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领袖毛主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48年底,河北西柏坡,地上的干草裹上了薄薄的白霜。
屋内,毛主席一手叉腰,另一只手中的香烟快要燃尽,目光落在案桌上一封刚拆开的信思索着。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这位来自国民党内部的“高人”信件了,此信这样写道:
大陆国民党控制区已是囊中之物,应先集重兵攻下台湾和海南,以打破美日可能的海洋阴谋,让蒋介石成瓮中之鳖,以防国际变局,彻底断绝蒋介石的后路,此后再攻取大西南、大西北。
这是一封关于解放战争的见解和看法的密信,建议毛主席先跨过长江将台湾和海南拿下,断了蒋的后路,而后再攻四川、西藏和新疆,最终清理残余势力。
信中的对局势的分析很有见地,如果按照信中所说,就等于先将老蒋的后路断掉,来个瓮中捉鳖,这样的计划算得上是绝妙计划,毛主席看完信后,稍加思索,随即将此信立为4A级绝密计划。
那么这封信到底是谁寄给毛主席的呢?身在国民党营地的他为什么要给毛主席提这样绝妙的建议呢?面对这样的建议毛主席又是如何布局的呢?
军学泰斗,云南猛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云南大理。
这天白族医生杨汉章收拾完药铺上的事情,早早地往家赶,因为妻子快要临盆了,这是他的第二个孩子。妻子徐氏年轻时,因为常年熬夜缝缝补补,被松油灯熏瞎了双眼,虽然自强,但行动还是多有不便。
杨汉章刚踏入家门,便听到婴儿的一声啼哭,“又是一个少爷!”稳婆大声地向杨汉章报着喜。杨汉章开心地安慰了妻子后,便给二儿子去下名字——杨杰,意为人杰。

杨杰
对于第二个儿子,杨汉章没有过多的要求,因为已经有大儿子继承衣钵了。杨杰也确如其名,从小便展现出优于常人的一面,可谓天资聪慧,在大理地区就读私塾时,对于书上的知识都是过目不忘。
由于在学习中,杨杰考虑问题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不同,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超乎年龄的问题,老师对他印象很深刻。
有一次,老师和同学们讲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在所有同学激烈讨论时,杨杰却站起来大声说道:
“海禁开后,军事外交,无一不败,若不改弦更张,就会像安南、缅甸、印度一样亡国灭种。”
此语一出,惊呆了老师和同学,谁都不相信小小年纪有如此见地。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6岁的杨杰徒步来到昆明,准备报考京师大学,然而当他到达考点时,考试已经结束,于是他又转考云南陆军速成学堂,顺利录取后开启了军事生涯。
不久,杨杰又到了保定北洋军军官学堂学习,因为成绩优异,18岁的他又被清政府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预备学校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蒋介石,两年后蒋介石下放部队锻炼,他则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学习。
受新思想的熏陶,回国后的杨杰便投身辛亥革命,并任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授上校军衔。然而正值军阀混战,遭遇兵变是常事,杨杰又不得不回到云南,加入了蔡锷的军队。
后来贵州混战,蔡锷派唐继尧驰援黔军对抗贵州都督杨泊舟,而杨杰便在其中,当时唐继尧当时仅带兵2000,而从湖南反扑贵州的杨泊舟领兵过万,从人数上来看,唐继尧部并无胜算,然而他有杨杰。战斗中,杨杰帮助唐继尧分析战局,出谋划策,最终在铜仁大鱼塘设下伏兵,经过两日激战,最终唐继尧率部以少胜多,杨泊舟不得不退回湖南,杨杰也因此一战成名。
此后,杨杰又跟随蔡锷、唐继尧参加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后留任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咨议兼陆军部顾问。原本以为自己能就此实现军事报国梦想的他,被现实中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所敲醒,面对官场的黑暗,他嗤之以鼻,不久又回到云南,成了老总朱德的上司。

蔡锷
1918年,29岁的杨杰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父亲杨汉章在昆明突然离世,雪上加霜的是两个儿子又身患白喉癌,相继离世,至亲的离别让即将而立的杨杰心痛至极。此后,杨杰把精力全部用在报国上。
1921年,顾品珍出任云南都督,杨杰被他委派到日本监督云南省的留日学生。这是杨杰第二次到日本,誓要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他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对于新式西方的理论是否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产生了怀疑。
此时的杨杰已经是中将军衔,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并不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恶补军事知识,制定目标报考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实用的军事理论,最终杨杰通过放弃陆军中将,以中校的身份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十五期深造。
日本陆军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为后来成为军学泰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杨杰得到了日本天皇的赞赏,并亲自赐予军刀,并赢得了“天才将军”的美誉。
回到祖国的杨杰成为了蒋介石的参谋长,并在新的军阀混战中帮助蒋介石赢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为蒋介石掌门中华民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然而两人的裂痕很快出现,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杨杰在军事会议上高呼:
“日本目前有军阀和财阀之争,海军和陆军之争,少壮派和老旧派之争,全国不是一条心,以小国临大国,又不能倾力来犯,外交上得罪英美,犯下兵家大忌,因此不难把日本打败。”
他满以为自己会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参谋长,主持对日持久战争,但老蒋却在组建大本营的时候任命何应钦为总参谋长,杨杰大为失望。蒋介石采用的不抵抗政策,更让爱国的杨杰大为恼火,多次请求蒋介石出兵无果,失望透顶。

