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药厂”遭重创!原料药股会迎来价值重估吗?

人言财经 2021-06-01 17:07:41

近期,全球疫情出现了大反弹,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印度,在全网都刷屏了。

据印度卫生部6月1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数据,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2817万人,即将赶超美方。此外,印度也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累计死亡病例数超30万例的国家。

消息显示,印度有50%以上的地方已经开始“封城”了。受疫情影响,印度工厂的开工率严重下滑,其中纺织工厂、手机工厂以及制药工厂均陷入了停工状态。

在这些停工的产业中,备受关注的当属印度的医药产业,其中,印度医药中间商和原料药企业开工率仅为30%左右。

作为“世界药房”,印度生产了全球20%左右的仿制药,如今制药公司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印度向欧洲等地区出口药物的供应链已处于崩溃状态。

3月以来,因原料药库存告急,印度频频采取特殊举措。3月4日,印度政府开始禁止26种原料药和药剂的出口,包括扑热息痛、替硝唑和红霉素等常见抗生素。

印度的“仿制药”规模,到底有多大?

不少人对印度的制药业已经有过一些初步的了解了,此前《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热播更是让大家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仿制药的存在,而且还是印度生产的。

印度有着“世界药厂”称号,据统计,印度的化学药生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印度生产了全球近20%的仿制药,其原料药作为制药全产业链中与上下游联系紧密的重要一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营收排名前十的仿制药企业中,有5家企业均是印度的。

据统计,印度占有全球20%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出口,且供给美国的仿制药就占美国全年需求量的40%以上。

在世界上,制药比较先进的企业大多集中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为什么印度并不算富裕,制药业却能发展得这么好呢?

根据言叔的了解,印度的药业之所以如此发达,主要是由以下两大原因导致的:

1、政府许可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这时,印度医药市场80%以上都被跨国药企控制,药价的高昂与印度经济的疲弱、居民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国外治疗癌症的药品价格,高达印度人均收入的30倍。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印度严格执行着其1911年的殖民地时期《专利与设计法》。但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印度独立后的第一部专利法律《专利法》出现,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

这意味着,在印度,药品专利保护自此被废除,低价格才是主旋律。印度政府还同时出台了《药品价格控制规则》(DPCO),坚持食品和医药消费是穷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1973年,印度颁布了外汇管制法案,要求在印度经营的企业中外资股份不能超过40%。原来在医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企业因此大量迁出。

此外,印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国内13亿人口,至少8亿都是非常穷的,极端贫困人口那更是世界第一。因此,对于这么庞大的穷困人口来说,医疗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印度环境很差,各种怪病,绝症的更是多不胜数。而在西方制药垄断的情况下,印度人根本吃不起药,这也激发了国内便宜药,仿制药的巨大需求,这是印度制药发展的最原始动力。就是因为穷人太多了,必须发展好制药业,才能保障国家的基本医疗需求和稳定,否则那还不乱套了。

对印度政府来说,虽说印度人民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制度,但是医药费却需要自付。为了解决印度人民吃药问题,印度方面允许制药企业可以仿制世界上的先进药物。

有的时候对新药某些分子结构做些不影响药效的调整,就不算违反知识产权了。另外,印度政府还可根据需要实施“强制许可”,即在特殊情况下不经专利权人同意,由政府授予、许可其他企业使用某项专利。

这么做虽然会被专利药品国家指控,但是为了印度人民的生存问题,仿制药还得继续发展下去。在1970年之后的25年间,印度取消了药品专利,开始干预药物价格,1995年的时候开始抢占国际市场,印度仿制药一路继续向前发展。

2、英国遗留在印度的医药公司

在早期时候,印度和英国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后来随着印度独立出来,印度政府接管了英国遗留在印度的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也给印度的仿制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印度仿制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发展起来的。很多人说,为什么和印度相比,中国的仿制药似乎竞争优势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仿制药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背后也需要做很多的生物实验。

