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卷浪太平洋,航母云集演兵忙。岛链烽烟连天起,项庄舞剑为哪桩?
近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动作频频,从联合多国海军演习到加速部署新型战略资产,从扩建战备仓库到推动北约东扩,一系列举措如密织的罗网,试图将这片海域裹挟进大国博弈的旋涡。其背后意图,既有维护霸权的焦虑,亦有遏制对手的野心,更折射出亚太地缘格局的深刻变迁。
联合军演“造势”:多国海军集结,剑指区域制海权
4月以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及菲律宾六国海军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域展开代号“齐心协力”的联合军演,参演兵力近千人,重点演练反潜、防空与反舰作战。这场军演看似强调“协同”,实则暗藏玄机:美军“霍华德号”导弹驱逐舰与加拿大“温哥华号”护卫舰担任核心角色,日本出动P-1A反潜巡逻机,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更计划于2025年常驻亚太。此类演习,表面是“维护航行自由”,实则为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站台”,意图强化对关键航道的控制,形成对潜在对手的威慑闭环。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以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武装盟友。近期,美智库与菲律宾政府合作,推动AI与网络安全工具融入菲军作战体系,试图以技术优势弥补菲军实力短板,将其打造成“反华急先锋”。此举犹如“借刀杀人”,既降低美直接介入风险,又加剧地区紧张。
兵力部署“落子”:前沿基地扩容,战备仓库密布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绝非“临时起意”,而是步步为营的长期战略。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便提出将中东驻军转向东亚,增派海军陆战队远征队,每支约2200人,配备两栖攻击舰、战机与坦克,形成快速反应力量。近年来,这一进程加速:驻冲绳美军重组为“濒海作战团”,配备反舰导弹连与“死神”无人机,目标直指西太平洋制海权;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扩建机库,为B-21隐身轰炸机部署铺路,其9000公里打击半径可覆盖中国全境。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军正将后勤保障“外包”盟友。日本横须贺基地或将承担美舰维修任务,达尔文驻军规模扩大,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使用权谈判推进。这种“以地制海”的策略,既降低本土压力,又将盟友牢牢绑上战车,可谓“一石二鸟”。
战略意图“露锋”:围堵中俄崛起,重塑霸权秩序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集结,绝非“无的放矢”。其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直言,中国是“唯一既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又具备日益增强实力的竞争对手”。为此,美国试图以“双线作战”钳制对手:一方面,借B-21隐身轰炸机与“濒海作战团”构建“矛与盾”,前者依托关岛与澳大利亚基地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后者在“第一岛链”机动布防,形成“前沿威慑”;另一方面,拉拢日本、菲律宾等国,推动北约东扩亚太,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斗群相继赴日,北约与“五眼联盟”势力交织,意图编织“对华包围网”。
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恐难如愿。中国反隐身雷达体系日臻成熟,YLC-8E雷达可在400公里外追踪B-21,歼-20与东风-26导弹形成“区域拒止”能力,关岛早已非“安全港”。近期解放军“山东舰”与“辽宁舰”双航母会师三亚,更是释放强烈信号:任何挑衅红线之举,必遭雷霆反击。
地区影响“灼心”:和平濒临险滩,合作方为正道
美国“拱火”行径,已令亚太局势“山雨欲来”。日本借机解禁武器出口,向美出售“爱国者”导弹,与英意合研六代机,其“军事正常化”野心昭然若揭;菲律宾马科斯政府背离杜特尔特时期的平衡外交,甘当美“马前卒”,南海摩擦风险陡增。若任其发展,亚太恐沦为“新冷战”战场,地区国家难免沦为“棋子”甚至“炮灰”。
“树欲静而风不止”,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人心所向。中国始终以“止戈为武”的智慧应对挑战,双航母巡弋南海、反隐体系筑牢“天网”、与东盟共推“南海行为准则”,彰显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历史早已证明,以对抗求霸权,犹如“饮鸩止渴”;以合作谋共赢,方能“海阔天空”。亚太的未来,应握在本地区国家手中,而非域外势力的棋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