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53年3月,北京中南海丰泽园。
曾经的二野三号人物李达,一直是刘伯承、邓小平的主要助手,这天他刚从朝鲜战场回来,便马不停蹄地到毛主席处汇报,因为他作为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夏季反击战役。
这次归来,除了向毛主席汇报关于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情况外,还有一件事一直悬在李达心里,想向毛主席讲讲,解解惑。
原来,在一个月前,贵州省委将一件难以抉择的事情呈报给了西南军区,而李达当时正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听完贵州省委的报告后,李达也认为事关重大,应该向毛主席汇报并请示决策。
于是李达在见到毛主席后,便将西南地区剿匪的情况进行了报告,同时也将心中一直牵挂着的事情——如何处理女匪首程莲珍,杀还是不杀?
按照当时的镇反规定,凡是拒不投降的中队长以上匪首,当地只要抓住就可以处决,而女匪首程莲珍还是土匪的大队长,按理必杀无疑。
然而有人却有不同意见,认为当时已进入大股土匪被消灭的新形势,不杀更有益处。
毛主席听完李达的汇报后,幽默地说道:“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杀了岂不可惜?”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特赦女匪首程莲珍呢?程莲珍被释放后,她是痛改前非,还是死不悔改呢?

晚年程莲珍
双枪“陈大嫂”1921年,程莲珍在贵州长顺县广乡顺朝摆村的一布依族家庭出生。父亲按照当地习俗,给她取名程幺妹。
因为人长得窈窕高挑,皮肤细嫩白皙,面容清秀,还在少女年纪时便被当地群众称为大美人,远近闻名。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旧社会的老爷们,所以当地大地主陈正明很早就惦记上了程莲珍,因为有钱有势,经过多方撮合,程莲珍被陈正明顺利娶进家门当二房。
虽是二房,为陈正明诞下一女的程莲珍,时常跟着丈夫走村串寨收租,因为天资聪慧,她很快便学会了骑马,同时还学会了打枪,俨然压寨夫人一般。
就这样,不满20岁的程莲珍便成了大家口中的陈大嫂。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程莲珍24岁那年,刚满33岁的陈正明突然病故,猝然离世,丢下了程莲珍和5岁的女儿相依为命。
陈家在当地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户,良田上千亩。陈正明一过世,陈家的房族近亲便想勾结土匪,将程莲珍母女赶走,霸占陈正明留下的家产良田。

土匪
得到消息的程莲珍没有退缩,为了保护女儿,守护丈夫留下的家产,她便开始购置枪械,招兵买马,快便组建了一支家丁队伍,以备不时之需。
一天,正在程莲珍要回到家中之时,突然从巷道中窜出几名土匪,随即向程莲珍开火,幸好程莲珍反应敏捷,掏出腰间的双枪边跑边朝偷袭的人开枪。
几轮互射之后,程莲珍终于逃回家中,并让家丁关紧家门,进入家中后,程莲珍迅速纠集人马,站在碉楼上朝偷袭的土匪猛烈还击,三名土匪中枪倒地,其余土匪见状便抬着倒地者的尸体撤退。
此事一过,“双枪陈大嫂”的名声便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可谓远近闻名。但,程莲珍有此经历后却担心起来,没有人当靠山,只靠自己是很难安身的。
于是,程莲珍便开始寻找靠山。不久,在他人引荐下,她成功地与惠水县白日乡乡长、在国民党89军当过营长的罗绍铨搭上了线,因为同是布依族,故而攀为干亲。
事实上,谁都知道程莲珍欲借罗绍铨的名头保家护院,罗绍铨则看中陈家有钱有地有家产,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为侵吞陈大嫂的财产,罗绍铨就暗地给弟弟罗绍凡做工作,让弟弟与程莲珍结婚。罗绍凡一直跟在哥哥屁股后面,担任着罗绍铨的随行副官。
其实,打从第一眼见到程莲珍,罗绍凡便看上了程莲珍,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之前之所以不管向程莲珍靠近,主要是害怕哥哥罗绍铨跟程伊妹有暧昧关系,不好插手。
现如今,天上掉馅饼,哥哥主动提及此事,于是顺水推舟,便答应了哥哥的授意,时不时地接近程莲珍。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罗绍凡便在惠水县城关镇上,程莲珍所购置的住宅中,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女匪首1949年初,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听取了张其昀的建议,退守宝岛台湾。
将金银珠宝、一众干将带到台湾的蒋介石,心里无时无刻想着反攻,并在离开时将西南地区留着扰乱新中国统一的“最后屏障”,他们使用的路子也是解放军曾经用过的“游击战”。
1949年11月,身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的谷正伦,在逃离贵阳前,还连续举办了三期“反共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要求他们在解放军进入贵州时“明投诚、暗反叛”,留少数人应付解放军,多数人潜伏地下伺机策应,暗中串联等待时机。
同时任命曹绍华、潘方侠、杨安华、杨恩华等一批具有军警特宪多重身份的敌特骨干为反共游击区司令,在省会贵阳周边活动,伺机夺取贵阳。
出生平坝县曹氏家族的曹绍华,因为祖上有些田土,家里有些钱财,家里也修了一些碉堡防御土匪,但土匪太过猖獗,杀人越货在曹绍华心中留下了恶种,一步步成了贵州中统特务头子韩文焕的得力助手。