只要是药品都需要试药之后才能流入市场,而且如果研制处于专利期的药品,是会被其他国家告的。因此出于多种因素考虑,我国在医药制造上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方式。

全球原料药供应格局或迎重塑

如果印度疫情继续蔓延,可能对全球特色原料药供应造成较大缺口,主要原因有下:

(1)印度是全球原料药供应的重要角色,出口约占50%,所以如果印度原料药企因为疫情停产,其出口将直接受影响。

(2)影响更多会在特色原料药领域。从品类上看,印度原料药市场中,约70%的原料药为化学制药,印度市场主要的原料药品品类为青霉素、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品种,均为特色原料药品种(主要为心血管、感染类、肿瘤、糖尿病领域)。如果印度原料药市场持续受到冲击,全球特色原料药的供应则会遭受巨大负面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36%)、印度(12%)和中国(9%)是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主力供应国家。其中,印度又是全球API、仿制药大国,1995年至今以Sun、Aurobindo、Lupin 为代表的API-制剂一体化公司走出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国际化路径。

在新冠疫情猛烈反扑背景下,药品刚需性较强,如果印度疫情持续恶化引起原料药供应紧张,可能会导致全球原料药供应格局的重塑。

全球原料药供应严重依赖中国和印度,而新冠肺炎在印度的持续流行可能会破坏的全球药品供应链,加剧供应短缺情况,部分原料药品种预计会在供需失衡状态下维持相对高价。

此外,国内原料药产能也相对充足,且具成本、技术、认证速度等方面的优势,在印度疫情失控的情况下下,印度原料药产出受压制将使更多订单流向国内,叠加原料药价格上涨,国内相关原料药企业有望受益,给相关药企带来潜在的业绩弹性。

在言叔看来,如果印度企业出现大面积停产,将很大程度上利好国内具备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那么可能受益的领域包括:制剂出口、原料药和CXO等。

在产能方面,中国原料药的产能相对充足。中国则凭借更为成熟的基础工业体系、成本优势,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体系和DMF认证等方面快速追赶印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原料药出口持续增长, 2018年原料药(含医药中间体)的出口数量达929.72万吨,出口金额达到300亿美元。而2019年印度自身原料药市场的出口的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左右。所以,其实中国原料药企业有能力承接印度原料药的产能。此外,国内原料药企在国内医药产业链中地位有所提升。2018年"4+7"集采之后,原料药行业迎来了在国内做制剂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期。集采的模式,使得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药企补齐了下游渠道的短板,成为集采中的王者。在言叔看来,中国的原料药企业,将享受全球产业转移红利、加速崛起。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回顾全球原料药和仿制药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在1984-2015年的第一个周期中,欧美仿制药市场的兴起是行业红利的主要来源,在周期顶点时培育出4000-5000亿市值的 TEVA 。

而在2015年后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中,随着具备欧美市场质量体系和注册认证能力的企业增多,行业正逐步转入综合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的比拼。中国和印度企业凭借资源禀赋优势,有望成为本轮周期中的最大赢家。

那么,在A股市场有哪些企业可能受益呢?

A股上市公司中,如美迪西、博瑞医药、天宇股份、美诺华、奥翔药业、普洛药业、司太立、健友股份、海普瑞等多只个股在特色原料药及专利方面拥有一定的技术性壁垒。

A股主要原料药企业

下图是2019年以来国内特色原料药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情况:

天宇股份:缬沙坦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普洛药业:羟酸、安非、沙坦、D-乙酯等品种占全球市场份额较大。

美诺华:“CMO/CDMO+原料药/制剂”龙头;

司太立:国内造影剂龙头;

健友股份:肝素原料药龙头之一;

海普瑞:全球肝素钠原料药主要供应商之一;

九洲药业:国内领先的化学原料药及CDMO生产企业;

0 阅读:18

人言财经

简介:专注资本市场和商业逻辑,一家说人话的硬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