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的低迷之后,老牌白马股涪陵榨菜于2024年再度遭遇业绩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3.87亿,同比下降2.56%;净利润7.99亿,同比下降3.29%;扣非净利润7.32亿,同比下降3.13%。
自上市以来,首次连续两年出现业绩负增长。

如果进一步追溯历史数据,会发现近五年来,公司的业绩基本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水平。
2020年就已经达到了22.73亿营收、7.77亿净利润、7.59亿扣非净利润;到2025年,上述三项数据仍然只有23.87亿、7.99亿、7.32亿,变化幅度非常有限。
与业绩的停滞不前相比,更惨的是股权回报率,呈现出断崖式下滑趋势。2020年的时候,ROE值24.74%,尚可维持在顶级水平,接着2021年大滑坡,后面一年不如一年,2024年更是直接跌破了10%的及格线,仅为9.4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主业遭遇瓶颈+多元恶化。
众所周知,涪陵乌江牌榨菜天下闻名,系国内最著名的榨菜品牌,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品类,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
然而,佐餐榨菜终究只是一个小品类,每天的消耗量不会太多,特别是饮食选择越来越丰富的当下,需求有限,早早的就已经陷入了瓶颈状态。

2007年国内榨菜市场的总消费量为68.9万吨,到2021年只提升至82万吨,年化复合增速仅1.25%。
量不行,那就靠价来补。由于人们对低端消费品小幅提价不太敏感,2012-2020年涪陵榨菜依靠变着花样不断小幅涨价,掀起了一波高增长浪潮。
不过,这种打法注定无法持久,因为一旦价格进入一定档位区间之后,再提就难以为继了,毕竟你终究只是一款低端大众消费品,不可能去突破消费心智的上限。
那么为了谋求持续高增长,公司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开始不断进行多元化尝试,陆续进入了萝卜、泡菜、海带丝等其他佐餐菜领域,试图依靠涪陵榨菜现成的渠道及品牌效应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但是,同许多跨界骚操作一样,目前看涪陵榨菜的多元化之路非常失败,甚至呈现出多元恶化的迹象。
萝卜产品,2019年的销售收入是1.09亿,到2024年萎缩至0.46亿(当年同比下降24.44%),越来越不遭待见。
泡菜产品,刚推出时有过一阵高增长,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同样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2022-2024近三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41亿、2.25亿、2.3亿,亦是毫无亮点可言。
其他产品,2023年销售收入0.84亿,2024年为0.62亿,同比下降26%。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在于这些细分领域也不是什么蓝海市场,并且相对狭小,同样存在竞争激烈的问题。
另一方面,涪陵乌江牌在消费心智中代表的仅仅是榨菜这一单一品类,消费者提到它,第一时间想到的只会是榨菜,而不是萝卜、泡菜或者海带丝。

换句话说,涪陵榨菜进入上述领域之后,只能是众多普通玩家之一,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可言。普通档次玩家+竞争激烈,失败自然是大概率事件。
更可怕的是,按照定位理论,肆意延伸后的多元化还会削弱品牌本身的聚焦定位。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涪陵乌江牌立足于榨菜领域的王者地位,也有逐渐被削弱的迹象。
2019年公司占榨菜消费市场的份额为35%,到2024年已下降至30%左右。
上述现象可以说非常讽刺,你看不上主业的增长幅度,可是如果你自己能不瞎折腾,专注于守住甚至扩大主业市场份额,很可能今天依然能够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而不是停滞。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