑了良久,包围他的美军士兵也没有一个人开枪,挡在他面前的怕他松手,炸死自己,而跟随其后的又害怕他炸死自己的战友,这样左思右想之下,竟然让张金龙从队头跑到了队尾。
也许是因为张金龙这一系列动作太迅速,他竟然抢在美军扫射之前,安全跑回了周文江和战友们坚守的阵地。

西兴里战场
可能是之前有伤,加上快速的冲刺,体力早已透支,也或许是因为见到活着的战友们,心情过于激动,竟然一头倒在了阵地前。
战友们赶紧冲到他身边,将他一检查,发现还有生命迹象,身上有好几处冻伤和弹片擦破的伤,身上鲜血浸透了衣服。
身受重伤的张金龙很快被接到了战后医院,在那里进行了简单治疗后,便又被送回国内治疗。
此后,他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就连所在连队被授予一等功臣连光荣称号,并给他评了功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
证明复员之后的张金龙,成为了一名汽车工人,闲暇时聊起了自己的过往,只因太过震撼,很多人都不相信,甚至对他的人品提出了质疑。
这样的情况,令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张金龙万分委屈,为了找到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张金龙想方设法四处打听自己原来的部队,可是先前的部队因为减员太多,被改编了,寻找证据一直没有下文。
终于有一天,张金龙从报纸上看到了那个曾经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的副营长周文江,希望再次燃起。
原来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凭借着强大的毅力,最终将美军狠狠地压在了“三八线”以南。周文江也因为出色的表现,在西兴里的阻击战中,带领战友守住了阵地,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英雄周文江
当然,二营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有70多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指导员和三个排长牺牲了,13个班长中牺牲了12人。
1951年6月,就在周文江正和大家望着地图愁眉不展,分析战局形势时,联络员突然来报:“报告营长,有一份从北京发来的电报。”
营长接过电报后看了一眼,随后便神情复杂地看向了副营长周文江,一言未发,将手中的电报递了过去。
周文江看完电报后眉头也皱作一团,连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战事吃紧,中央却要让我立即回北京?”
事实上,周文江对于中央领导并不陌生,早在解放战争后,他便已经成为了战斗英雄,并在1950年9月参加了全军首届英模代表大会,会上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
中央为什么会在战事吃紧的时候,将周文江调回北京呢?
原来1951年7月,德国要召开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会,新中国也在受邀之列,为了能够取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中央决定从众多的战斗英雄中选出一个代表,前往德国。
于是有人推荐了周文江,身处20军的周文江是4个被评上全国战斗英雄的其中之一。
然而在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两位不幸在战场上牺牲了,还有一位也重伤在身,整个20军只剩下了周文江一个健全的人。

抗美援朝
为了保护20军仅剩的这一个全国战斗英雄,中央决定用这种方式将周文江调回国。就这样,周文江从前线撤回后方,回到了北京。
后来,周文江参加德国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会的消息登在了报纸上,张金龙正好看见了,并一眼认出了当年的指挥战斗的副营长。
于是他满怀期待地询问周文江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得知
周文江住在浙江一个干休所里。他非常高兴,于是专程赶到浙江,总算见到了当年的首长,也终于找到了能证明自己的人了。
周文江见到张金龙也很意外,没想到曾经的战友能再次见到,两人交谈了很久,张金龙也将自己的苦衷说给了周文江。
周文江听后,很是理解,说道:“这事,我替你作证!”,随后便带着张金龙到20军军部去查找相关档案,还打算帮他写一份证明信。结果一查档案,部队不但给张金龙评过功,还是一等功。

西兴里战斗
真是喜从天降!
张金龙拿着迟到的立功证明回到十堰,回到所在的工厂,领导和同事见到立功证明后,都惊讶不已:原来这些年张金龙并没有吹牛,而是实实在在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事实胜于雄辩,众人纷纷向张金龙表示歉意。
此后,张金龙不但恢复自己在在单位应得的待遇和荣誉,还成为二汽的一大传奇人物,受到很多人的敬重。
对于张金龙的事迹,很多战友也会时时谈起,也会禁不住发出各种各样的疑问,都是关于为什么那山洞门口的三千美军没有拦住张金龙。
有人认为,美国士兵都是利己主义,没有统一的信仰,所以一旦碰到以命相拼的中国志愿军,只能退避三舍。
也有人说,因为张金龙当时只有一个人,即使他回到队伍,对那些美国士兵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不必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击杀他。
然而,无论是何种原因,张金龙高举手榴弹冲过三千美军回归阵营的故事也成为了长津湖战役中令人啧啧称奇的一幕经典片段,一段佳话,一段传奇!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