曹绍华(中)
1950年初,贵州解放,二野奉命到四川、云南一带作战,曹绍华此时已是清镇、平坝、修文、黔西、织金五县“游击司令”,手下有7个师3万多人。
罗绍铨见拥有众多土匪的曹绍华很有实力,于是便在惠水一带也成立土匪武装,并积极向曹绍华靠拢。
后来,曹绍华到达惠水活动时,程莲珍的家便是其下榻之地,程莲珍和罗绍铨的热情款待让曹绍华很是满意,于是亲自封程莲珍为“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的大队长。
大队长已是不小的匪首,按照后来镇反的规定,凡是拒不投降的中队长以上匪首,当地只要抓住就可以处决。所以程莲珍的大队长职位也是被捕后是否枪决的决定因素之一。
成为大队长的程莲珍自然对曹绍华马首是瞻,当然也将曹绍华一干人的“共产党实行共产共妻”的污蔑之词听进心里,并将反共定为人生目标,从此走上了女匪首的人生歧途。
1950年3月,曹绍华联合潜伏在贵阳的特务头子钱济渊,两股势力密谋,欲乘贵阳兵力薄弱之机,里应外合攻占贵阳。
为了配合曹绍华的行动,罗绍铨、程莲珍也纠集匪众攻打惠水,可此时驻守惠水县城的解放军不过百人,而匪众达到三千多人,力量悬殊,敌众我寡。
面对艰难的局面,解放军发扬着舍身忘死的精神,对于匪众的不断进攻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土匪组织多次进攻都没有得手。
按照匪众的安排,程莲珍带人负责攻打惠水县城北门,在与解放军的战斗中,程莲珍也展示了自己“双枪女人”的能力,但无奈我解放军的防御十分顽强,在扔下几十具尸体后,还是败下阵来。

程莲珍
兵败的匪众并未死心,因为经过白天的激烈战斗,晚上守城的解放军战士并不多,于是罗绍铨、罗绍凡、程莲珍等人聚集在距县城五公里的雅羊寨商量,准备等天亮后再次攻打惠水县城。
得民心者的天下。
程莲珍等人在雅羊寨商量的情报被当地村民悄悄报告给守城解放军,得到消息后,解放军出动出击,将整个雅羊寨包围起来,正在雅羊寨里面的匪众负隅顽抗,经过两夜一天的激烈战斗,匪众见无胜算,便分头逃窜。
罗绍铨、罗绍凡、程莲珍带着100多个残兵返回老巢。
1950年夏,贵州匪情凸显,为了达到镇反的最终目的,西南军区决定“集中兵力先对政治影响较大的叛乱地区进行围剿”。
于是,贵州省军区、省公安厅集中三个步兵团、两个侦察营,以及大批公安部队在长顺、紫云、惠水、安顺、镇宁、平坝6县构筑了长达近1000里的合围圈,展开贵州剿匪史上范围最大的一次合围。
在这次合围中,以曹绍华为首的“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被一举歼灭,消灭土匪7400多名。
曹绍华匪众覆灭后,罗绍铨、罗绍凡、程莲珍等人,好似群龙无首,手下的土匪也为数不多,于是离开老巢,开始亡命天涯、东躲西藏的日子。
亡命被捕亡命的罗绍铨、罗绍凡、程莲珍在白日乡九龙一带落脚,这里山高路险,林密洞深,易藏难寻,让解放军的围剿行动困难重重。
一看到解放军的身影,他们便隐蔽起来,等解放军撤离后,他们又再聚集在山洞之中,继续靠打家劫舍艰难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随即土改斗争也进入深水区,加之乡、村政权的逐步建立,对土匪的拉网大围剿也展开了。
随着土改斗争的深入,罗绍铨、罗绍凡、程莲珍匪部被打得溃不成军,原来的一百多人,只剩下十多个追随者。
1951年秋,为了彻底消灭残匪,还给人民一片宁静,在省委社会部长、公安厅长吴实,贵阳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省公安部队师长汪乃贵等直接指挥下,一支精干的侦察分队使用“小股对小股、分散对分散”的方式,对罗绍铨等人活动区域进行逐村逐寨、逐山逐洞的拉网式搜捕。
就在侦察分队到达程莲珍家时,发现院内有动静,于是包围了程莲珍的家,机警的程莲珍在合围形成之前,带着几人翻过后院墙逃上山,逃亡的路上腰部被石头砸伤,不得不藏在岩缝里,身上盖着树叶掩蔽,侥幸逃脱。

