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1971年生于浙江浦江
毕业于美术报名家学院周韶华新水墨高研班
著有艺术史专著《非常中国绘画史》《非常道》
现居杭州、北京
其艺术实践致力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转型,抒发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的审美感受。创作方法脱胎于手工刺绣和文字编排的生活阅历,融汇东方道家文化、禅宗思想与西方极简主义精神,形成兼具个性面貌、时代气息和国际视野的艺术语言。INTERVIEW
专访吴益文
库艺术=库:过去一年您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是怎样的?能否概述一下这一年中您的主要创作方向或作品主题?吴益文=吴:过去一年,生活照旧,创作方面也延续电阻、电路板材料的手工组合,但在“1的N次方”这一主题上有所深化、提升,图式方面作了一些变动,在严谨的符号化设计中融合了随机、偶然的自由度,使理性与感性达成某种平衡。1的N次方1
电阻孔板
30 X 40 cm
2022
库:能描述一下您通常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吗?从灵感产生到作品完成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请以您近期的作品为例来分享一下?吴:在材料、方法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作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留白所形成的图象上。我在动手创作作品前,一般情况下在脑子里会有一个大体的设计稿,并在电路板上做好重要节点的定位,确保图形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保留一些弹性的空间。譬如《1的N次方/11》这件作品,作品下部的符号提取自《1的N次方/5》的局部,并进行了强化与改进,使之更具有独立性,并赋予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完成下部的符号后,忽然感觉上面部分可以采用许多小方块,与下面的符号形成一个对比,打破符号的机械感。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考虑到这些小方块宜采用竖向,与下面符号的纵向势能对接。

库:您认为您的作品与自身关联性如何,与您过去或当下的经历密不可分?
吴:我觉得我的作品就是我本人,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本人生命体验的综合呈现。现在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作品,惊异地发现从一开始就步步走向自己的生活原点。从传统绘画跳出后,自水墨方块开始,就形成了一种隐约的图式语言,越到后边越清晰。现在我把这种图式总结为“1的N次方”,即一个单一元素的无数次重复。这个图式是怎么来的?其来源出处曾经让我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最近一年突如醍醐灌顶:这种图式语言来自灵魂深处,来自写在DNA上的生活痕迹。






库:如果请您用一个词为这一年做一个注解,这个词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吴:坚持。唯有坚持才有希望,唯有坚持才有可能。


很多人会去揣测历史,选择“面向艺术史而工作”。事实上,“历史”也是一种观念,虽非任人涂抹,却也会因人而异。放眼当下:艺术史何在?当下的“历史”,正在于创造。
六年来,库艺术所倾力打造的 “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及其后续的多个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坊,不仅深化了对绘画艺术的研究,更挖掘出了一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怀揣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坚定地走在个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库艺术教育这一平台的成果,也看到了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这批艺术家的风采和作品魅力,库艺术教育现隆重推出“自由绘画系列推介”计划,旨在发现和推广那些最具个性,最有发展潜力和艺术语言特色的艺术家个案。通过广泛的媒体平台宣传、联合798艺术区画廊(美术馆)举办个展、双个展或携带作品参展艺博会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作力。力求在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中,将“自由绘画”打造成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广泛的知识生产平台,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第六期) 报名即将截止“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
第六期导师阵容揭晓
谭平、保科丰巳(日本)、顾黎明、黄拱烘(德国)
线下交流时间:2024年7月22日-8月4日
为期14天的集中式交流与创作
举办地点:北京
招收人数:28人
策划方:库艺术教育
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