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PB,确实很便宜,不过是有原因的

长线如金 2025-04-12 03:59:07

自2020年起,海螺水泥就开始每况愈下,2024年在原本不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出现了业绩滑坡。

年报数据显示,全年仅实现营业收入910.3亿、净利润76.96亿、扣非净利润73.65亿,再度分别同比下降了35.51%、26.19%、26.06%;ROE同比萎缩1.51pct,只有可怜的4.14%。

尽管水泥行业一直都有着较强的周期性色彩,但是历史上的颓势期,例如2012年、2015年,无论是股权回报率水平还是下降持续时间,皆没有今天这么惨烈。

为什么会演变成如此史无前例的局面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要下游产业房地产大周期见顶,基本是以前不景气周期从来不曾出现过的情况。

202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导致水泥需求持续下滑,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9.5%(按可比口径)。

全年,海螺水泥集团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为2.71亿吨,同比下降7.46%,实际上还要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无奈由于需求不旺,产品销价也跟随下降,带动营业收入、净利润出现了比销量更大的下滑幅度。

在国内需求低迷的同时,公司的出海战略亦是强差人意,全年海外业务收入46.77亿,同比仅增长0.13%,销售占比只有6.4%,压根形成不了新的战略支撑点。

造成海外表现极其一般的原因也很简单,即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水泥是弱差异化重资产产业,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运输半径限制下的占地为王属性,也就是说在生产基地方圆多少公里之内,规模效应及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就可以碾压新进入者,起到有效的壁垒作用。

然而,海外市场相当于新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各种主客观条件与国内基本盘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很难在短期之内建立起这种先天优势的。

更何况水泥本身也不是什么稀缺产业,既然国内是红海,海外其实也未必一定就是蓝海。即便是不自己建厂,采取更简单的收购战略,同样会存在较大风险。例如2024年12月支付2.25亿并购的西巴布亚海螺51%股权,由于被并购主体已经资不抵债,直接就形成了3.04亿商誉,给未来带来了一定的隐忧。

不过,比起销售端的惨淡,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还算不错。全年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物流管控、加快替代燃料使用、优化原燃材料的采购渠道等方式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公司水泥熟料自产品综合成本同比下降8.65%,有效保障了毛利率。

同时,费用控制方面亦是可圈可点,销售费用下降了0.29%,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9%,研发费用下降33.89%,财务费用下降4.41%,称得上是精打细算。

有效控制成本结合强劲的现金流,显然公司抵御寒冬的能力还是在线的,至少在同行都不景气的情况下,海螺始终还是最强的一家。

但是,不好的是目测进入2025年之后,下游房地产行业依然不见起色,始终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根据公司作出的2025年业绩指引,计划2025年全年水泥和熟料净销量(不含贸易量)2.68亿吨,预计吨产品成本和吨产品费用保持相对稳定。换句话说,即便2024年业绩基数很低,公司也没有信心实现增长,2025年大概率将继续保持一种业绩不振的状态。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6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