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吕朋林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
吕朋林 教授
广祥先生《词牌巧对话人生》一书(以下简称《巧对》),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他那语言运用的高超技巧,那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都值得我们去评价。现在从几方面略抒浅见。
一、汉语运用的巧匠
对联,它并不是自然的现成语言,而是经过加工后才形成的。对联加工要考虑到音节的整齐,平仄的错落相对,语法结构、词性、词义的对应与变化,当然更不能因文害义。好在我们可以根据对联的旨意,从丰富的汉语词汇中去挑选和组拼。然而,用词牌来造就对联,可选择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每个词牌,你不能再拆分,也不能内部改变语序和更换语素,只能把词牌拿来直接组联或拼接成联。再受到语音、语法、语义的制约,形成工巧的对文,除了运用语言的巧匠,恐怕就无人能为了。然而,这样高难的事,广祥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其工巧。
(一) 铿锵悦耳的音声之美
多姿多变的音节
《巧对》中,每句3、5、6、7、8、9、10、11、13字的联都有。如“梅已谢,梦还凉”
(1)每句只有三字,把词牌直接拿来组对,短小精悍。而“花深深,贫也乐,八节同欢沽美酒;夜厌厌,壮哉行,少年慢游误佳期”(2)则长达十三字。在停顿上,既有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也有3+3+5,3+3+7,3+8,4+7,5+2+2的停顿形式。其中以3+3+7、3+3+5、7、5的形式为最多,这与传统律诗的影响不无关系,也符合一般读者的欣赏习惯。
严整对应的声调
《巧对》的平仄,可以说是体现对联形式美最为突出的地方。如:“大宝倾杯近,寒姑下手迟”(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五律诗里的一联;而“双头莲令连环扣,两只雁儿隐去来”(4)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则是对七律平仄的改造,适应了词牌的需要。就是那四五处在音步上平仄未能相反的,也是因为词牌表意的需要,总不能因文害义嘛。
(二) 相应相成的语法结构
《巧对》十分注意联句语法结构的对应。也就是上下两联,或一个词组,或几个词组,并列对并列,定中对定中,动宾对动宾,状中对状中,中补对中补。如“一串红云延寿乐,九重春色庆年丰”(4)为[定+(定+中)]主+动+宾(主+谓),上下句皆然。从词性上看,是“数+量+形(下联为名)+名+动+名+形”,仅有一字之出入。是因为词牌本身就是“一串红云”和“九重春色”,谁也无法改变。此外,还有叠字对应、虚字对应等。如例(2)的“深深”对“厌厌”,“也”对“哉”(语气助词相对);而且“花深深”和“夜厌厌”都是主谓结构,“贫”、“悲”都是形容词,“乐”、“行”都是动词;能把“花深深”、“夜厌厌”、“贫也乐”“壮哉行”四个现成词牌找出来组合在这副对联中,可知寻觅之苦和组对之巧。
《巧对》中,固然有两个词牌名直接组对的,如例(1),又如“平晋普天乐,金觞祝寿春”(8)是五字词牌之对;但更多的是把词牌组接起来再成联。这增加了成联的难度,但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美,丰富了对联的内涵。其中有(1+1)ⅹ2,如例(3)、例(4);也有(1+1+1)ⅹ2式,如例(6);最多的有每句四牌,共八牌组成的,如例(2),又如“醉公子倾杯索酒声声慢,虞美人踏月寻梅步步娇”(9)。
值得注意的是,词牌经过广祥先生的选择组接后,往往发生结构和词性上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和谐巧对,这是《巧对》的一大妙处。
比如,例(7),本来“檐前催”为一词牌,“乐语”为另一词牌,下联亦然。串接后,“催”与“乐语”变成了动宾关系,全句为“状-动-宾”式,下句同。音节关系也变成了“檐前—催—乐语”,而传统音步(节拍)则成了“檐前—催乐—语”。又如“伴侣”本是并列结构的复合名词,但由于“伴侣倾杯乐”和“采莲落日斜”对文,“采莲”是动宾关系,于是“伴侣”也成了动宾关系——“陪伴着情侣”,“伴着朋友”;上下两句都是“(动宾)连动+(动宾)连动+连动”。
有时甚至字音也因语境(“联境”)而改变。例如词牌“金凤调”的“调”,本来念diào,但由于“踏歌金凤调苹香”的上联是“步月少年游簇水”,“游”是动词,于是相对的“调”也变成了动词“tiáo”,“游—簇水”这个动宾词组对“调—苹香”这个动宾词组。类似的,词牌名“ⅹⅹ令”的“令”本为名词,到了联句里它常常变为动词,表示使令。
还有一种对更为巧妙。就是上下两句都是“3+3+5(或7)”的联中,上下句的两个“3”相对,而本句的两个“3”也对,形成了“矩形对仗”。且看:
双劝酒,←→ 两同心,好鸟巢林调笑令
↑ ↑
↓ ↓
百字歌,←→ 四仙韵,小窗灯影诉衷情(10)
对仗关系如箭头所示。这种对联在《巧对》中并非少数。
(三) 瑰丽缤纷的语义组合
如“龟兹”对“阿也”,是音译词对感叹词,“醉仙子”对“虞美人”是人物对,“暑气”对“春光”是时令风景对,还有“子”、“女”、“儿”、“娘”的亲属关系对。再如例(10),四个数字对,可谓难而巧。
二、巧对成功的原因
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阅读求知,高雅的兴趣爱好和辛勤的寻选试验,是巧对成功的四个基本原因。
广祥先生祖籍广东,生于海南儋州,从小掌握了粤方言。而粤方言是保存古汉语语音成分最多的方言,-p、-t、-k的入声被完整地保留着。这正是他对文平仄严整的坚实根基。
作者的青年时代在海南度过,长成后辗转入港,之后,又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东南亚,非洲之间。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思索,使得《巧对》有了重大的社会意义,这在他每联下的解题日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有些政治问题,他并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因为过于敏感,他才点到为止。
对联是语言的艺术,我们从广祥先生的自序中,从他的高度成熟的作品中,可以想见他读了多少语言理论、古代汉语、诗词联赋知识的书和多少古人名作、今人佳篇,日积月累,才能随时可用。清人的《声律启蒙》按一东、二冬......106韵汇集了许多通俗对联,“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撰联者只能死记硬背,对号入座。这是“难者不会”。而如广祥,饱积语法、语义、音韵知识,又熟知大量名作,作起联来,就是“会者不难”了。除了“中学”知识,“西学”作者也积累甚多,他的解题日志每篇都引用西方哲人名言,让我们自愧不如。
其实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知识的积累,《巧对》的日志就汇集了许多知识,而且作者力争与题联互为表里。比如“思友人......”联是悼念香港文汇报前社长李子诵先生的, “.......日南至......”联是赴越与该国卫生部长洽谈的。
三、小书实堪当大用
我想,《巧对》至少有五大意义。
(一)、它向海内外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广大华人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它是近四十年我国社会的一个小小记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书虽小,许多大事都有记录和点评。
(三)、它是广大青年励志奋进的一个样板。广祥先生由山村孩子成长为文化名人,热心写作,关注中医药;他爱国忧民,重视亲情友谊,这些在《巧对》中都能学到。
(四)、它是学习创作对联的一部样书。
(五)、它是一部以对联形式编排的词牌词典。
广祥先生的《巧对》、《中药趣联》启发了我们,类似这样短小高雅的书我们可以再创作一些。我们期待着广祥先生不断有佳作以飨读者。
图文作者 吕朋林 责编 常小靠 审核 古广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