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有病,完美主义就是其中一种

朗朗部学钢琴 2025-04-08 12:07:09

那么,如果完美主义会引起如此多的困扰,是什么让他得以延续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强化力量相当大。强化力量可能来自你,也可能来自别人。自我强化可分为两种。如果你害怕因为自己表现不够完美而遭到批评、嘲笑、羞辱或其他方式的惩罚,那么只要求把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就能缓解你的焦虑感,并且避免那些坏事情发生。这被称之为负强化。

第二种是正强化,比如因为表现特别棒而进行自我赞许,或者产生愉悦感或个人满足感。事实上,同时感受到正强化和负强化是有可能的。通常,比起成功避免遭到惩罚或拒绝,完美主义者对于因表现出色而获得的满足感有着更强烈的意识。

正强化也可能出自其他人。赞美是一种正强化物,它具有证实性,能提高自尊,能让你感觉被接受,还能确认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我们在年轻时就认识到,其他人似乎很重视完美,而且往往要给予奖励。对于在测试中正确率达到100%的学生,中小学教师会给予金星、表扬,还会提供特别奖品。大量的科学和临床证据表明,受到过正强化或奖励的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出现。完美行为可能会由教师和家长塑造,其做法是起初对接近完美的行为(成绩单上有 A 也有 B )都进行奖励,到后来则只奖励那些做到了完美的行为(全是 A )。一场完美的音乐表演可为你赢得学校乐队的首席位置。每天坚持上学可为你赢得"全勤"证书。这个奖励很可能还伴随着家长和老师们的表扬。表现完美的孩子会成为"老师的宠儿"。这些奖励制度教导孩子们在人生早期就开始追求完美。根据能力和个性的不同,有些人会感到压抑、沮丧,或者最终放弃追求,而其他人则会继续努力,并且许多人会获得成功。

虽然来自他人的正强化感觉不错,但完美主义者真正希望的却是什么也不必做就能得到其他人(特别是父母或其他家长)的认可。作为现代心理疗法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将这种接受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大多数人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时都很喜欢,却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需要它。尽管无条件接受最终正是完美主义者所想要的,可他们对于完美会取悦别人、获得奖励并且帮助自己免受批评的信念却一直在鞭策着他们努力做到最好。遗憾的是,通过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的方式来寻求从亲人那里得到赞美并免受批评,往往盖过了什么都不必做就能获得认可的真正目标。

在某些人身上塑造完美主义的另一种行为矫正策略就是惩罚。尤其是外向型完美主义者,他们会讲述一些因为没能按父母的标准把事情做好而受到惩罚的故事。惩罚往往是采取言语、情感或身体的方式,非常可怕。为了找到一种应对办法,某些完美主义者学着接受父母的劳动观。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做事情的方法其实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他们最好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花点时间思考一下:完美主义者真正希望的是无须表现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来寻求别人的认可只会使这个目标破灭。

有些机构,比如军营,仍然采用这种塑造行为的方法。他们制定了绝对的业绩考核标准,分为正确方式和错误方式。做到部分正确或趋于完美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无法令人满意的表现就要受到惩罚,完美则会得到奖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简单明了的。这种简明的妙处就在于,它可以允许来自不同行业、采用不同训练设施、处于不同时间段的不同人群坚持以相同的方式做事。我是在暗示把人塑造成完美主义者是个好现象吗?如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它肯定有一席之地。诀窍是能利用完美主义,而又不让它损害你的生活质量。

0 阅读:0

朗朗部学钢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