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大脑(恐惧、焦虑)与思维头脑之间出现问题的原因何在?

朗朗部学钢琴 2025-03-24 11:40:10

我思,故我在

每日所思,造就人生——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

想要了解思维大脑这位首席运营官,首先要提出下列问题:到底是谁在读这篇文章?谁在得出这些观察结论?答案并不是"你",因为你是由一万名员工组成的集合体。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一位员工在读这这篇文章?

你猜得没错:思维头脑。

逻辑头脑也有相似的属性,因为逻辑本就诞生于思考。你可能会发现理解、概念、认知或者解析头脑也有类似属性,但请把关注点放在"思维"上,那才是我们最常意识到的东西:思想。

思维头脑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就像一个棱镜,生命中的一切都能透过它得以解读,以至于如果没有遭到质疑(通常正是如此),思维头脑最终将能演化成你心目中的样子。真实和想象彼此交织,难解难分。

这种情况能够贯穿一生。即便每天花上12个小时冥想,说服自己,告诉自己那并不是真正的自我,思维头脑最终还是会取胜,因为讽刺的是,就连这种质疑的想法也是由它而生。

就像任何逻辑系统一样,思维头脑的运转模式与计算机无异:数据输入,进行运算,最后输出结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计算机的原因:因为它和人类太过相似。)

正因如此,人类对思维头脑期望甚高,我们向它投入了很多,并为它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而作为回报,它也不想令你失望。你怀着热情和精力去实践它生成的所有想法,哪怕这些想法带有反抗色彩,思维头脑仍会将此视为继续下去的动力﹣-当然了,这是因为它永远为你着想。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处于睡梦中,这位不知疲倦的首席运营官依然在为你操劳的原因。是你,是你,还是你,怪不得人们会如此专注于自我。它仿佛一位时刻陪伴在你身边的助手,全心全意地为你摆平一切。思维头脑和其他员工,比如叙事者( Storyteller )和信念( Will )合作,塑造了我们一生中经历过的巧合、信念、阶段模式、喜好和观念,甚至还包括情绪、感知和感受。

这些产物随之造就了看法。看法会逐渐成形,继而演变为脑中的现实。最终,大功告成!

遇到"你是谁?"这个问题时,思维头脑就会如此帮你想出答案。它追求整体一致,帮你填补思想上的所有空白。"我能一口吃下一整个寿司卷"或者"我比大多数人都要思想开明"。不差分毫,你正好就是它所构想的那个人。

这些想法变得越来越僵化,然后,看啊,现在你有个性了,有身份了,对待所有的人和事都仿佛一个专家。起初这似乎是很棒,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如果不表达自我或是不发表意见,人们就会认为你愚蠢。你肯定不想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对吧?

我们变得依赖于思维头脑。它创造出的个性变成了你对自己的认知,变成了你的自我意识,变成了人生这条湍急的河流旁你能够依附的河岸。

出现问题

随着新变量思维头脑的加入,行动链条要更新了。

1.非理性大脑向身体发出一波恐惧信号。

2.思维头脑发现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恐惧就是要这么干,因为这样它才能获得关注。比如,你会觉得腹部不适,呼吸急促,肩部和喉咙肌肉紧张。于是时刻关注着你,保护你免受不适困扰的思维头脑便开始研究这种情绪,并着手解决问题。然后它会发布指令来决定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3.随后身体执行指令。

现在这个链条变成了如下这样:

非理性大脑—情绪—想法—行动

举例来说,假设你打算去玩跳伞,可是飞机看上去破旧不堪。于是非理性大脑陷入恐慌,向身体发出强烈的恐惧信号;思维头脑试图帮助非理性大脑一起保护你,便联合了所有同事一起工作:叙事者、信念和习惯模式(稍后会详细讲解)。这些员工帮助思维头脑将你从小就建立起来的思维定式不断巩固、打磨,并使之僵化。如果它们都认为你是一个无所顾忌的敢于冒险之人,那么思维头脑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怕什么,就算飞机要坠毁,你不是还有降落伞吗?只管去吧!"相反,如果它们一致认为你懦弱无能,思维头脑就会阻拦你:"这太荒唐了!你不适合干这个。”

