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离开平安保险的心里话|明亚保险经纪鼎新团队伙伴故事

明南索赔 2025-04-27 03:28:29

这篇文章转载自我们明亚保险经纪上海分公司的小伙伴,她入职到明亚保险上海分公司后,得到同事和客户的喜爱!

她和我一样,也是从中国平安保险离开后,选择加入明亚保险经纪,这是她写的一封给客户的离职告知信,里面讲到她择业的心路历程,欢迎惠阅!

保险经纪人琪琪

14年保险老兵,全球百万圆桌(MDRT)会员,CHFP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 ,RFP国际注册财务规划师 ,税务规划师认证,已为400+客户配置近10亿保障;

这是一份正式的离职告客户书,全文3500字左右,可能需要您停留3-6分钟浏览,感谢您的驻足~

亲爱的客户朋友们:

当您看到这篇文章时, 我已经正式告别服务了近15年的平安保险公司。

提笔时千言万语,落笔时最想说的还是:感恩您多年如一日的信任,让我有幸参与您的家庭保障规划。

在这之前,我小心翼翼的向你们告知我准备离职的事。而在私发信息前,我有很多担心与害怕,担心你们对我失望,害怕你们觉得我没有守住当初的承诺“只要我在,您保单的事都可以找我”。

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与害怕都是多余的,你们的回复真的令我动容:"只要你还在保险行业,转哪里都行,我认你!"

而这不是我收到的第一个正向反馈,在接下来的沟通中,我收到的都是你们的支持与祝福,我真的何其有幸?

甚至有个别客户讲“你离开了,那我保险还继续买不买呀?”

请放心:您的保单是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法律契约,我只是作为你们之间缔结这份协议的见证者与服务者,我将继续以专业顾问身份为您服务。

更惊喜的是,有客户已经预定了我在新平台的保障方案——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从五个方面向您讲述我离开平安的那些心里话。

1.我的那些来时路

2011年——

我辞掉老家的体制内工作,直冲魔都,在考察了三个月后,入职平安保险至今。

作为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没人脉没资源,我用陌拜的方式签下第一份保单。她叫杨秋华,我的老乡,至今她仍是我在上海的"娘家人"。

那一年,我没有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和自行车:沿着一家家商铺做市场调查,送企业服务周刊。还有谁记得我曾去您那里送过《客户服务报》吗?

2012年——

同事们都说我晒得黝黑,我嘿嘿一笑:还好!

那一年,继续在陌拜与在小区设置定点咨询服务站。

虽然收获甚微,苦恼过、失望过,但始终没放弃。

2013年——

我的脚受伤手术,在家休养了大半年。

作为i人的我,使出当初聊QQ的本事和老家的朋友聊保险,愣是靠一张张远程保单保住了自己工号。

2014-2017年——

保险行业发展风口,我的师父正在大力发展团队,而我腿脚尚未利索,她邀我做她部门助理。

有幸参与了她整个系列团队发展,从1个部门90个人发展至8个部门近500人,而且我们本部也是全国优秀部门。

那几年,忙培训、忙人事、忙客户服务、以及自己的业绩,夸张到上班期间没时间吃饭喝水;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我生日,吃饭到一半,客户要录单,我就一个人找个角落录资料、做单。

而这些紧锣密鼓的经历终将成为我职业生涯里不可或缺的珍宝。

2018年——

我师父,当时的团队总监说:别做助理了,全力去一线市场吧!

那一年,我入围了全球寿险MDRT会员。

2019-2020年——

每一年的开门红,都是我和搭档最忙的时候,忙着见客户、录单、送合同。

开门红一个月,我们便都入围MDRT。

2021-2022年——

口罩来了,我开始思考:接下来如何做市场?如何见客户?

互联网、科技展业全面深入铺开。

那一年,我晋升了行销经理。

2023至今——

保险行业“报行合一”开始,行业发展更迭,一大批跟不上节奏的人被迫离开:2018年,我国保险从业人员1300余万,至2024年底仅有200万不到。

但,从业人员断崖式衰减的同时,整个行业的业绩却依然很亮眼。

“利率下行”、“超长期国债”、“长期主义”、“耐心资本”,这一个个新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

而我,对这个行业依然有很多期待:一个行业要变革发展,势必会产生阵痛,但此后便是新生。

今天,我选择离开平安保险公司,并不是离开保险行业。

在离开之前,我没有摆烂:

汇总整理了所有客户信息,以便后续依然可以提供很详致的服务;和所有岗位的同事拜托,方便后续我的客户们更顺畅地办理事务;向更优秀的前辈们学习,为自己的下一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我整理的部分客户资料

