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家,发现主义绘画学术理论倡导者,治愈性无意识抽象绘画践行者,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荷兰白立方基金会等多家专业机构收藏。
非烟
100抽象语境下的生命对话
库艺术=库: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吗?
王玉波=王:我小时候很皮(小名皮皮),第一次记事是半夜扒拉草席被老妈当成老鼠给暴打。大人找我不见,不用想,不是在墙头就是在树上。从小命运多舛,掉过河、喝过药、被电击,次次差点要小命。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往后余生还真是顺风顺水无坎坷,恍惚间已过了四十七个年头。

非烟1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24
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喜欢画画,家族传承里好像也没有“艺术”的基因,直到初中时被美术老师夸赞有艺术天赋(也许是招生惯用伎俩),对艺术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就这样被唤醒。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征询父亲大人的意见和支持,是他轻描淡写的一句“想学就学呗”把我送上了艺术这条道。自从接受了正规的西方美术教育,审美和画画的题材都发生了变化,素描画的那些瓶瓶罐罐总是遭到家人的不解。父亲不止一次请我给他画几幅梅兰竹菊山水花鸟,可惜我中国画画不好,也不想学,始终都没如愿。为此还经常和父亲争辩,给他灌输现代美术思想,但是徒劳,我说不动他,他也改变不了我。叛逆这个词儿始终刻在骨子里的。
非烟4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24
我大学期间学的是艺术设计,不属于纯艺范畴。在艺术的道路上我属于不善学习的那类。那时喜欢画油画,经常跟美术系的同学去写生,也没有老师教授技法,完全靠自己摸索,画了多年还分不清各种油画材料的特性。后来也做了油彩和丙烯综合材料的尝试,总觉得作品依然停留在“术”的层面,缺少能叩击灵魂的内核。直到三年疫情的经历和父亲离世的冲击,让我开始思考生命和宇宙,整个人的生命状态完全发生了改变,常常在自习营造的混沌空间磁场里冥想,感悟生命的意义,寻找属于自己那颗滑亮星空的光亮。

布面丙烯
2024
库: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开始探索“抽象”绘画?为什么选择这种创作方式?王:我喜欢不被定义的表达,不主张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面对抽象绘画作品的时候都会和自己的认知观念、情感诉求发生关联,所以抽象绘画更容易和观众拉进距离,从抽象绘画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对于创作者而言,也能更好地激发更多可能性的绘画语言实验性探索。


库:请谈谈你现在的创作情况以及在实践中主要涉及的主题?
王:作品的成熟需要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尤其需要更多大幅面的作品去加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辞去了某些社会职务,精简了公司业务,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基于和代理经纪画廊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两年的经济状况还算说的过去,减少了一些焦虑,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去。
今年的创作延续之前的《无色》系列,作品表达的是一种混沌、自由、博爱的世界观。

库:能否介绍下你所倡导的“治愈性无意识抽象绘画”的概念?
王:我认为抽象绘画不仅可以供人欣赏,在作画的体验中还具有自我疗愈的功能。抽象绘画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可以随心所欲地实验性探索,不需要太多人为意识的干预和强加以明确指向性表达,而是让观者沉浸在你所设立的视觉磁场里发现与之共情的幻相,这种幻相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也正是抽象绘画的魅力所在。

库:你认为艺术家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是否认同艺术家应该承担超越个人欲望的责任和使命感?这种责任和使命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艺术家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家,在于这个群体的发散性创新能力。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也许不能直接转换成生产力,却能为各行各业和人类精神文明提供不可替代的养分。大多时候,艺术与经济、政治、宗教、科技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艺术家也应该围绕当下的在地生存状态和对未来的思考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作品。同时,艺术家也是人,也要生活,应该享有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社会包容。同样,艺术家也不能为了个人的私欲做出损害他人、破坏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悖人伦道德的行为。

库:在追求艺术的路上,您是否曾面临过外界的压力、质疑或者诱惑?您是如何应对的?
王:我是那种对物质条件极容易满足的人,没有太多消费欲望和娱乐需求,只想着条件允许时把工作室空间再拓展大一些,以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领域。作为家庭成员,基本的家庭责任也要去尽量分担一些,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稳定相当重要。我在不断地提高自己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也会兼顾市场,不再惜售自己的作品,作品市场价格根据市场的反馈更趋向合理。这两年我的版画作品很受市场欢迎,销售还算可观,基本不会在经济方面有太大压力。除了工作需要,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应酬,挤出更多时间来锻炼身体、陪伴家人。

布面丙烯
2023
库
:2025年你有什么展览或项目计划?
王:除了多出作品,尽量积极参加一些展览吧,如果有机缘,希望再办一场个展,展现我近两年来的成果。

“在色彩中探索绘画新的可能性”
国内外导师携手构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绘画
创研工作坊(第四期)
导师阵容:
马树青、英格丽·弗洛斯(德)、黄拱烘(德)
线下工作坊启动时间:
2025年5月1日
授课方式:
线上理论教学 + 线下实践创作 + 跟踪创作点评
线下授课地点:
北京
课程亮点:
从绘画观念、色彩理论到个体独立创作,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助力成员全面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全阶段成员权益:
- 参加本期工作坊举办的线上成果展,展示个人作品;
- 加入“色彩绘画”师生专享交流群,与导师及同行深度互动;
- 参选“色彩绘画”年度主题展览,获得更多展出机会;
- 获得由库艺术教育与“色彩绘画”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 优先获得现场参与《库艺术》举办学术主题论坛活动的现场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