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曾思玉提议修建水电站,毛主席拒绝:敌人打过来该怎么办?

听听风的雨 2025-04-19 14:39:46

【前言】

武汉军区以前是全国独一份的中部大军区,它就处在中心地带,战略地位特别重要。能当上武汉军区的司令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行的,不光得有丰富的革命经历和本事,还得有特别聪明的头脑。

从1955年开始算起,一直到1967年,陈再道在武汉军区稳稳当当做了12年的头儿,这时间可不短,算是武汉军区司令员里头坐得最久的一把交椅。到了1967年,陈再道从司令员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这下子,谁来接手武汉军区的工作,就成了党中央得好好琢磨的事儿。就在这时,毛主席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人,那就是曾思玉同志。

【曾思玉临危受命,调任武汉】

1973年7月份的一个日子,曾思玉在军区检查工作呢,突然间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中央军委打过来的。接听后,他一听那声音,嘿,可不就是周恩来总理嘛,亲自给他打的。

周总理在电话里通知说:“中央已经定下来了,让你去当武汉军区的头儿,飞机都安排好了,正往你那飞呢,赶紧准备准备,要出发了。”

挂完电话,曾思玉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妥当后,就搭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一到北京,他立马直奔钓鱼台,去和周恩来总理会面。曾思玉一进门,周总理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党中央已经做了个决定:

曾思玉同志从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转任武汉军区的司令员。与此同时,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刘丰,则被任命为武汉军区的政治委员。

随后,周总理就说了:“这回党中央安排你到武汉去干活,你肩上的责任可不小。到了武汉,你得把军队管好,让那儿的局势稳稳当当的,还得努力把大家团结起来。”

听完周总理的讲话,曾思玉心里头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到了武汉以后,他赶紧琢磨起当地的具体情况,然后想出了一连串的办法,最终让武汉的情况有了个大转变。

【在毛主席的下,飞速成长】

曾思玉深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赖。在革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一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历练,赢得了毛主席的深深信赖。

曾思玉在江西信丰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出生,打小就见识了不少社会的阴暗面。到了他17岁那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进了他的老家信丰,到处宣讲革命的好处,曾思玉二话不说,立马就投身到了革命事业里。

革命那会儿,曾思玉是从最底层干起的。因为干得出色,他工作变动了好几次。到了1934年,上头让他当了红一军团第二师司令部的通讯头头,那时候,曾思玉才23岁小伙子呢。

1934年那会儿,因为博古、李德他们指挥得不太对路,红军没办法,只能开始大转移,走上了那有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曾思玉,他是红二师的通信部主任,也跟着中央红军一起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长征刚拉开序幕没多久,曾思玉就收到了上级的消息,让他跑一趟总部,去拿份行军用的地图。另外,还得把师长陈光亲笔写给刘伯承参谋长的信,顺路捎到总部去。

接到消息,曾思玉立马拉上伙伴们就动身了。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行人抵达了总部所在的一个小村子。

到了村子入口,一个警卫班的班长带着曾思玉,直接往总部收发室走。路过村子西边的打谷场时,他注意到这儿的警卫比平时多了不少,旁边还站着三位领导。里头有他认识的周恩来和朱德,但还有一位,个子特别高壮,头发梳得油光锃亮,右手还夹着根烟,曾思玉却不认识他。

曾思玉脑海里回荡着之前战友们说起的事儿,他心里琢磨:“那位说不定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大当家,毛泽东。”一想到这儿,曾思玉心里头就忍不住热乎起来。

干完活后,曾思玉在回的路上碰巧又撞见了毛主席。这可是他头一回亲眼见到毛主席,心里头不由得砰砰直跳,就多瞅了几眼。

回到师里,曾思玉乐开了花。陈光和刘亚楼瞧见他这副模样,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凑上去问:“你去红军总部那趟,碰上谁了?”

