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北极,无尽的冰原、极光和北极熊。但如今,这片极寒之地却正在成为全球最炙热的博弈场。气候变暖让北极航道逐渐通航,隐藏在冰层下的丰富能源资源吸引着大国的视线——中国,俄罗斯、美国,这些顶级大国正在这里展开一场静悄悄却至关重要的角力。

根据中华网的报道,来自彭博社的消息,最近,美俄在北极的合作悄然升温,双方已将北极议题确定为可能的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包括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勘探以及贸易航道的开辟。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我们的“冰上丝绸之路”,那这就打破了传统航线格局,那这两股力量有什么核心交叉点?美国在2024年发布的《北极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应对中俄北极合作威胁”。那在美国看来,现在,也就是美国正在积极协调俄乌问题的当下,正是做这件事的最好时机。于是两国磋商,试图联合开发北极稀土和能源。
这一策略背后,藏着美国通过北极合作分化中俄、限制“冰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意图。在美国伸出这一脚之前,中俄在北极上面的合作已经比较深入了。去年的5月份,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正式成立,用于协调航道开发与资源运输。双方共建核动力破冰船舰队,确保中国船只顺利通过北方航道。同是俄罗斯向中国开放北方航道控制权,允许中国船舶使用俄方破冰船护航,形成“中俄北极走廊”,中俄这场大手笔的合作,让美国如坐针毡,因为他大大地削弱了美国主导的传统海上航道。于是美国升级了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增强对中俄北极航道的侦察和威慑能力。俄罗斯也立刻部署“波塞冬”核鱼雷,以保护北极航线安全。中国深度参与了北极航道通信系统建设,加强极地军事存在。
所以,看到了吗,哪里有经济竞争哪里就有军事博弈。那时间走到了今天,因为美国在俄乌冲突的解决上至关重要,所以有了这场美俄的北极合作。现在呢美俄计划联合开发北极未开采的25%石油和45%天然气,也在推进白令海峡通道,他们的这个计划很明显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这会影响到中国在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权益,也会和中国提出的“绕开白令海峡、经西伯利亚河道连接北极”方案形成直接竞争。但中国通过北极航道运输俄油气资源,2024年已完成14个往返航次,运输2万个标箱,已经形成稳定的“资源-航道”闭环。所以,现在这两方两套方案已经在各方面都形成博弈。
先说规划这块,美俄希望通过《北极理事会》确认主权国家优先的原则,好把中国等国家排队在外,但我们也是《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我们是“科研优先、共同开发”的理念。在环保标准这一块,美俄联合开发北极资源,环保组织起诉,指责其加速冰川融化。相比之下,中俄在“冰上丝绸之路”框架下,更加强调生态监测和可持续发展。那么技术标准呢,美国用的是AI极地勘探技术,他的目标就是提高北极资源开采的效率。 我们不开采资源,我们用ARC7级极地船舶建造标准,在航运技术上那是非常领先。
所以,现在正是一个规则权的博弈阶段,这个时候谁站稳了,将来就会有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想打造的是北极命运共同体,而美国一直想要的,都是一家独大。北极,这个曾经的“世界尽头”,如今正站在全球地缘政治的风暴中心。未来,北极地缘格局的演变,将深刻影响全球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