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一个贫寒家庭。自幼性格孤僻,却勤奋好学,对诗歌创作尤为喜爱。青年时期,他隐居嵩山,潜心钻研学问,虽生活清苦,但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
孟郊一生坎坷,四处漂泊,母亲是他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无论他在外面遇到多少艰难困苦,母亲的爱始终是他心灵的慰藉。这在他的诗作《游子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描述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将母子间的深情展现无遗。

孟郊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历经挫折。791年、792年两次应试均落第,直到796年第三次参加科举,46岁的他才进士及第。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坎坷经历在这一刻得到了些许慰藉,他欣喜若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性格耿直、孤僻,不善于迎合世俗和官场的规则。这种性格使他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难以与同僚建立良好关系,也不利于他处理官场事务。 800年,孟郊任溧阳县尉,因心思全在作诗上,不理县务,被罚半俸。804年,经郑余庆推荐,任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814年,郑余庆出任兴元尹,奏请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赴任途中暴病而卒。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但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颇高。他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瘦硬,以独特的风格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