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关系的正确顺序:先展示价值,再设立底线,最后表达善意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09 23:03:31

经常有读者跟我说,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她对所有人都挺好的,但是付出了真心,却换不来对方的尊重。

有时候拼命讨好对方,却只得到敷衍的回应。对朋友掏心掏肺,比对自己都好,但不仅没换来对方对自己的好,反而被轻视。

跟她深聊了几个小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并且这个原因还是很多人在人际关系中都有的通病。

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关系的建立顺序错了。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展示价值,再设立底线,最后表达善意。

而她的顺序是先表达善意,再展示价值,再设立底线,这就导致跟她交往的人都没把的情绪当一回事。

今天,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聊聊先展示价值,再设立底线,最后表达善意,为何是正确的交友方式。

1、先展示价值——让别人觉得“你值得”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决定后续交往的基调。

如果你一开始就表现得过于卑微或讨好,别人会默认你“价值低”,从而降低对你的重视程度。

人们不会珍惜轻易得到的东西,包括感情,包括你我。

那为什么价值展示要放在第一位呢?

因为,人们本能地会被高价值的人吸引。

无论是职场、友情还是爱情,你的能力、性格、资源、甚至外在形象,都是别人是否愿意靠近你的关键。

此外,如果你能提供某种价值(比如专业能力、幽默感、情绪支持),对方会更愿意投入时间了解你。

所以,在一开始和人交往时,不炫耀,但也不必过度自谦,坦然的接受别人对你的夸奖,适当的展现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职场中,你不需要吹嘘自己有多厉害,但可以在适当场合展现你的专业能力。

2、设立底线——让别人知道“你的边界”

很多人害怕设立底线,担心会被讨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底线的人,反而更容易被轻视或利用。

底线就像过滤器,能自动淘汰不尊重你的人。而且,当你明确自己的原则,别人会更尊重你,你自己也会更自信。

那么,该如何设立底限?

①明确表达,但不带攻击性。别人有事情需要你帮忙时,你需要优先考虑自己,问自己想不想帮,时间是否允许。

但凡有半点不乐意,直接了当拒绝对方:“我很乐意帮忙,但这次真的没时间。”

②用行动维护底线。

人和人交往之处,在不清楚对方底限的情况下,会一步步试探对方的底线,去明确对方的底线在哪。

试探本身是没问题的,因为相处之处我们确实不了解对方,这也是为了增进对双方的了解。

但是,若在你多次表达底线的情况下,对方一再越界,减少接触或直接拒绝。

因为在关系中,你的底线就是你的“位置”。如果你允许别人随意越界,你的价值就会不断被稀释。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如果一栋建筑的窗户破了没人修,很快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你允许别人一次次突破你的底线,对方就会得寸进尺。

3、表达善意——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温度”

前两步做好了,关系的基础才算稳固。这时候,你的善意才不会显得廉价,反而会成为关系的加分项。

很多朋友会想不通,为什么把善意放在最后,交往之处不就应该表达善意吗?

原因有两点,第一,如果一上来就过度付出,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别有用心。

第二,确保对方值得,先观察对方是否尊重你,再决定是否投入感情。

表达善意的方式也很简单,比如请客吃饭,主动关心,但不过度。

这一个流程下来,如果对方珍惜你的善意,可以继续,如果对方理所当然,及时调整。

俗话说的好,善良如果没有牙齿,就是软弱。

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职场,所有健康的关系都遵循一个底层逻辑:价值吸引→底线筛选→善意维系。

错误的顺序会让你受伤,正确的顺序会让你被珍惜。

下次建立新关系时,不妨试试这个顺序,你会发现,世界对你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4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