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二节 早期浪漫乐派
向阳光
五、罗伯特·舒曼
(一)生平事迹
1.少儿时代
罗伯特·舒曼(1810—1856),他1810年6月8日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一个书商家庭。父亲奥古斯特·舒曼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书商,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对舒曼后来的文学造诣,影响至钜。母亲约汉娜·舒曼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极富浪漫气质。舒曼从母亲身上所承袭的热诚而敏感的个性,可说是他成年以后精神发展的基因。1817年,舒曼7岁时向教堂管风琴师J.G.孔奇学习钢琴,并开始尝试作曲,此时便已崭露出即席创作的天才。1819年9岁,他欣赏了莫薛勒斯的演奏之后,得到父亲的支持,立志成为钢琴家,从此努力不懈。

他在中学时代便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特别喜爱醉心于G.G.拜伦、J.保尔、E.T.A.霍夫曼等人的作品。他16岁时,父亲骤然辞世。
2.青年时期
1828年,也就是18岁时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法律,这个决定使舒曼至感痛苦。莱比锡是全德国音乐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都非常频繁活跃。具有强烈艺术家气质的舒曼,一到莱比锡就被这里活跃的艺术空气所吸引。在学校里,教授枯燥的法律课程令他感到索然无味,而音乐却使他感到格外的亲切。在19岁的那年又开始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几乎每天都在从事音乐活动。为了达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也就是他未来的岳父F.维克(1785一1873)为师。两年后,舒曼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使他声誉大振。他公开举行的演奏会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承认与好评。

于是,他终于说服母亲,选择了音乐艺术的道路,放弃了法律课程的学习,从此他就立志专攻音乐。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立志要做一个钢琴家。同时向H.L.E.多恩学习作曲理论。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迅速提高技能,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细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偷偷练琴,试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损伤,他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潜心作曲、写评论,在新的音乐领域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在1830—1840年间,舒曼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30年代是他钢琴创作最活跃的全盛时期。
3.壮年生活
舒曼同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恋多年,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维克的坚决反对。维克在这一方面对舒曼十分残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忧郁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莱比锡法庭才终于裁决了他们的婚姻悬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他不断地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列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
1848—1849年间,德国爆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这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1850年,舒曼居住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该市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但是,由于早已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急剧恶化,1853年辞去指挥职务。1854年,他因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妻子也认不出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他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