剿匪的侦察分队
不久,罗绍铨等人藏身的山洞被拉网式搜捕发现,土匪拔枪便射,并开枪打伤了两个战士,听到枪声后侦察分队迅速分三路进行包抄。
然而由于地形不熟系,让罗绍铨等人得以从岩脚逃走,经过6天6夜的合围,终于将罗绍铨等残匪包围在九龙岩脚村东面马脚山顶的朝天洞里,经过激战,匪首罗绍铨被当场击毙,匪众大部被歼。
混战中,程莲珍、罗绍凡见势不妙慌忙逃走,一口气跑到十里开外的鼠场腰米冲,躲过了围剿。
程莲珍脱逃后,追缉她的通缉令也随即发布,因为在匪首中,像她这样的女匪极少,为此贵州省委、省军区都明确指示要务必活捉,这也使得她有机会多次逃脱。
然而,如果一直让她逍遥法外,又势必严重挫伤群众参与土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为此,剿匪指挥部决定抽调十分熟悉当地情况的龙里公安局侦察股长赵化一、侦察员吴开荣和贵阳军分区情报科杨科长等人,组成一支代号“飞虎队”的追捕小组,任务就是侦察罗绍凡和程莲珍的下落,一旦发现及时抓捕。
“飞虎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发现程莲珍已扮成村妇逃离了老巢。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52年,因为当地战士不熟悉地形,战果不大,很多土匪都在追剿中狡猾地逃跑了,时任惠水县公安局副班长的陈光美,因为时本地人所以被紧急调过来配合追剿程莲珍。
作为本地人的陈光美,对长顺、惠水一带的山区了如指掌,少年时还在陈正明家做过工,所以对于程莲珍很熟悉。
行动开始后,陈光美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在土匪经常出没的一个山口埋伏蹲守,因为他相信土匪一定会回他们的老窝。
一天傍晚,土匪果然回来了,陈光美立即组织战士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枪战,几个土匪被撂倒,余下的土匪作鸟兽散。
虽然剿灭了一些土匪,但对于通缉令上的程莲珍,陈光美一直没有寻到踪迹,心中也憋着一口气,发誓一定要将程莲珍抓捕归案,绳之以法。
可程莲珍就像消失了一般,踪影全无,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1953年2月,黔南龙里县洗马河的群众带来了一条线索,说当地一户村民家里有个来历不明的妇女,少数民族口音,30岁左右,很可能就是公安通缉的程莲珍。
正在惠水县抓耳挠腮的陈光美,一定到消息,如看见了迷雾中的一盏明灯,于是立即带人动身前往龙里县的洗马河。

