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张爽:在审视中找到核心

文化其实是个泉 2024-06-06 07:42:16

艺术,是人类灵魂深处的语言,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在《库艺术》年度主题中,我们隆重推出“特别关注”栏目,旨在聚焦当下艺术界的璀璨星辰,展现他们的独特思考与创作成果。

本栏目中呈现了一批在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高清图片和深度解读,将带领读者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感受他们的创作灵感与独特思考。这些艺术家们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多元与包容,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艺术时代。

张 爽Stella Zhang1965 年生于北京198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9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2—1994 年就读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科研究生

1996 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大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6—2017 年,斯坦福大学驻场艺术家

2016—2017 年,客座执教于斯坦福大学

2018—2019 年,客座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于美国旧金山

张爽 在工作室创作“特别关注”个案研究张爽在审视中找到核心Finding the core through scrutiny

库艺术=库:1997您在女儿出生后暂停艺术创作三年,这种身份和生活的改变对您的人生观、艺术观和创作本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爽=张:这是个没办法回避的人生阶段。日本社会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一旦成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往往会被归入家庭角色,成为第二性。那三年我所有的时间是跟孩子在一起,无法做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思考。也就是那一个间隔的几年让我突然间意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镂空综合媒介71 × 64cm2023

由于女儿的出生,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的转变,从母性经验真实深刻地看到了生命的历程,对情感的认识也丰富了很多,对生命的关注再也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当然这个过程伴随着挺严重的焦虑,而焦虑又成为一种催化剂,激活了很多东西。当孩子三岁可以送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作品突然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变得比较冲动甚至没有逻辑,像是重新长出来的叙述方式。

张爽 在工作室创作库:您的女性意识觉醒,同时将女性主义作为您创作的主要命题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吗?张:对我来说,女性意识觉醒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种意识也就逐渐渗入到我的作品之中。今天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需要应对社会期望和个人身份的复杂景观。当讨论女性、女性气质和女性主义时,社会背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无论中国、日本还是美国,性别问题都与权力问题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我对事物的判断。作品就是重新审视自己,作品逐渐找到核心,也慢慢接近我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了。这不是主动去找就能做到的,而是跟个人所处的环境,年龄和生命经历有关,个体对生命本身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突然明白自己要表达的就是跟自己最有关的东西。重生综合媒介79 × 38 × 10cm2020冷美人综合媒介170 × 53 × 48cm2024库:2003年定居美国加州成为您艺术再次蜕变的一个契机,这次蜕变似乎颠覆了您之前对审美的标准、对风格和材料的执迷,并于2004年至2007年创作出《错位》《异物》等一系列新作。您认为自己这个阶段在创作上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张:这一阶段我表达得比较自由了,因为从东京到加州,人文气氛是非常不一样的。加州是一个看似生活轻松又充满阳光的地方,从一个高度社会性的环境到了一个更加松散自由的社会氛围,这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又一次的错位,很多事情的观察方法就变了。我开始用海滩的沙子或是加州的干草,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方法去记录自己面对的生活。加州的文化多元包容,但是这里也有着比较复杂纠结的问题,比如身份议题就非常明显。无题-01综合媒介156 × 186 × 13cm2018无题11+12综合媒介127 × 84 × 10cm + 106 × 74 × 10cm2018

时间久了,美国内部的更多的冲突就慢慢进入我的视野。我从一种对环境的感性认识,转为关注个体价值和在权力体系中的定位。所见的一切都会走入自己的内心,并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从水墨到综合材料,以往的积累融合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材料的选择上却更为朴素直接,比如沙土、尖细的牙签和柔软的织物。作品也从习惯的平面形式逐渐向空间延伸。表达方式的变化,是因为有明确的意愿在支撑以回应内心表达的需求。

无题-13综合媒介80 × 190 × 13cm2018无题-14综合媒介2018Galerie du Monde香港库:2010年,您最具代表性和探索性的“0-视点”系列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发表,通过五组充满张力的作品继续探讨了权力、身份和性别等议题。但是相较于之前的作品,使用的材料有了更多的对比冲突,表现形式更为直白,作品也从平面更加向空间拓展……请谈谈这些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是否受到过一些潮流和艺术家的影响?张:这的确是一个延续性的变化。在创作“0-视点”系列作品阶段我意识到开始慢慢接近一个比较本质的原点,这些作品表现的主题都和身体有关。其实都是人本身。对我来讲身体不一定是一个单独的形状,它不是独立的,也不是特别清晰的可以完全提炼出来的,里面实际上带了很多的其他的因素,但借助于身体突破了很多东西,涉及主体,这就和生理、性别、身份、权利、文化、教育都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包含和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这些作品中有很多围绕着身体的表现,表达的是身体物理和心理层面纠缠的状态,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应。是感知、情绪和记忆的综合体。0-视点-8综合媒介183 × 458 × 10cm2021Para Site香港

在我的创作中,身体作为感性媒介和外界发生着联系。对身体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自我凝视,是把目光投向自己,关注自我的存在,成为生命中不可回避的焦点。只有在意识到自我主体性时才会在真正意义上看待生命的叙事,拓宽对生命的想象力才会催生出自发性的创作。在美国,作为一个亚裔女性的身份实际承载了种族和性别的重叠边缘化。所以主体性意味着自身定位。对我而言以身体为基点的创作是一个积极的移动力量和创作的原动力。这种表达比较贴切我对权力系统中个体自身在这个系统里边的一些感受。

