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把伊利比作可口可乐了,根本不是一回事

长线如金 2025-01-22 03:05:09

又看到有人将伊利比作可口可乐,我觉得这反映出很多人对投资其实只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主义,存粹凭主观印象,觉得两者既然都是饮料、是消费品,就可以拿来混为一谈。

然而,如果稍微对伊利有一点了解,看过它的财务报表,你就会发现乳制品和可乐其实是两码事。

撇开品牌、影响力这些软实力不谈,乳制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一门重资产、高资本支出、高负债生意,这和可乐、白酒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乳制品不是普通的饮料,它需要大量优质奶源地甚至生物资产,高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可乐、白酒的原材料是什么?前者是糖浆、水,后者是粮食和水。

重资产、高资本支出模式,决定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会受到严重蚕食,而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能否快速提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严格的定义是未来存续期创造自由现金流在当下的折现值)所以相对于轻资产、低资本支出的模式,伊利俨然是低一档的存在。

这里我首先要申明我不是伊利黑,甚至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伊利是国内少数优质企业的杰出代表之一,绝对属于标准的核心资产范畴。其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肯定是有的,而且还相当不错。

2014-2023近十年,伊利累计创造了1059.65亿经营现金流,同期的资本支出为555.09亿,资本支出占经营现金流之比为52.38%,结余下的几百亿基本可视为自由现金流,比A股绝大多数企业都要强,回馈股东的能力非常不错。

但这种能力是相对的,如果和轻资产、低资本支出模式比,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下面是白酒老二五粮液近十年的现金流和资本支出情况。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14-2023年五粮液累计创造了1720.24亿经营现金流净额,而累计资本支出是多少呢?仅仅为区区106.8亿,占经营现金流之比只有6.21%。

很明显差距非常大,后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现金奶牛。

所以伊利虽然是好公司,但是不要拿它和可乐比,也不要拿它和白酒比,它其实是次一等的选择。

至于关于当前伊利很便宜的观点,我想老巴其实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参照示范。

1、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12倍PE,3.13倍PB;

2、1988年首次建仓可口可乐,PE值在15倍左右;

3、2016年首次建仓苹果,PE值14.5倍。

也就是说巴菲特在购买消费股时,基本在贯彻一个十几倍PE的原则,因此我们可将这个价格区间视为存在着安全边际。

我们再看伊利,截止2025年1月17日收盘是15.17倍PE、3.21倍PB,表面上完全是符合要求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喜诗糖果、可口可乐,还是苹果,都属于轻资产、低资本支出模式。伊利作为重资产、高资本支出、高负债模式,先天基因明显要逊色一筹,存在重大扣分项,在此定价基础上再打一个折扣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后续伊利会不会出现继续打折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我明显看到五粮液、老窖、洋河、水井坊已经进入了巴菲特对消费股的安全定价区间。在乳制品和白酒的定价估值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肯定首选生意模式更好的白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4 阅读:826
评论列表
  • 2025-02-09 09:07

    白酒是个好生意,但十年来,白酒消费量萎缩了一半。奶业生意不如白酒,但人均消费量还有提升空间。算是各有优缺点吧。

  • 2025-01-25 19:18

    白酒的问题是今后的需求人群存在不确定性,缩减是大概率事件

  • 2025-02-08 19:12

    肯定是两码事?一个是乳业?一个是饮料

    开始 回复:
    肯定是两回事。可口可乐上瘾人很多,竞争对手少。伊利虽然是头部企业,但竞争对手众多,没有上瘾性。另外,可口可乐全球市场基本都有业务,伊利就只在中国一个市场。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