西南剿匪
一到龙里县,便在当地公安的带领下到了洗马河那位村民家,可是到了后并没有见到村民口中的可疑女子,村民说她去亲戚家吃酒去了。
于是陈光美和战士们埋伏在房子四周,守株待兔,静待程莲珍回来。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傍晚,一个年轻妇女回来了,被陈光美等人当场捉住。被抓妇女紧紧埋着头,并大喊大叫,企图蒙混过关。
陈光美一眼便认出了此女正是通缉了很久的程莲珍,面对女人的糊弄,陈光美大声地揭穿:“你就是程莲珍,化成灰我也认得你!”
程莲珍望着陈光美,已是无法抵赖,自知死期到了,吓得浑身瘫软,随即被公安队押了回去。
“双枪陈大嫂”被活捉的消息传出,惠水、长顺一带的百姓奔走相告,部队和公安人员也很高兴,军区要求将程莲珍押送贵阳。
杀了岂不可惜?程莲珍被捕后,贵州省委、省军区对她的情况进行过多次研究讨论,“杀”与“不杀”两种意见难以统一,一道难题败在了大家前面。
从曾经被曹绍华任命的职位来看,程莲珍是土匪的大队长,相当于建制军队中的团长。当时正值镇反运动高潮,按照政策,凡拒不投降的中队长以上匪首,只要抓住就可处决。
然而也有人认为她是少数民族妇女,虽然成为匪首,但是所起的破坏作用并不严重,更何况大股土匪已被歼灭,如果将她留下,也许还能去争取散逃的土匪向政府主动自首。

西南剿匪
当时在长顺、惠水、紫云一带,还有一些四处逃窜的散匪,特别是几个少数民族的匪首还没归案,为了弄清他们的下落,程莲珍便可派上用场,以毒攻毒。
对于程莲珍是杀是留,两种不同的意见,争执不下,于是省军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议怎样处置这个女匪首。多次商议并未得出最后结果,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于是贵州省军区把杀与不杀的理由及程莲珍的详细情况呈报给了西南军区。于是,关于是否处决程莲珍的难题又摆在了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面前,恰好这年李达被派往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参谋长,并参与指挥夏季反击战役。
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李达,先向毛主席报告了夏季反击战役的情况,又将西南地区的剿匪工作进行了报告,期间也专门谈到了女匪首程莲珍的情况。
面对毛主席,李达这样说道:“主席,这个女匪首,下面有的要杀,有的要放。”
毛主席用肯定的语气说:“不能杀!”当手中的烟吸到三分之一后,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烟,并以他特有的幽默语气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
“主席的意思是……”李达接着试探地问道。
“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七擒七纵,我们擒了个陈大嫂,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不能一擒就杀。”毛主席说道。
从毛主席处得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后,李达专程回到贵州省军区,并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释放程莲珍的指示。

李达
李达这样对贵州省军区负责同志说道:“我们共产党人,比诸葛亮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贵州的剿匪斗争虽然已是尾声,但工作更加复杂,有些地方的土匪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要注意政策,特别是宽、严有度,这才有利于尽快消除隐患,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就这样,命运倒向了“双枪陈大嫂”,最终被毛主席特赦。
1953年6月5日,惠水县在城关镇召开千人群众大会,由法院院长宣判,当场释放了程莲珍。
知恩图报监狱中的程莲珍,本以为自己大限将至,谁知等来的是当场释放。听到宣判时,她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才真正地知道共产党并非曹绍华之流灌输的恶言。
程莲珍自由后,并不愿意回长顺县,也不愿意再住在惠水街上,她希望到乡下布依寨去生活,并在那里了却余生。
贵州省委知晓程莲珍的意愿后,便在惠水县赤土乡的一个布依寨里给她分了一套房子。

晚年程莲珍(中)
当程莲珍被送到政府给她分的房子里时,眼泪夺眶而出,她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会这样宽大处理她,她擦去感激的泪水,发誓要报答毛主席的赦免之恩、救命之恩。
报答可不止在嘴,而在行动上。
不日,程莲珍便带上干粮独自来到落草为匪时经常活动的惠水、长顺交界地带,找到那些没有投案的土匪及家属,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共产党的宽大政策,还三番五次钻进一些土匪藏匿的山洞,面对面地劝降。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程莲珍成功将22名匪徒劝下山,并主动向政府投降。
然而,也有一些“硬骨头”,当时有几个号称“八大金刚”的匪首,特别凶狠狡猾,当地百姓深恶痛绝,他们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就像杀鸡一样,连眼皮也不眨。
特别是岑正学、陈老毛、陈登安三个人,对于政府的招降,不予理睬,当程莲珍动员他们家属去劝降多次,也是嗤之以鼻,拒不同意,均未奏效。
程莲珍决定亲自会一会他们,于是带着剿匪部队进山搜剿,并在山中找出三人,并将3个顽匪亲手击毙。
“双枪陈大嫂”的名声再次响起,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匪首,而是剿匪,至此以后,不仅惠水、长顺,连紫云一带潜藏很深的匪徒们,都闻风回头,相继向当地政府自首。
恢复正常生活后的程莲珍,经常对人讲起,自己这条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的,她要知恩图报,做一些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事情。

