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张明福:历史上的神头曾是商贸重镇

禹贡怀旧 2025-03-28 13:14:31

一说到陵城区神头镇,人们自然想到滑稽大师东方朔墓和由七十二疑冢组成的汉墓群,也会想到秦始皇曾到此巡游并改地名为“厌次”故事,当然还会联想到明代出现的康丕扬、石维屏两位朝廷重臣,此地可真得是历史深厚、人杰地灵,可你也要知道神头镇还是历史上的商业繁华之地。

300多年前,曾任过山西马邑县知县的陵县人李蕃祚撰写的《建修神头镇后马颊河西桥碑记》记载:“县治东二十里许,有巨镇曰‘神头’,相传为厌次故城也。城之废不知几何世年,而居人之繁庶,市廛之布列,四方商旅之辐凑而云集,于陵六店(清代陵县柏林店、徐家店、大柳店、凤凰店、碱场店、淄博店)居首。意风流名胜有至今未歇者耶”。

能够证明神头镇商业繁荣的另一块石碑,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陵县知县梁舩撰写的《神头镇课税碑》。该碑记载了明末清初神头镇由每月6个集日增加到12个集日的史实。神头镇本来是二七大集,即每月的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6天为大集,即每5天一个集日,四方商贾与士民聚集此地进行交易。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人觉得5天一集在时间上有点长,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肉类熟食和蔬菜不够新鲜,所以在鸿胪寺序班邑人康湛等人的筹划下,在集与集之间又加上一个小集,使集与集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为2天,成为5天2个集,每个月的初二、初四、初七、初九、十二、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成为12个集日。集日的增加,无疑方便了附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了大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当然,集日增加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一般而言,5天2个集日,有点接近城市人的生活了,也有点与现在人的生活接近。并且为了保证所加小集,即规定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6个小集不收商户的课税,从而使物价便宜许多,自然来此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市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康熙中期市场有了专业分工,出现了线市、果市、鱼市、木市、布市、菜市等。专业市场的形成,使相同的商品得到相对集中,可以增加购买者更好地对商品进行性价对比,便于购买者挑选中意的物品,这也较好地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需要。

为了降低市场费用,裁革冗税,镇间士民公议设“官斗两枚、官秤一枝、牲口经纪二人而已,无别需索也”,甚是便民。后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水灾后,当地谷价腾踊,游手滑民视为奇货可居,朋引串通,钻领牙贴,把持行市,立斗数枚,帮挂斗户百余人,横索斗钱,诸凡堆垛名色,额外税敛,甚且诈骗客人银物两空,牲口行头索当索用,诛求无厌。各专业市场的行头纷纷讹诈商户,搅乱市场,致使商贾裹足不前,集市规模越来越小。为了打击市霸和不法牙侩,神头镇街绅衿曾多次向知县申诉,并承诺“一切课税,本街绅衿捐输,并不着落行户取办。至充行人役,必镇民公议忠实之人,皆由雇充,既不领牙贴、完课税”,自无从借口官例鱼肉。集市不仅有了“义集”之称,而且也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

自那以后,神头镇的商业繁荣一直延续至今。

0 阅读:4

禹贡怀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