大家心里都挺纳闷,曾思玉兴奋地说:“我有幸见到毛主席、朱老总还有周政委,在晒谷场上悠闲地溜达呢。”

听完曾思玉的一番话,陈光心里头那股劲儿就上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毛主席带着大家伙儿搞了秋收起义,建起了井冈山那片红色的天地。还有朱总司令和周政委,他们指挥南昌起义,对着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炮。咱们得拧成一股绳,跟着他们的脚步,一块儿为咱中国的革命事业拼一把。”

没过多久,红二师的领头人陈光收到了上级的命令,让他从部队里挑几个同志,去给毛主席做抬担架的工作。

毛主席因为连续不停地辛苦工作,身体透支,加上路上吃的跟不上,就在部队行进时病倒了。陈光琢磨了一番,最后决定把照顾毛主席的任务交给曾思玉同志。

曾思玉接到命令后,立马在部队里选了六个靠得住的战士。这里面有他挺熟的肖班长,还有一个姓刘的,来自江西兴国,曾思玉对这两位战士特别放心。

红军准备横渡金沙江那会儿,中央纵队先停下来歇歇脚,红二师就顶到前头去开路了。那时候,毛主席老是在空档时候捧起书来看,照顾他日常起居的警卫员和担架员呢,也跟着一块儿放松放松。

有一天,曾思玉碰巧经过那里,肖班长扯着嗓子就喊:“哎,曾主任,曾主任,你们咋这么快就追上来了呢?”

这时候,毛主席正躺在担架上翻看着书,突然他听到有人呼喊“曾主任”,便赶紧扭头问旁边的担架员:“哎,那个曾主任是谁呀?”

边上的抬担架的人赶紧回了话:“走在前头的那位就是咱们的通讯部主任曾思玉,那会儿挑担架员的时候,都是他亲自找我们每个人聊的天。”

曾思玉瞧见毛主席后,赶紧迈开大步走上前,端端正正地敬了个军礼。毛主席认认真真地瞧了瞧面前的曾思玉,便开口问:“你就是那个很有名的曾思玉主任吧,今年贵庚啊?”

曾思玉说:“主席,我现在23岁了。”

毛主席仔细打听了曾思玉的革命路程,给了他很大的鼓舞。聊到最后,毛主席认真地说:“革命路上,通讯这事儿可重要了,咱们有好多任务得搞定。反正啊,革命要想胜利,就得不怕吃苦,啥困难都得挺过去。”

听完毛主席的那一席话,曾思玉感觉豁然开朗,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对后面的革命工作充满了干劲,全心投入。

这是曾思玉头一回和毛主席当面聊天,毛主席的聊天方式特别随和,让曾思玉心里觉得特别亲近,这事儿他一直记着呢。

长征路上,曾思玉多次立下大功,赢得了大家的夸赞。特别是在跟张国焘对抗那会儿,曾思玉不顾个人安危,硬是把毛主席的重要信件交到了徐向前手里,这样一来,红军的团结才没受影响,他这可是立了个大功。

长征结束后,曾思玉就去了红军大学继续深造。

全面抗战一开始,曾思玉就忙上了,他先后当过八路军115师343旅的股长、团里的政治处头头、鲁西军区的政治部老大、支队政委,还有分区司令员这些职位。他参与了平型关那场大战,还有薛公岭、午城这些地方的战斗,以及清丰、南乐那些战役,把日本鬼子嚣张的气焰给狠狠打压了下去。

解放战一打响,曾思玉就奔赴到了晋察冀军区,他参与了邯郸、石家庄、太原这些大战役,打得漂亮,战功赫赫。在革命的那些年月里,曾思玉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拼尽全力,立下了不少大功。

抗美援朝一开打,曾思玉立马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四军去了朝鲜。他指挥六十四军打了好几场硬仗,像第五次大战役、积极防守战,还有马良山和高旺山的反击战,都是响当当的战役。曾思玉和他的部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1955年3月份,曾思玉接到了上面的通知,从朝鲜回到了祖国。到了9月份,他在中南海参加了个授衔大会,因为表现特别出色,他拿到了中将军衔的荣誉。

1958年的时候,曾思玉被上面安排做了沈阳军区的参谋长。他一到任,就搞了好多办法,让部队的打仗能力嗖嗖往上涨,这事儿连毛主席都夸他呢。

【新中国水患严重,曾思玉提议修建大坝】

1967年,曾思玉在关键时刻被派到武汉担起大任。一到武汉,曾思玉就拼尽全力,不负毛主席的信任,仅仅用了几个月,就让当地的局面安定了下来,顺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1967年9月份,曾思玉刚上任没多久,也就大约不到俩月吧,杨成武就陪着毛主席到了武汉。曾思玉一听这消息,赶紧跑到毛主席的火车上,给主席详细说了说武汉军区现在的状况。

听完曾思玉的工作情况介绍,毛主席心里头真是挺高兴的。他瞧见曾思玉那双眼睛熬得通红,心想他肯定没少加班熬夜。这时候,毛主席扭过头,随口问道:“曾思玉啊,你晓不晓得杨成武是怎么看你的?”

