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亲戚,孩子都快两周岁了,试过各种耐心引导和声道检查,都瞧不出毛病,但孩子就只会哼哼,死活不说话。可把他爸妈急坏了,连爸妈都不会清楚地叫,要吃要尿只会跺脚指着哼哼。
一般来说,7-9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发出音节和象声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说话,懂得一些简单词语(如“吃饭”“坐下”之类短词)的意义,发音也变得像模像样。
再过几个月,10-12个月都能直接喊爸爸妈妈了,对单词的发音比较准确可辨,能通过自己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比如摇头、点点头,指指眼鼻、指指嘴巴等行为。
宝妈们小本本快准备好,记下来!
口吃、含糊不清、表达混乱
说话时只能发一个音,其他音节一起发就含糊不清,词汇量少,没有语法的概念,很少能用正常语序表达,只懂得名词、动词,不会用形容词等修饰词让语句连贯。
2.到了一两岁都不爱说话,家人无法理解ta的意思
不开口说话不等于自闭,一般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易溅可以掌握100-200个单词了,如果宝宝已经两周岁左右仍然经常不爱说话,家长需要留心警惕,因为智力发育和表达能力都是密切相关的。
3.说话前后颠倒,语句不连贯,停顿长
只能用一些象声词来替代物品,比如猫是“喵”,狗不说狗,是“汪汪”,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说一个词停顿很久,经常只能用几个词来缓慢表达情绪和事物。
如何引导宝宝开口说话?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宝宝开口的第一步,鼓励,教导,模仿,孩子才能学得快。
1.睡前故事 读读说说
你会发现很多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会经常午休前晚上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书,让孩子觉得这十几分钟很珍贵。
慢慢地讲,重复多次地形容情绪,场景,对话,人物,自然而然,孩子爱听兴趣浓,开口提问和说话就多了。
2.唱歌读写
儿歌、故事书都是鼓励孩子发音很好地方式,对孩子的音乐启蒙同样重要,培养宝宝想象力,不要断成逐字念,要消化成他能理解能接受的短句,儿歌也有这个特点,每一句歌词都是独立的短句。
宝宝的后天发育,跟孕期营养素的补充是强关联的,叶酸是溶于水的维生素,很多孕妇都听说过但是没重点补充。它对于婴儿神经系统的细胞分裂和修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和后天大脑的语言发育息息相关。
怀孕前一个月到怀孕后的两个月要补充叶酸,可以减少孩子出现语言障碍的可能。除了一些富含这物质的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还可以服用营养补剂。如果是更谨慎的宝妈,在备孕阶段其实就可以补充叶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