出现问题

随着新变量思维头脑的加入,行动链条要更新了。

1.非理性大脑向身体发出一波恐惧信号。

2.思维头脑发现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恐惧就是要这么干,因为这样它才能获得关注。比如,你会觉得腹部不适,呼吸急促,肩部和喉咙肌肉紧张。于是时刻关注着你,保护你免受不适困扰的思维头脑便开始研究这种情绪,并着手解决问题。然后它会发布指令来决定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3.随后身体执行指令。

现在这个链条变成了如下这样:

非理性大脑﹣情绪﹣想法﹣行动

举例来说,假设你打算去玩跳伞,可是飞机看上去破旧不堪。于是非理性大脑陷入恐慌,向身体发出强烈的恐惧信号;思维头脑试图帮助非理性大脑一起保护你,便联合了所有同事一起工作:叙事者、信念和习惯模式(稍后会详细讲解)。这些员工帮助思维头脑将你从小就建立起来的思维定式不断巩固、打磨,并使之僵化。如果它们都认为你是一个无所顾忌的敢于冒险之人,那么思维头脑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怕什么,就算飞机要坠毁,你不是还有降落伞吗?只管去吧!"相反,如果它们一致认为你懦弱无能,思维头脑就会阻拦你:"这太荒唐了!你不适合干这个,还是回家吧。"

然后,身体使会执行相应的指令。

现在能看出思维—身体是怎样联合行动的了吗?情感是燃料,思维头脑是发动机,身体则是必须依靠它们才能运转的汽车。身体公司的每位员工都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从而让你朝着同一个目标行动。相比于让猫逃出生天的应激反应,这是一个更先进且更复杂的系统。

而更复杂的系统通常会发生什么呢?是的,就是在运转时出现问题。

问题就在于,当恐惧出现时(就此而言,其他任何情感出现时也是一样),思维头脑会努力去理解它。所以你不仅在感受和经历恐惧,你还在思考它,这二者之间差异巨大。心理医师、精神导师,还有其他恐惧专家都会鼓励并支持让人思考恐惧,将思维头脑视作"解决"恐惧的良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关于恐惧的书都把重点放在讲解科学事实和思维头脑上的原因,它们都试图以此来对付这种情感。

但无论是科学理论还是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理解、证明或是解释恐惧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就像试图抓住虚无缥缈的空气一样,这两种方法根本毫无意义。

科学家研究了恐惧出现时人类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诸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释放等。这些理论都很有趣,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用。就算知道房间里如果突然窜进一条蛇会让人有怎样的心理和神经反应,你也依然不能理解这条蛇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它到底在想什么。

这个问题只有蛇自己才能回答。也只有恐惧本身才会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于是,思维头脑(也就是你)只会徒劳无果,然后你会因为恐惧的复杂混沌而陷入沮丧,你将完全无法领悟恐惧和它的运作原理,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做一件事来予以补偿:评判。

评判系统是这样运转的:世界极度复杂,每一秒都有无数新信息出现,而思维头脑非常擅长将所有难以掌控的事物(生活中大多数的事物都是如此)简单明了地分为对立的两类: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等等。

于是思维头脑会和二元思想结合,然后再融合一些判断思维或是辨别思维的元素。而这会让它变得对所有人和事都产生强烈的支持或者反对倾向,并且以一种聪明且得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曾经和一位有着二十五年交情的女性朋友决裂。她十分伤心,并且想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做。我向她吐露失望之情后,她非常生气地打断我的话,指责我说:"你居然在评判我?!"我停顿了一下说:"嗯,是的。"

我确实是在评判她。这就是我,我的首席运营官思维头脑所做的。我总是无休止地评判每件事。这也是"你"理解的与朋友的交往方式以及如何度过人生的方式。它决定了你的是非观。

思维头脑会评判所有外部事物。它会说:"那个人不适合你,这个才适合;这门宗教很好;那个政党很糟;这个比萨好吃;地毯上有一条蛇可不太好。"它是如此管用,能让你变得聪明异常,并可以高效地分辨问题,进而确认当前情况,做出明智的决定。

思维头脑也会评判所有内在事物,这里的内在事物就是那一万名员工:"感激很好,愤怒很糟;喜悦很好,恐惧很糟。"

如果你反驳说:"不,我绝不是那样,我一点也不喜欢评头论足。"其实这也是在评判你自己,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会妄作评判的人。这很好,因为至少你也觉得评判不是什么好事。

0 阅读:0

朗朗部学钢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