听到这番话,曾思玉心里犯起了嘀咕。毛主席笑着对他说:“打仗不勇敢倒不怕,就怕你勇猛过头。工作不积极也不打紧,就是怕你太过于拼命。”

听完毛主席那番交谈,曾思玉心里顿时清楚了,毛主席这是在惦记着他呢。接着,毛主席又说:“今天我听了你的工作汇报,说了不少事情。往后啊,你也别太拼了,别把身子累垮了,耽误了之后的作战计划。”

在当武汉一把手那会儿,曾思玉给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但还有件事,老在他心里转悠,那就是在三峡那儿建个水电站。

自汉朝那会儿起,长江就老发大水。在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岁月里,史书上写的,洪水大概十年就来一回。可到了近现代,军阀们光顾着自个儿打来打去,压根儿没心思去搞水利建设,结果长江发大水的次数就明显多了起来。

1954年,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大家伙儿拼尽全力去搞水利,建堤坝。但时间真的太赶了,所以那年水灾还是挺严重的,结果差不多有五千人没了。

长江上那些造成水患的洪水,很多都是从宜宾上面的三峡流域流下来的。换句话说,要是能在三峡那儿建个大坝,这个重要的工程对长江防洪那可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

曾思玉心里一直琢磨着这个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大好处的项目。1969年11月份,毛主席又到武汉来检查工作了。曾思玉跟毛主席聊工作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想法:“主席,我们打算用十年时间,花30亿,在三峡的三斗坪那儿建个大水电站,建个高高的大坝,把您的那个‘高峡出平湖’的愿望给实现了。”

说起建大坝这事儿,毛主席心里早就有数了。他特别关心怎么防备敌人从天上偷袭,特别是用原子弹炸大坝的问题。所以,他点头同意做了化学爆炸的模拟试验,就是想找出哪种坝型最耐炸,保证三峡工程不会被敌人当成软柿子捏。

听完这话,曾思玉心里对毛主席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赶忙接茬:“主席,您真是一针见血,都是我们没想把事儿做周全。”

毛主席接着问:“大家伙儿还有没有其他啥好办法呀?”

曾思玉说:“我们跟大伙合计了下,还有另外一个主意,就是在西陵坝出口那地方,建个矮点的水坝。”

接着,曾思玉把第二套方案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毛主席听完,满意地点点头:“这思路不错,就算低坝被炸了,对下游的影响也能控制在最小。你们在施工过程中,可得留意,别让长江变成了短江。要做到三个‘救’,就是要保住船、保住木头、保住鱼。行了,祝你们一切顺利,马到功成。”

1970年12月30号那天,葛洲坝工程在充分准备后,正式动土开工了。工地上挤满了人,大家伙儿都上了阵,这事儿可是在中国水电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葛洲坝项目一动工,曾思玉就忙得团团转。他每天都会抽空跑到工地上,亲眼看看工程进行得咋样了。要是发现有啥难题,他会立马想办法,争取早点解决。多亏了曾思玉一直盯着,葛洲坝的建设才这么顺利,进展飞快。

葛洲坝项目确实帮长江减轻了不少水灾的压力,而且它不光能防洪,还能发电,让峡江的航道变得更好走。这个项目就像是咱们中国的“水电摇篮”,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些人现在遍布全球,都在为水利水电的发展出大力、流大汗。但说到底,能有今天的成就,还得感谢像曾思玉这样的人付出的努力。

1973年那会儿,曾思玉参加了由毛主席亲自主持的一个中央政治局的大会,会上人比较多。在这次会上,曾思玉非常支持党中央的一个决定,就是让不同军区的司令换个地方工作,他自己呢,就去了济南军区。到了济南军区以后,曾思玉立马就开始动手搞改革,主要是精简人员、调整编制,让部队的战斗能力变得更强。这样一来,他也算是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

1978年,中央在北京开了个重要的三中全会,就是那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邓小平说了,那些为革命奋斗过的老同志,可以退下来歇歇了,但他们之前的政治待遇还是不变的。

曾思玉退休后,没在家里悠闲养老,而是常去灾区看看,还出钱帮老区建希望小学。同时,他还写了很多回忆的东西,出版了不少革命书,给后人留下了好多珍贵的信息。

2012年,曾思玉将军走了,他一辈子都在为党和国家出力。那时候,他已经102岁高龄,是因为生病离开的。

这世界上没有啥天生的英雄,只有那些站出来的普通老百姓。像曾思玉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和力气,来保护咱们伟大的新中国。他们就像是路上的明灯,给中华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