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之“赴刑进行曲”是个怎样的梦幻?

向清晨阳光 2024-03-29 07:22:35

惊世交响,千古绝唱

——柏辽兹《C大调幻想交响曲》美学价值探微(3)

向阳光

第四乐章 《赴刑进行曲》(March to the Scaffold)

《赴刑进行曲》为从容的快板,进行曲式。他在恍惚迷离中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在最后的瞬间,爱人的身影在眼前闪现,但死神很快将她驱赶得无影无踪。

在这个乐章开始之前,柏辽兹的想象还是栖身于感情忧郁和渴望的世界中的,而这时已陷入了死亡的深渊。死亡与恐惧的魅力,超自然事物的可怕力量占据了一切,贝多芬和格鲁克的音调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在这之前音乐从未大胆进入这个奇异的领域。艺术家梦见他杀死了心爱的人,他被判死刑,带向刑场。于是,柏辽兹在这个乐章开始之前的注释是:“梦中,他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被判死刑,押赴刑场。在时而阴森粗犷、时而庄严辉煌的进行曲乐声中,队伍向前行进着,低沉有节奏的步伐声与喧嚣的嘈杂敲打声交织在一起。结束时,那恋人的形象又映入他的脑际,固定乐思又再次出现,仿佛是关于爱情的最后思索,但它很快就被致命的一击所打断。”

简单地说(我的理解):行列跟着进行曲的声音前进,乐音有时阴暗不祥,有时光辉隆重。同时,有一种沉重的脚步声始终贯穿在喧嚷之中。最后,“固定乐思”再现片刻,好像在斩首前对爱情做最后的回忆。

《赴刑进行曲》是柏辽兹的进行曲当中最早、也是描写最生动的一首,取自于未完成的歌剧《秘密法庭的法官》,在那时这首进行曲不可能有在《赴刑进行曲》中这样的想象力。

这个乐章为复三部曲式。此乐章与前面各乐章均形成尖锐对比,是一首阴森的、带凶杀气的进行曲。柏辽兹在配器上加重了铜管乐器(三支长号,两支低音号)和打击乐器(四个定音鼓及钹、大鼓)。

引子 乐曲一开始,定音鼓的敲击,低音提琴的拨奏,圆号(法国号)在g小调上(2/2 拍子)的切分音型,都以一种严酷无情的节奏,构成了一幅恐怖的图画:沉重的节奏,越来越强烈,一支可怕的赴刑队伍走过来了!

1 1 — 2 ︱3 — 0 0 ︱1 1 — 2 ︱3 — 0 0 ︱

6 6 — 7 ︱1 — 0 0 ︱6 6 — 7 ︱1 — 0 0 ︱

第一部分 第一主题。阴森、冷酷(g小调、2/2 拍子):

6 — |5 — 4 32 |1 0 7 0 |6 — 5 43 |2 0 1 0 |7 — 6 71 |2 0 7 |3 —

这个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仿佛是一个主题的完全无力的直线下行的音调,它顿挫的节奏,小调式的音阶增加了沉重森严的感觉,增强了恶梦。这便是赴刑进行曲的第一主题,可以听出这个主题让人胆战心惊,当赴刑队伍走近时,加入了大管与其它低音乐器的对位旋律,并且常被与铜管的叫喊所切断。

该主题的一次次反复出现,让作者的死刑变得更加阴森恐怖。当乐曲突然出现上行的经过句后,出现庄严、辉煌的第二主题(bB大调、2/2 拍子):

1 1 — 2 |3 — 4.3 2.4 |3.2 1.2 3 4 |6 5 — 0 |4 4 — 2 |2 6 604 3.2 |1.5 6.5 4.1 7.6 |5.1 1.1 702 2 |

由全部管乐器演奏的这个切分拍子、符点节奏、大调式音阶的主题,显得雄壮而灿烂,但其中却包含着凶邪、残酷的杀机。

中间部分 由以上两个主题交替构成。共分三段:开始,在bB 大调上(2/2 拍子),由铜管乐组吹奏第二主题的动机:

5 — 1 1 |2 — ﹒ 0 |5 — 1 1 |2 — ﹒ 0 |,接着,转入大调,威武堂堂,反映出作者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的乐观从容,与冷酷的赴刑进行曲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主题反复出现了两次,第二次配器显得更加丰富和辉煌。随后,乐曲回到了现实,长号的持续粗暴和弦乐上行音阶仿佛让人觉得围观的人群正在怒吼和叫嚷,发泄着自己的杀戮欲望。接着,由弦乐与木管相互承递演奏第一主题:

弦乐(拨)6 0 |(拉)5 — 40 (木管) 32 |

弦乐(拨)1 1 7 × |(拉)6 — 5 (木管)43 |#2 2 1 7 |6 ,乐曲返回第一主题,但表达得更加的阴森和怪诞。这种别致的配器与演奏方法,产生了一种阴森、怪异而神秘的色彩。中段是重复辉煌的第二主题。接着再现第一段。结尾,在木管六连音背景上,低音管乐器奏第一主题动机,并逐渐增强力度,进入本乐章的再现部。

再现部分 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全奏第一主题,即在复小节线之后进行曲的力量增强:人们在长号的粗暴的持续音和怒吼的弦乐中听见人群的杀戮欲,一个持续不断的占优势的附点节奏引向g小调和弦(弦乐)与降D大调(管乐)的完全并置,附点音符的节奏处于统治地位,在力度、音色与和声上形成强烈对比,更富于刺激性,达到了恐怖和精神狂乱的极点。然后力度渐弱,又突然爆发,引出情人主题,随之进入尾声。

尾声 “固定乐思”的片断,由孤寂的单簧管演奏,犹如执行死刑前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情人的形象,这“固定乐思”还没奏完,铡刀便落下了。最后,隆隆的定音鼓,威风的大鼓与钹,伴随管乐器上的大调和弦嘎然而止,宣告作者的死刑结束。换言之,作为最后的记忆,深深留在脑海中的,由单簧管演奏出的“固定乐思”所表现的紧张,被下落的铡刀和一系列血腥的大调和弦所解脱了。

(待续)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