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户,这家企业在海外杀疯了

长线如金 2025-04-16 13:18:35

这两年的宇通客车特别牛,在2023年全年股价逆市上涨90.46%的基础上,2024年又再度上涨了114.66%。

为什么会表现这么凶悍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业绩的爆发,2023年宇通客车能够实现营业收入270.42亿、净利润18.17亿、扣非净利润14.15亿,分别同比增长了24.05%、139.36%、466.16%。

到了2024年,继续再接再厉,上述三项数据又猛然上升了一个大的台阶,达到了372.18亿、41.16亿和34.69亿,分别同比增长37.63%、126.53%、145.21%。

股权回报率更是刷新历史纪录,ROE值达到了惊人的30.94%。

公司为何突然变得脱胎换骨呢?原因就在于:

1、海外市场全面爆发。2023年海外销售收入达到104.06亿,同比增长85.98%;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152亿,同比增长46.08%。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得益于两点,一是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有一定技术沉淀和供应链优势,这些年随着全球节能减排政策和绿色基金计划的不断出台,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市场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旗下的新能源大巴因此遭遇热卖。

二是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外购买中国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会刺激购买热情,对出口型企业形成利好。

2、疫情后,国内旅游行业持续升温。国人有个显著特点,就算不吃不喝也一定要旅游,特别疫情后出现了明显的报复性反弹,2023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比2022年增长93.3%。到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56.15亿,比2023年同期再度增加约7.24亿人次,增长幅度达到14.8%。

旅游出行人次变多,同时随着“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直接带动旅游大巴市场需求激增,2024年国内大中型客车需求总量同比增长了27.37%。

3、规模效应显著,平均费用成本得到明显优化。销量量激增的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并没有出现太大变化,平摊到单位产品上的费用成本急剧下滑,进一步放大了盈利效果。

由于业绩的爆发,公司出现了罕见的越涨越便宜现象,截至2025年4月11日,PE值不足14倍。以至于很多人高呼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赶快上车,是不可多得的高增长、低估值品种。

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如果看一下下面这幅图,你会发现2021年4月份的时候,宇通客车的PE值达到了64.49倍,是当前估值的数倍以上,但是就股价而言,2021年却明显要低于当下,属于货真价实的低位区间。

这也就意味着单纯看PE值肯定不准确,既然2021年的64.49倍事后看并不贵,那么当前14倍PE就一定便宜吗?

如果进一步对历史数据进行细究,实际上公司也并非想象中的高成长企业。

因为早在2016年的时候,宇通就可以达到358.5亿营业收入、净利润40.44亿、扣非净利润37.76亿。

对比2024年的372.18亿营业收入、41.16亿净利润和34.69亿扣非净利润,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那么成长性到底又体现在哪里呢?

当前我们之所以觉得宇通是家高成长企业,主要在于前几年因为补贴退坡、公路交通被高铁取代、新能源公交饱和(没看错,城市公交系统是国内最先实现新能源替代的领域),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了严重滑坡,进而产生了低基数下的比较效应。

简单讲,就是与极低的基数相比,突如其来的迅速修复让公司看起来增速很快。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再看宇通高增长的驱动因素,一是海外新能源大巴普及,二是汇率因素,三是疫情后国内旅游热情反抽。

后两条明显具有周期性色彩,不可能永远朝着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方向发展;前一条看似很有魅力,但是要知道公共应运车辆是最适合电动的品类,该领域的渗透率远高于普通乘用车辆,且整体市场要远小于乘用车市场,想象力其实也没有那么大。

一旦看问题代入了周期性思维,你就不会简单的看待线性业绩,如果出现不利的因素或客观环境,当高业绩不再,你还会觉得它便宜吗,那还真不一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1 阅读:51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