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世界上人们对什么最感兴趣,那肯定是钱了。共享出行行业也是如此,平台的最爱是钱,司机的最爱是钱,乘客的最爱也是钱。
三方矛盾就来了,平台为了多赚钱,就想明里暗里地抽成,司机要想多攒钱,就只能从成本上想办法。
乘客看起来是冤大头,但其实是最得利的。平台对乘客的纵容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惹得不少司机暗恨,觉得平台偏心。
尤其是在抽成比例上,对首汽约车、一喂顺风车等平台早已不满。然而共享出行平台还觉得自己冤得很,觉得自己已经很亏本了,不能再贴了。
司机放出狠话:敢不敢把你们真实的抽成比例给公布出来?
近来,有一家媒体先后采访了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布了其抽成规则。但是这并没有令司机平息怒火,甚至因为此举反而引发了新一波的质疑。
根据公布的数据看来,大部分网约车平台的抽成,都在“合规”的范围之内。比如曹操出行自称抽成比例在23%,顺风车行业的哈罗抽成仅仅15%。这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数据,显然没有让司机满意。
因为这个抽成比例根本没在司机的接单生涯中出现过,这只是明面上做出来的数据而已,实际的抽成都要比这高得多。
近来监管部门对网约车的抽成比例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整个行业似乎将要告别高抽成时代,这对司机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消息。
这么多年以来,人人都说自己平台抽成不多,司机利润厚,但是也没见哪位司机靠着跑车发财的,顶多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司机才是整个行业的大冤种,成本是自己掏的,车是自己跑的,但是抽成明细自己看不到。
闹了半天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只提供了订单信息的平台反而拿了几乎百分之四十的利润,这不是明抢么?
从几年前开始,一喂顺风车目睹行业现状,带头实行零佣金,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也没有起色。因为在整个行业,高抽成已经成了平台之间的共识,如果谁能“良心发现”,那意味着它几乎很快就要被其他平台给排挤走。
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就是整个市场一起摆烂。司机也苦于内情,只能在底层挣扎。自己无能为力,就只能靠着监管部门把行业的风气给带上正轨。
如今,司机的苦终于被看见了。
司机能挣23%吗?平台充其量就是一个中介而已!这么高的中介费都没人管!
平台只是中介,一单你拿一块钱信息费就行了,抽成几个意思?
网约车现在不仅仅是抽成问题,司机过多供需失衡,给不合规车辆派单,压低运价,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低于市场价运行,大量送优惠卷,抽成在低司机也拿不到钱,我们这出租车每公里大概3元,网约车不算优惠券2.5一公里,网约车司机到手1.8一公里。出租车一天跑300公里赚的钱网约车司机得跑500公里,现在出租车的成本不比网约车高了。
抽成现在都是在30的边缘,28,29
哪个平台的抽成也没低于30%啊!
到手价才是真的,高德号称免佣,还不如抽佣价
高德一般都是25% 特惠的45%
我跑过两天滴滴,黑,乘客付七块,到司机只有四块多。跑了一天不跑了。
百分之30那就是白干活 最高百分之15能接受 百分之十合理
所有滴滴司机怨气冲天,有火没地方发[笑着哭]
23
假如一个月跑一万流水,平台抽三成,车子的租金按三千来算,到手才四千的,还没有算车子充电费用。
我觉得除了要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外,需要设定抽成总金额上限,意思就是一个月里面抽成达到多少金额后不能再抽成了,这也算是对那些勤劳司机的奖励。
“也有网约车师傅认为抽成高低不重要”——哈哈
现不是司机想挑客!是市场恶劣!迫不得已而为之!请问那会有司机去跑2、3公里载一个5元多的乘客!请问这是什么定价方法!应该鼓励乘公交车!短途价格高!远程因为司机的获利高!抽成才相对高一点!可现在平台的抽成毫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