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
26岁复旦研究生鲁文去尼泊尔珠峰地区登山,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急需救援,虽然买了旅行险,但因为该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不包含尼泊尔地区,随后被保险公司拒赔,中途家属和保险公司、救援公司几番沟通无果,导致耽误了救援,最后遗憾离世了……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惋惜。
26岁正值青春年华,一个这么年轻的生命说没就没有了,可叹生命的无常,提醒我要更加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和身边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
第二反应是:很无奈。
26岁、复旦研究生、有着多次徒步经验、会在出行前买保险,无论从哪点看来,这个都是一个高知、有一定经验、有风险意识的人,但偏偏在买保险这件事情上“踩坑”了,没能买对保险,导致真的出现意外时,不能得到及时救援,最终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了遗憾。
所以,买保险真的是一件很谨慎的事情,最好有专业人士帮忙把关,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回到事件本身,大家争论比较多的一个点是:
当事人鲁文在支付宝投保美亚旅行险的时候,平台是不是起到了明确的提示义务,写明“不含尼泊尔”字样?
因为据鲁文家属反馈,投保的时候,支付宝平台并没有明确提示要除外尼泊尔地区等字样,而其他渠道会有这个提示,所以他们认为,平台和保司应该对这次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其它媒体对于本次事件的报道
其实,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买保险的时候,习惯只看投保和宣传页面的介绍,往往不会去读合同条款。
但保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它的赔与不赔,一切都以合同条款为准,宣传页面由于篇幅有限,保司只会列出产品亮点,很多细节没办法一一呈现,仅能作为参考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通过互联网投保,会更容易出现买错保险的现象。
因为消费者大多没有专业的保险知识,他们其实并没有对自己购买的产品,有足够的认知,身边也缺少专业人士帮他们去分析、去解读合同条款,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匹配产品,这就导致很多人随随便便买了一个保险,就以为有保障了、万事大吉,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所以我多次强调,千万别自己一个人随意在互联网买保险,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实在想自助下单,一定要仔细阅读全部投保须知、保险条款、健康告知等等,遇到不清楚的,可以打保险公司客服问问,避免后续出现理赔纠纷。
保险一旦买错,代价可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就好比这次事件中,鲁文投保的美亚“乐悠游”,是针对亚洲(不含尼泊尔)地区的,所以保险被拒无可厚非。而且登珠峰属于高风险运动,一般旅行险都是除外责任的,所以,从一开始选择产品上,就出现了问题,这才有后续一系列的悲剧。

图|合同条款明确写明不含尼泊尔地区
因此,如果你近期也有境外旅游的打算,一定要看条款中的免责条款,重点看不保的项目和不保的地区。如果你也是为登山做打算,就更要认真阅读投保须知购买能够承保高风险运动的保险产品。
其实保险也不是冷面冷心的物品,如果用对,它是可以解决大问题、雪中送炭的。
保险公司也好,救援公司也好,都是盈利机构,而不是慈善机构,出动一架直升机到珠峰地区救援,确实费用是非常高的,如果公司没有合同责任、客户又没有付费的情况下,拒绝救援,也是很常见的。
一个生命的消逝,在此上的任何争辩,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只希望这件事情给后人更多警醒,别让同样的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