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叶粑粑,在重庆主城快要绝迹了?!

情庆新花 2024-03-02 16:38:17

从重庆乡下出来的孩子,记忆中都会有桐子叶粑粑的记忆。

记忆中,故事中的爷爷奶奶经常去摘一些桐子叶,裹上石磨的玉米糊糊(麦子糊糊),

放在锅里蒸,一蒸就是一大锅,赶上暑假结束下城读书就带一大包给城里的家人。

做桐子叶粑粑的桐叶,来自油桐树。

在抗战时候,桐油是重要的军用物资,大量出口。

所以,川渝两地的乡下人家,逐渐养成了遍种桐子树的习惯。

现在背井离乡的打工人越来越多了,油桐树也没人种了,桐子叶粑粑就越来越少见了。

记得童年时,桐子树在村后的山坡上随处可见。

每当春风一吹,白中带红的桐子花就开了,满树一簇一簇的,虽称不上姹紫嫣红,但挂在还未长叶的树枝上,却是格外的清新朴素。

不过,桐子叶里裹的内容会因季节和地方有所不同。

在新麦成熟时,就将麦子和麦麸一起上石磨推出麦浆,然后用刚摘下的桐叶包裹住麦浆,上锅蒸熟。

香气在空气的蔓延,通过嗅觉直击味蕾,口水忍不住的流下。

小心翼翼的撕开叶皮,金灿灿麦粑映入眼中,猛啃两口,满足!

在玉米成熟时,又会耐心的把玉米磨成浆,然后用桐子叶包住,上笼用大火猛蒸。然后等待等待,时不时就问“好了吗?好了吗?”。

这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

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于是新品出现——大米粑粑。

让人高兴的是,桐子叶粑粑工艺,被列入了合川的非遗文化保护名录。

真的好想吃,有知道重庆主城哪里有卖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