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精挑细选好诗词给大家欣赏,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本文分享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每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2首诗,毫不客气地说这10首诗都是诗意盎然的佳作。
唐宋元明清,到底哪个朝代的表现最为突出,哪个朝代的诗水平垫底?读完本文想必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展现王维“诗中有画”的巅峰境界,是诗佛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首联以“空山”定调,雨后的清新与暮秋的微凉形成通感体验。颔联运用光影对比技法,月光穿透松针的斑驳与清泉石上的粼粼波光,构建出立体的空间层次。
颈联以声衬静,浣女笑语与莲叶簌簌声中暗藏归隐之趣。
尾联化用《楚辞》典故却反其意,将传统悲秋转为对山居生活的礼赞,体现禅宗“当下即永恒”的哲学思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律堪称古今七律的“压卷之作”。
此诗前四句营造宏大悲怆的时空场域,急风、高天、猿啸构成垂直空间,清渚、白沙、飞鸟拓展水平视野。
颔联尤其精彩,“萧萧”、“滚滚”叠字运用如重锤击节,将个体生命置于永恒流动的自然界面前。
后四句转入人生困境的具象化呈现,“万里”与“百年”的空间时间对仗,“繁霜鬓”与“浊酒杯”的细节特写,最终在“新停”处形成情感悬崖,展现诗人对命运的抗争与妥协。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以哲人视角解构人生际遇,前四句创造“雪泥鸿爪”的经典意象,将人生轨迹喻为飞鸿在雪地上的偶然留痕,消解了传统羁旅诗的悲苦基调。
后四句通过具体场景的今昔对比:老僧圆寂、壁题漫漶,昔日困顿反而成为珍贵记忆。
诗中“蹇驴嘶”的听觉记忆与“雪泥”的视觉残留形成多维时空交织,体现“无常即常”的禅悟智慧。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颔联最精彩,以蒙太奇手法并置水陆战场,夜雪楼船与秋风铁马形成视听交响,具象化“气如山”的豪情。
颈联“空自许”与“已先斑”构成理想与现实的血肉撕扯,尾联借诸葛亮《出师表》质问时代,将个人愤懑上升为民族集体记忆。
诗中密集的军事意象与衰老身体的对比,成为南宋主战派诗人的精神写照。

紫塞风高弓力强,
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
马上倒悬双白狼。
此诗捕捉元代游牧文明的狩猎场景,首句“紫塞风高”以塞外特有的紫色霞光与劲风定调,弓弦震颤声穿透纸背。
最后两句聚焦狩猎成果:鹰隼归臂、白狼倒悬的动态画面,充满草原民族的粗犷生命力。“腰箭”与“倒悬”形成空间对应,展现游猎者矫健身姿。
全诗未着墨血腥厮杀,却通过猎后场景侧面烘托激烈过程,体现元代诗歌“尚质黜文”的美学特质。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虽是元诗,但因为太精彩,被后人误认为是唐朝的作品,而被误选入《全唐诗》。
此诗意境无敌,尤其最后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令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这种意境远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此诗展现明代诗歌的雄浑气魄,前六句以拟人化手法写江山争雄,长江与钟山形成东西对峙的张力,“破巨浪”、“乘长风”赋予山体动态冲击力。
后两句转入历史沉思,秦皇镇王气的传说与当下“佳气葱葱”形成反讽,暗喻金陵王气不因人力转移。
诗中“江—山”的空间角力,实为自然永恒与帝王霸业的思想博弈,体现明初文人重构历史叙事的努力。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托物言志,展现士大夫敢于奉献、坚强不屈的精神人格。
此诗前三句极写石灰制作之酷烈,“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形成递进式苦难叙事,却以“若等闲”、“浑不怕”消解痛苦,凸显殉道般的意志。末句“清白”双关,既指石灰本色,更喻道德操守。
全诗将儒家“杀身成仁”理念物化为生产工艺,创造出入世精神与自然物性的奇特同构,成为明代气节诗的典范。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此诗有李商隐遗风,将爱情追忆推向形而上的感伤。
颔联“星辰非昨夜”化用李商隐名句而更显绝望,时空错位感撕裂现实与记忆。
颈联以“抽残茧”、“剥后蕉”喻情感消耗的痛楚,展现心灵被层层解剖的过程。
尾联数字重复制造时光轮回的幻觉,杯酒不消的不仅是醉意,更是永恒的精神创伤。
全诗将古典诗歌的含蓄美与现代性颓废意识奇妙融合。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诗完成古典诗歌向近代精神的过渡。
前两句以“白日斜”喻封建末世,“吟鞭东指”象征思想突围。后两句颠覆传统落花意象,残红不再是衰亡符号,而是孕育新生的介质。
“春泥护花”的生态循环隐喻社会变革,将个体离愁转化为历史进化论,预告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萌发。
诗中科学思维与诗性智慧的融合,堪称中国诗歌现代性转型的先声。

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的10首诗构成一部缩微的中国诗史。唐代的意境营造、宋代的哲理思辨、元代的质朴刚健、明代的格调重构、清代的古今裂变,每个朝代都在继承中突破传统,回应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命题,记录着中国人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永恒思考。
朋友们,你认为本文筛选的5个朝代的10首诗水平如何?哪个朝代的诗歌水平最高?哪个朝代垫底?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