2.关于离职的那些事

我是主动离职,不是被淘汰。

2011年11月11日入职平安保险后,我会认真学习研究每个产品的条款、规则,一直被同事称为“产品百事通”。多年达成MDRT、入围高峰会,健康险业绩一直是所在营业区前列。

在今年的开门红业绩中,健康险排部门第一,寿险排前五。

提出离职时,有同事和领导说我放弃续佣和一系列奖金太可惜了。毕竟保险行业大浪淘沙,只有做不好、做不下去的被清退,少有做得优秀的人离开。

我想做得更好,所以才选择主动离职。

09年考公务员和22年考研时,我都十分确认一件事:普天之下,你没能力,那就是工作/学校来挑你;反之,那就是学校/工作任你挑。

当年我辞掉铁饭碗的公务员来到上海,所有人都以为我应该选择教育行业,(因为我大学是正经八百的教育类)却选择躬身入局保险行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

但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规划选择并不一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那个,我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某些人的那束光。

3.关于前公司、前领导、前同事

从了解到平安保险的那天开始,我就很清楚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多年前便看过马明哲总的《平安心语》一书,在全面了解平安的发展之路时,我是激动和感动的,很荣幸自己可以在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工作。在平安的十多年,也作为一位见证者见证他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我的离开,并不是因为平安不好,而是我的个人发展规划不适合现有的氛围而已。

我也不会因为离害就去诋毁平安,那是素质低下的人才会做的事。这个原则,在我刚入职时,我就清楚: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一味地说竞争者的坏话,那他改天换个位置,也同样会调转枪头说曾经自己的队列坏话。

相反,我很感恩和感激平安,是他让我完成初入魔都时的目标:在上海落地、扎根!

好的启蒙,也是一份馈赠。

我非常非常感激我的保险启蒙人马立华总监,智慧的她深耕保险行业20多年,深信保险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通过她的努力影响并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她不仅在生活中帮助我,更是为我在这个行业树立了正确的从业观:从客户利益出发,做正直客观的保险人。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在平安这么多年,特别是前两年,没有同事的互通有无,我也不可能学习进步那么快。我告诉他们自己的离职想法时,他们在表示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示支持与祝福,因为他们一直清楚我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4.关于下一步选择

我是一个信奉终身成长且热爱学习的人,愿意去拓宽自己的思想维度、提升自我认知。就如每年我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各阶段主攻一个方向的学习,并且要出结果有成绩。

基本确定离职时,我第一时间请教了我的导师,她建议我根据行业大环境及自身情况来做抉择,并帮我引荐了几位我的师兄师姐,都是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的高管。

大家很热情的帮我分析建议,甚至纷纷抛出橄榄枝,我都有点诚惶诚恐了。

工作这么多年,再次选择,我没有想过离开保险业。但这个年龄的我,需要慎重。不光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以及团队氛围的适配度。

我信奉长期主义,在乎长远长久的发展。就如我的微信签名:慢慢来,才可以快起来。

考虑到那些信任我的客户和接下来在新公司的团队发展,我对这次选择极其慎重。

经过几个月时间多维度对比了市面上多家保险公司、代理公司、经纪公司。还有最关键的团队氛围,团队长的格局、能力和素质。

我选择和团队长及各职级的伙伴分别聊,因为不同的位置角度不一样,我想多角度了解这家公司、这个团队。权衡了两个月才做出的决定,对我来说,我认为是更好的发展方向。

至于新公司叫什么,新团队是怎样的,我为什么选择去那家公司、那个团队的具体原因,待我下一篇再向大家详细介绍。

请放心,我还在保险行业,还在卖保险,还在服务客户。

5.关于我亲爱的客户们

每一份保单签订时,我对您说过:“只要我在,您保单的事都可以找我”。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平安,依然请你们放心:我还会继续服务你们,一直服务你们。

等待离职审批的这半个月,我一边整理汇总所有客户的保单信息,一边为几个老客户申请理赔,对续保中的客户,也提前告知我后续的大致方向。

我想郑重地告诉你们:我换平台不是为了离开你们,而是为了给你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1)保单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我。虽然拿不到续佣金,但我言出必行。

(2)有些后台系统无法操作的,我会邀请平安的朋友帮忙协调,并从中选出我认为最靠谱最专业最用心的代理人为您服务。

(3)我依然从事保险行业,想配置保险随时找我,身边有人想买保险也欢迎推荐,我会对您和您朋友的保险负责。

(4)我会在近期将您的已有保单逐一汇总整理后给到您,并会定期为您更新。

我会继续学习更多保险及财富管理知识,成为更优秀更卓越的保险人,为大家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保险服务。

未来,我将带着你们的信任与祝福,继续前行。期待我们可以一起变得更好。



0 阅读:0

明南索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