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器械行业曝出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医疗器械公司竟利用集中带量采购的渠道,在全国19个省份通过医保集采违法销售医疗器械,目前已被多地药品监管局立案调查,陷入舆论漩涡。
据公开显示的数据,广东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在2023年开始执行的全国19省集中带量采购中,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报价高未中标,该公司采取复活措施607元最后高出其他厂家近一倍的价格中标。最近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吉林、四川、湖北、贵州、安徽、云南、辽宁、广西、湖南、陕西、山西、河南、江西、宁夏等多省药监部门接到举报,该公司未按照在国家药局注册的注册证要求生产,擅自在PICC产品中添加未经注册的组件,严重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32条和35条,即生产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不符合经过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经过青岛、台州、连云港、潍坊、黄冈、赣州、长春、南京、苏州、南宁、衡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全国多个地方药局监管部门调查举报情况属实,依法介入调查。
根据广东药监局调查情况,在2025年2月底被举报查处之前,该公司一直处于违法生产状态。以潍坊市某三甲医院为例,每年采购该公司此产品近5000套。公示数据该公司在集采的19省每年销售超过11.4万条。广东省下属药监局查处的情况显示,佛山特种导管公司其生产PICC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直至被举报查处前一直违法生产。另外该公司在全国各地被查处过程中涉嫌篡改记录、销毁证据等违法行为。 据广东佛山12315政府网站显示,该公司生产的另一款植入医疗器械植入式给药装置在2024年因同样的违法行为被举报,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32条和35条,即生产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不符合经过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2025年2月28日被佛山市禅城去南庄镇人民政府没收生产产品123套,处以233万的罚款(佛禅南市监罚字2024年103号),该公司并未吸取教训和全面整改,被调查同时仍然通过集采在全国大规模违法生产销售PICC。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过穿刺进入血液,前端直达心脏的右心房,属于高风险三类医疗器械,其质量安全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不按照国家规定生产无证产品,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极大风险,严重扰乱了医疗器械市场的正常秩序。目前,国家药品监管局和国家医保局已接到举报介入调查,后续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必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保障公众的用械安全,维护市场的公平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