程莲珍
1957年冬,程莲珍被政府安排进惠水县城当了工人,并在两年多后,成功当选为惠水县政协委员。
对于释放程莲珍,刚开始很多人也不太理解毛主席的做法,直到程莲珍改邪归正后,才明白毛主席的高明之处:将她变成名副其实的“女孟获”,不仅自己改邪归正,也通过将自己的经历,自己对新中国、新政府爱护老百姓的深刻体会,讲给大家,劝回更多的土匪。
毛主席的这种做法,远比枪决一个匪首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正如当今法律,处决罪犯不是最终目的,警醒世人,教育他人,我们要让有罪之人从心里自醒。
心愿其实,在程莲珍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见见那个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伟大领袖。
然而,事与愿违,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程莲珍也没能见上毛主席一面,于是她便在家中为毛主席设下灵堂,披麻戴孝,甚至还哭得昏死过去好几次。
后来,程莲珍以为自己的愿望永远不能实现了,可毛主席的儿媳妇邵华带着孙子毛新宇来到贵州后,程莲珍的愿望从另一面来看也算实现了。
1996年,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几个部门联合举办了“军民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毛新宇和母亲邵华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他们要借此机会追寻毛主席足迹的过程:凡是毛主席走过的土地,毛新宇都争取走一走,凡是毛主席见过的人,毛新宇都争取见一见。
就这样,在贵州毛新宇母子专门让人,将程莲珍及其家人接到贵阳见面。
当程莲珍刚一跨进贵州省委会客室的门时,邵华和毛新宇笑眯眯地拥住了她。
毛新宇见到程莲珍进来,便上前搀扶着程莲珍落座,随即俯身自我介绍道:“老奶奶,我叫毛新宇,毛泽东的孙子。”
程莲珍听完毛新宇的话后,顿时呆住了,她万万没想到毛主席的孙子会来看望自己,一旁的邵华也热情地介绍说,在北京的时候,毛新宇就吵着一定要和她见一面。

毛岸青、毛新宇、邵华
程莲珍听完感到有些局促,心中很是不安,自己没有见到毛主席,却见到了毛主席的后人。
毛新宇见状,真诚地对程莲珍说道:“老奶奶,我一直有个心愿,来了贵州一定要亲眼见到当年爷爷点名释放的女孟获。”
“真是不好意思,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当年对我的宽大!”程莲珍激动不已地说道。
当天中午,邵华和毛新宇代表毛主席宴请了程莲珍和家人,饭后还一起合影留念。
分别时,程莲珍的外孙女又对毛新宇说道:“谢谢您爷爷当年放了我外婆!”
回到家之后,程莲珍再次和女儿、孙女讲起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并动情地对女儿说道:“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如今他的孩子们还又关心着我,毛主席一家的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没能见到毛主席始终是程莲珍心中的遗憾,得知毛主席的遗体还留存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中的水晶棺中,她便又萌生了去北京瞻仰一下毛主席遗容的想法。
反映贵州解放初期史实的电视剧《蒙阿莎传奇》开拍,讲得故事便是程莲珍的传奇经历,于是在拍摄《蒙阿莎传奇》时,程莲珍便向剧组提出了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要求,剧组也同意这个要求。

晚年程莲珍
然而就在剧组准备请她到北京了却心愿时,程莲珍突然胃部大出血,未能成行。
1998年,走完77个岁月的程莲珍因病去世,贵州省专门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对她一生的功过作了评价,可谓备极哀荣。
2000年8月,程莲珍的女儿陈大莲到了北京,专程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终偿了母亲的夙愿。
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
人生如此,命运使然。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