0-视点-8-13109 × 84 × 10cm2016Art Basel香港同时我也确实受到过一些艺术家的影响,比如伊娃·海丝(Eva Hesse)和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ls) 的作品,那种深刻强大的表达令人过目难忘。回到对一个具体个人化的表达是真实自然的,这种内在性和感受更接近那个真实的自我。我开始用各种柔软的布去缝制,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尽可能选择熟悉的和接近我身体的材料,比如衣服或者内衣,或者是最简单的粗布,接近身体皮肤的材料觉得很亲切。它们有一种温度感,制作过程就像是一种和自己的熟悉对话。身体的记忆综合媒介2023Montalvo Arts Center萨拉托加(美国)库:女性似乎天然会对柔软的材料或物质有一些感受,我们看到很多女性艺术家会用这类材料来创作。张:是的,柔软的材料似乎与女性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我认为女性艺术家之所以用这类材料,不仅是因为它们与女性生理联系更为密切,更因为柔软的材料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内在情感和情绪的细腻变化,提供了丰富表现的可能性。女性本身对衣物,对软性材料的敏感有的时候会很类似,不过每个人的生命经验都不同,所建立的艺术系统也不一样,一个艺术家所表达的内容是有具体性的,即便同是用软性的东西表达身体,每个人的感受和内涵指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材料上一定会有碰撞,不需要刻意地去模仿或者回避,这不是一种形式和视觉的呈现。因为这是自然的,自然生成的点最终会连成一条独特的线。0-视点-2(局部)综合媒介2010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San Francisco旧金山

库:除了对“0-视点”系列的延展外,近年来您创作了如《软体》《透明体》《侵入》《清洗·重生》和“无题”“坐着的女人”“消失的界限”等诸多作品和系列,请谈谈您现在在创作中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是什么?

张:应该说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是对经历的事情和认识有关联,这和大小环境的变化、个人年龄、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关系。不管是“0-视点”系列还是后来更强调暴力的作品,都是对现实的回应。“软体”完全是一个在空间中的装置。

软体(局部)综合媒介2018Wanying Art Museum石家庄

0-视点-6(局部)

综合媒介

2015

Art Central

香港

整体就像女性身体的内部,第一眼看上去它是一个温暖的,如同婴儿在子宫里那种舒适的感觉,但是人待在这个作品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影里能看到其中的撕扯。我们身体本身是有智慧的,它会调整自己,软体本身就像我们的身体,当碰到一个非常强硬的,或者是压迫性的存在的时候,身体会用软的东西去抗拒,去保护自己,它就是身体本身的一种反馈。在强大的政治系统中,当人不能表达,或不允许表达的时候,就用软的东西来对抗,这个软实际上有很多不同层次的解读。

墓碑上的丝巾综合媒介89 × 79 × 66cm2023这几年全球的动荡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改变了我对生命的认知。每一个个体在大的时代波浪中微弱如尘埃般瞬息即逝,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个脆弱的个体组成的,这种脆弱就如我们对寂寞的感受一样,它与我们若即若离,但某些特定时刻又会转化为表达的原动力。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有疏离,也有亲密。对脆弱和依赖的认识让我感觉到生命的鲜活和搅拌,拓宽了我对生命认识的宽度,相信也会让内心变得更有厚度。势如累卵(局部)综合媒介2018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San Francisco旧金山我想当人处于一种对于不确定的焦虑中,感性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倾听,这几年我的作品背后有很多的故事,生死议题一下子离现实那么近,对于人的存在的认识就更为敏感。所以我在作品中用了大量的尘土一层层覆盖,以此探讨个体与权力结构的关系。这种被封尘淹没的表达明显带有一种恐惧和压抑。在一个翻云覆雨,混沌不安的世界中,创作成为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负面的情绪常常会转化为表达的动力。张爽 在工作室创作库:您是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者说无法违抗自己的内心。张:在我的创作中我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真实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具体性。我的作品更多的是表达个体在不同文化力量影响下的被塑造的经历。这种表达离不开真实,否则就很容易成为一种非常表面的、空泛乏味、符号性的东西。表达你所关注的,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值得去真诚面对。0-视点-3-2综合媒介152 × 122cm20100-视点-3-24综合媒介61 × 46cm2014侵入1&2综合媒介2020Untittled Art Show旧金山流逝的时间综合媒介36 × 46 × 46cm2023神秘手写板综合媒介46 × 38 × 10cm2022Qualia Contemporary Art帕罗奥图(美国)

遗产

综合媒介

145 × 102 × 79cm

2024

消失的界限-1综合媒介2023Sanchez Art Center帕西菲卡(美国)消失的界限-2综合媒介2023Sanchez Art Center帕西菲卡(美国)消失的界限-3综合媒介2023Sanchez Art Center帕西菲卡(美国)消失的界限-4综合媒介2023Sanchez Art Center帕西菲卡(美国)

中德导师联手打造

如何用有限的材料

在创作中找到无限的可能?

德国现代艺术课程

即兴创作:有限材料的艺术练习

专项课题研究线上工作坊

特邀导师:乌尔里希·克里博(德)、张一非

线上课程启动时间:2024年6月22日

课程时长:5周(每次课程时长3小时)

授课形式:

1,周六、日晚腾讯会议面对面实时讲授与创作点评

2,周一到周五群内就有关问题交流及课题作品指导

3,当日课程回放(一年内无限次观看)

报名微信:kuyishu003

0 阅读:0

文化其实是个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