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第一篇后,我感觉这个题目有点问题,于是重新调整了一下,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此时想来,自己的文章就这点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谈及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存,对应的农业自然是满足生存之基的粮食,说得再明确一点是口粮,因此在关于粮食安全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听到这样的表述,口粮绝对安全,这种绝对的安全一般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生产能力上要100%的自给,二是在供应上绝对安全,即贮备近一年的口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存所需的粮食是具有相应的底线,正如前面所说,这一底线就是口粮的绝对自足,即数量上的安全。这个数量上的安全反应到政策或现实中,就能够看到一些基于这样底线思维的内容:如从土地的角度是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15亿亩的基本农田。当然还有其它领域,如育种与种子生产、化肥工业、农机制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病虫害预测预报、收贮等各类体系。这些对于中国这样的有着14亿人的国家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口粮的自给作为粮食安全最为基础的底线,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的。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从事与口粮相关的产业,必然是会得到政府的重视与相应的支持,具有稳定性。当然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口粮的生产作为经济行为依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一样需要提升效率,一样有着竞争,在数量足够的情况下,没有效率的生产注定会被淘汰。虽然有些地方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进行非市场化的生产,但这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以规模效益与生产效率发展为核心的粮食生产必然是发展方向。

口粮的绝对安全除了生产领域,还包括供应领域,这也可以看成是口粮绝对安全的二个方面。在供应领域包括仓储与市场供应。我们知道中储粮是国家粮食贮备的主力,即国贮,在此之外我们还有省级贮备、市级、县区级贮备。还有应急供应贮备,日常供应贮备等等。我曾经参观过我所在地的一个县区级应急贮备仓库,里面放的是成品的大米,有具体的数量。这样的贮备有着严格而科学的计划与内容,包括品种、数量、质量、贮存时间长度,质量追踪等一系列内容。也能够看到,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当下正向数字化与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
关于中国的粮食贮备有多少,一直以来是最为神秘的存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粮食贮备具有明显的特点,即粮食安全的兜底性,即能够保证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不会没饭吃,在时间上估计能够有一年可吃的粮,而这样的时间长度在数量上绝对是庞大的。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除了口粮的绝对安全外,依然需要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后的食品供应的数量问题。这可以理解为吃好饭的问题。因为好生活不能只是吃饱饭,不能只吃主粮,而需要丰富的食品,满足对营养的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建设健康中国。因此食品的供应安全成为了在口粮安全之上的另一条安全线。而这条线上的农业则具有了一定的多样性,并且可以通过多样的途径来实现,比如利用二个市场,二种资源。
在食品供应中,对于肉蛋奶的需求是重要的内容,也是提升生活水平重要的部分,这些动物性食品大部分是通过对粮食的转化而获得的。换言之,消费动物性食品,就是消费相应的数倍的粮食,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大幅上升时,意味着对于粮食的需求会数以几倍计的增加。因此维持当下的食物供应安全,就需要获得超过口粮食的更多的粮食来源,以及相应的其它农产品的供应,如蔬菜、水果这类生活的必需品等。当我们把满足于生活质量的食品也作为粮食安全的角度去理解的话,中国的土地资源是不可能生产出如此庞大的粮食数量需求的,或者我们是不可能同时把数亿头猪、数百亿只家禽、数千万条狗与猫、还有数百亿条鱼等等吃的饲料也如同我们的口粮一样保障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安全是一个基于口粮绝对安全基础上的食品供应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绝对保障我们的生活水平,而是保障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基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必然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通过贸易的方式,利用二个市场与二种资源的结果,是建立在大食物观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来实现的。就如同用于饲料的豆粕,是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同样我们能够看到近些来年,主粮与玉米等饲料加工用粮食的比例的平衡指导。
不过无论怎么样,与安全相关的农业,有着数量巨大的特点,从经济规律的角度必然要求其提升生产效率,否则就会面临着巨大的亏损负担,我们国家粮食收购体制的改革以及贮备制度,也是基于适应市场与计划之间最优化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属于即要又要的那种。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升生产力来维持较低的基础粮食价格,在生产力提升方面:比如近来年强调的种子工程可以看成是生命科学领域来自基因的力量;强调的单产提升是技术方法与物化成果的力量。而中国食品供应保持充足稳定,最为基础的食物保持在相对低一点的价格水平,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因此从生存到安全,是农业从种植端向消费端整个过程的延续,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利用二个市场(国内与国际市场)、二种资源(国内农业生产资源与世界农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来满足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对于食品丰富度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而这个过程中,应对这国际环境的变化,依然需要在生产与供应的安全上提高认识,但这种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与口粮的绝对性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用口粮安全的这种绝对观念来理解我们日常的食品供应的安全上,并上升到某种正确。
记得有次与一位朋友聊天,也谈及粮食安全,也总是强调那一天没饭吃了怎么样。而我对他说,人都饭都没得吃了,我们还会养几亿头猪?近亿只猫与狗?然后他就不说了。正如最近发的节约粮食的文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浪费一些,就是保障了粮食安全。
对于个人来说,不用担心吃不饱饭就是安全。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