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脸”交锋!歼-15与F-18,中美航母西太平洋对峙

调皮的老班长 2025-04-22 17:45:14

暴雨惊雷起沧溟,飞鲨振翅慑敌营。西太波涛连天涌,一触即发剑影横。

2025年4月,中国海军辽宁舰编队在西太平洋执行远洋训练任务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海空博弈在暴雨中上演——央视军事频道首次公开的画面显示,两架歼-15“飞鲨”战机冒雨紧急升空,与美军4架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展开近距离对峙,双方最近时仅隔数十米,甚至可辨识对方涂装细节。这场“贴脸”交锋,不仅是中美舰载机性能的硬核较量,更成为两国战略意志与军事博弈的缩影。

暴雨中的“空中拼刺刀”

事件发生于西太平洋宫古海峡以东海域,辽宁舰编队正进行常态化前出训练。美军F/A-18挂载AIM-120中距导弹与AIM-9X格斗弹抵近侦察,中方歼-15以实弹挂载迅速升空拦截。暴雨如注,甲板剧烈颠簸,歼-15凭借滑跃起飞极限性能,在恶劣天气下完成挂弹升空,印证其全天候作战能力。

双方战机在云层间交错穿行,机翼几乎“贴脸”。美军试图以滚转、爬升等战术动作摆脱纠缠,但歼-15依托苏-27系经典气动设计,展现优异低速操控性,始终紧咬敌机。美军一度开启火控雷达锁定歼-15,中方飞行员果断将对抗拉入近距格斗范围,利用歼-15的2.4马赫超音速机动性(远超F-18的1.8马赫)和PL-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优于美军AIM-120D的160公里)形成压制,最终迫使美机撤离。

技术博弈:重型“飞鲨”的“非对称优势”

歼-15与F/A-18的参数对比,恰似“寸长尺短,各擅胜场”。作为重型舰载机,歼-15最大起飞重量达32.5吨,远超F/A-18E/F的28吨,载弹量多出近30%,作战半径更达1750公里(F-18仅722公里),可长时间巡航并覆盖更广海域。其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00-280公里,较美军砷化镓雷达(180公里)更具先发制人优势;PL-15导弹的射程压制,则为超视距空战增添胜算。

然而,美军优势在于航母运作体系:尼米兹级航母可搭载约90架舰载机(辽宁舰仅36架),且弹射器保障F/A-18快速连续起飞,而歼-15受滑跃限制,需牺牲部分载弹燃油以换取升力。不过,随着中国电磁弹射航母与歼-35隐身舰载机的列装,这一差距或将逆转。正如军事评论员所言:“美军的优势是整体性,中方的优势是舰载机性能单点突破,而未来胜负手或在体系化联合作战。”

战略隐喻:反介入能力的“可视化宣言”

此次对峙绝非偶然,而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的具象化展示。辽宁舰编队深入西太平洋,距关岛仅500公里,与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空警-600预警机构建起覆盖500公里的防空反导网络,直指美军“第二岛链”核心。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指出,中方公开画面实为“敢打反介入战争”的宣言,呼应近期东部战区“冷启动”演训——山东舰抵近台岛40海里,演练封控要域、切断外援通道,彰显对台海局势的绝对掌控力。

美军近年频繁以“自由航行”为名抵近中国周边,2024年南海挑衅达32次。中方此番强硬回应,标志着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正如国防部所言:“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国际棋局:博弈升级与未来暗涌

事件引发连锁反应:美国防部指责中方“危险拦截”,却未否认对峙事实;东盟国家呼吁中美对话降温,西方媒体则渲染“中国军事扩张”,却不得不承认歼-15表现“颠覆认知”。深层而言,这是中美电子战与情报战的冰山一角——美军试图通过模拟攻击试探中国航母战力,而中方以实战化演练反制,双方在雷达干扰、信号对抗等无形战场激烈角力。

未来,随着F-35C加速部署与中国歼-35、弹射航母问世,博弈将更趋白热化。但美军不得不正视: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已具备“千里外绝杀”航母能力,传统海战规则正被改写。

余论:从黄水到蓝水的跨越

“贴脸”交锋,惊涛拍岸。这场对峙既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碰撞。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亮剑,每一步皆刻印着大国崛起的艰辛与决心。西太平洋的波涛之下,暗流涌动;而历史的舵盘,终将掌握在勇于直面风浪者手中。

1 阅读: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