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该上将符合中央委员条件,却没选上,有人不是很理解!

听听风的雨 2025-04-19 14:38:41

1969年的时候,党的九大进行了一次选举,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这一届挺不一样的,还有几条硬杠杠,就像是要老中青三代人都得掺和进来。说到军队里选中央委员,那就得按这三条来:第一条,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一把手,那肯定是委员;第二条,各总部、军区、军兵种的二把手,还有军事院校的头头脑脑们,也都在考虑范围内;第三条,那些有真本事的干部,也得给他们个机会。

这条规矩头一条挺简单,总部的大当家,大军区的军政一把手,还有各军兵种的头头,那肯定都是委员。至于总部的二把手,大军区的副职,军兵种的副头头,再加上院校的一把手们,这些都在考虑范围内,得看具体情况来定。

这么一来,大军区的头头们基本都是委员了,副职的话,可能是委员,也可能是候补委员,当然也有可能选不上,这都得看资历、能力啥的。可奇怪的是,像高等军事学院院长陈伯钧这样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没当上委员或者候补委员,这让有些人感到挺纳闷的。

陈伯钧是个老将,早在土地革命那会儿,他就已经坐上了军、师级的高位。1936年,他从四方面军4军的参谋长摇身一变,成了6军团的军团长。到了抗战时期,他又挑起了120师下辖旅长、抗大分校校长,还有军事学院副院长的重担。解放战争打响后,他也没闲着,先后担任了东北军政大学的教育长、上干大队的大队长,还兼任了兵团副司令和军长。

解放后,我就一直在军事教育这块儿忙活,当过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的副部长、副院长,还代理过院长。记得1958年那会儿,因为太过遵循一些老规矩,我挨了批。后来,我就去了高等军事学院,当上了副院长。

1962年,他挑起了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的大梁,那时候他已经是大军区的头儿了。从那以后,他一直坐着这个院长的位子,按理说这资历是够格的。虽说他的级别还没到委员那档,但怎么也该给个候补委员当当吧,结果啥也没捞着。

说实话,陈伯钧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1962年年初,他因为工作太累,身体垮了,不得不去上海看病休息。虽然之后他被提拔为院长,但也是边工作边接受治疗。到了1964年,他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先后在301医院和协和医院做了检查,商量治疗办法。过了好几个月,他才接受了手术,短短13天里,连做了三次大型的内脏手术,可想而知他的身体情况有多糟糕。

1965年,由于伤口老是好不了,我就跟上面说,不想当院长了,想直接卸任回家养病,这样也就不用老惦记着工作的事儿,能踏踏实实养身体了。结果组长是同意了我离岗养病,但实际上我这院长的头衔还在。到了1966年,我又因为别的病在外地医院住着。那会儿,一场风波不声不响地就开始了,学院里的造反派直接把我从医院拉回去批斗。

1968年,八大十二中全会上,大家开始商量九大的委员和候补委员人选。他那时候的处境挺棘手的。到了1969年,因为备战需要,他被安排去了广东从化,跟董老、李富春、张鼎丞他们待在一块儿。

他没选上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来是受到了些冲击,二来呢,他已经不直接负责具体工作了,上面让他去休息了。所以,要是不知道他那几年都经历了啥,光看简历是很难搞明白为啥他没选上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