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别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做出的反应越大,就越远离自己本来的目标,也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一个情感上成熟的人,不仅应该能够在感情上跟别人接近,而且要做到不被别人的意见、需求和评价所左右。
——罗纳德·理查森《超越原生家庭》
5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4个方法教你提高心理韧性,远离精神内耗,战胜挫折:
1.悦纳自我: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拒绝完美主义;
2.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感受温暖;
3.学习八正法:深呼吸、闻香;
4.运动:让自己运动起来,远离内耗,想想开心的事情。
6
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的话:“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爱好有义务,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给你的心灵带来比你想象的更多的压力和负担。”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的身体,所以请小心。
7
以前觉得朋友圈单纯发一些美照的人很没有内涵,现在觉得我以前太没有内涵,一个人能发美照,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每个爱发美照的人都很爱生活,起码比半夜在朋友圈发牢骚的人爱生活。现在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发美照我就会点赞鼓励,看到你的美看到你对生活的爱。
——susu苏苏
8
你不需要操心别人,你只需要操心自己。
你是一切的根源,你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9
无论你看起来在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你脑子里每天和自己对话的那永不止息的声音,才是决定你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几乎唯一的因素。
——vicodinxyz
10
底层人生最卑劣的一面便是,不堪的生存条件驱使我们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人,我们只想从他们身上寻找可用价值。你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审视来审视去,把他们当作纸牌一样翻来翻去,期待发现其中的王牌。不管哪扇门,但凡有点缝隙你就会去推开——就跟逃跑的犯人几乎顾不上前面是旷野还是深渊一样。
11
克制力是一种顶级的张力,无论男女都是。他们身上自带的稳定与秩序感是最吸引人的,他们有非常强大的内在力量。它的本质是“选择自由”,它不是压抑欲望,而是通过理性决策,让人摆脱短期冲动的绑架,是真正掌控了生活的方向。
培养克制力的公式:清晰的长期目标 + 减少决策消耗的习惯系统 + 适度的自我关怀 = 可持续的自我控制.
——lily升级手记
12
科学家计算过,如果利用得当,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够用来养活上百亿人,并且一直支撑到下一个科技爆点出现,进入地球2.0,在那以后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且支撑更长的时间,到地球3.0,乃至冲出地球,进入更高维度。但每一个地球版本升级的前提是:人类精诚合作,告别丛林,科学理性,不要瞎搞,不要倒退。这就是地球online的设定。违背规则会导致升级失败,游戏终止。失败的道路有万千条,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人类命运共同体。
——复旦大学严锋
13
王瑶先生晚年谈鲁迅:鲁迅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还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冒效鲁先生赞鲁迅——
身无媚骨奉公卿,笔驶风雷魍魉惊。
血荐轩辕真壮语,翱翔千仞一雄鹰。
14
人际关系里有个 1:7:2 的法则: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有10%的人讨厌你,20%的人喜欢你,70%的人保持中立。
所以别费劲去努力“总有一天他们会懂我”。这会消耗掉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好珍惜那些接受原本的你的20%的人吧。
15
要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我应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杰克·特劳特《定位》
16
我五岁学会阅读。
阅读把梦想变成生活,又将生活变成梦想,让孩童如我亦能触及文学的广袤天地。我母亲曾经对我说,我最初的习作其实就是我所读故事的延续,因为我总是为故事的终结而伤心,或是想要改变故事的结局。或许我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尽管我自己全然不知,那就是:从成长到成熟,再到终老,我都在延续着那些令我的童年充满冒险和激动的故事。
——略萨
17
在成长的路上,更值得努力的,其实不是物质世界的指标,而是感知幸福的能力和敏感度。
以前就是在既定轨道上跑了很久,上学时求分数,上班后求绩效,创业后求名也求利。这些倒也没错,这是世人给定的标准,从众能保证生活的基本盘。
等到修够岁月的学分,终于具备了坚实心力,这时候才从窠臼中跳出来,看看作为个体,我这个人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时候便有了定义自我价值的全新自由。
生活大差不差就行,重要的是我怎么感知幸福。
——老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