蒋介石
大失所望的杨杰,选择退出,到陆军大学出任教育长,把心思全部放在了理论研究上,这也让他对局势、国防、军事等有了更深的见解。就这样,云南猛虎杨杰一步步成为了日本人口中当时中国排名第二的军事家,排名第一的是蒋百里、第三则是小诸葛白崇禧。
思想转变,密信献计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杰被任命赴苏考察团团长,赴苏联考察,实际上是争取中苏结盟和苏联的武器援助,斯大林没有答应中苏结盟,但同意给国民政府一亿卢布的军火组建20个苏械师,另外附送一个苏联援华航空队。此后,杨杰又成了中国特命全权驻苏联大使,这样一来,他接触共产主义的机会就多了。
在苏联期间,他认真地研究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还仔细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国防建设,加上多年与共产党人的接触,逐渐从思想上产生了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由同情到支持和赞成的转变。
1940年,回国的杨杰对蒋介石还抱有一丝希望,然而当他向蒋提出联苏抗战的建议和具体作战战术时,老蒋却送他一本《曾文正公全集》要他好好阅读,他气得打了三个月的麻将,然后胡乱写了一些批注送去交差,两人矛盾日益加深。
此后,无法施展拳脚的杨杰便潜心编书,他笔下的《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国防新论》、《战争要诀》等都成了当时每一个高级军官必备读物,杨杰的军事战略能力可见一斑。
就在杨杰潜心著作期间,杨杰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时任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成了好友。

周恩来
抗战胜利后,一意孤行的蒋介石急于瓜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并且残忍地打压爱国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杨杰对蒋介石的这一做法嗤之以鼻,非常看不起他,所以杨杰就和当时中共的党员取得了联系,并且一步步向我们靠拢。
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杨杰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西南地区的组织发展和活动,并通过团结爱国人士,集体反对蒋介石。他曾经这样说道:
“蒋介石是独夫,非垮不可,反对他的人很多,我们现在要朝这个方向做工作,多联系些人,非把这家伙打倒不行。”
1948年底,杨杰利用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威望,策动了云贵川等西南地区的武装起义,并通过密信将先攻台湾再打老蒋的绝密计划告知身在西柏坡的毛主席。
遇害香港,留下遗憾毛主席得到杨杰的密信后,非常重视,并将它列为4A级绝密计划,而后起草两份涉及解放台湾问题的密令发给粟裕,让他组织认真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
粟裕接到密令后,立即组织人员专门研究了东南沿海的水文气象资料和作战环境条件,可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当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按照当时的想法,以解放军的超强战斗力,三个月之内完成前期准备,一举拿下台湾也不是不可以。可在当时的条件下,解放军实施这个绝密计划很难,因为解放军缺乏空军、海军基础,台湾与大陆隔着最宽处有40公里的台湾海峡,渡海作战很难。

粟裕
即使匆忙组建海军,但装备和军舰这些“硬件”却成了“拦路虎”,加上解放军对海战并无经验,可以说是很陌生,强攻必定造成重大伤亡,也不利于解放战争的大局稳定。
于是善于打“冒险仗”、“神仙仗”的粟裕将研究结果上报毛主席,建议推迟解放台湾计划。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并调派萧劲光和刘亚楼分别出任海军、空军司令,负责组建自己的海军和空军力量,配合粟裕后续拿下台湾。
然而,当国内局势稳定后,蒋介石已经接受了张其昀的建议,带着军队、科技、金融、教师、医生等200多万人才,黄金92万两、银元3000余万元,外币8000余万美元等抵达台湾。
1949年7月,杨杰因策反国民党一位团长,被徐远举发现,后经过毛人凤,将情况汇报给了蒋介石,屡屡受挫的蒋介石对杨杰已经痛下杀心。
同年9月9日,卢汉与蒋介石在重庆会面后,发动了“九九整肃”制定黑名单,黑名单的第一个就是杨杰,然而,就在监视杨杰的特务冲进杨杰的住宅时,却扑了一个空,杨杰已经化名杨淑石逃亡香港。
可杨杰还是没有逃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杀,9天后的9月18日,正值“九一八”国难之日,杨杰在香港被特务韩世昌残忍杀害。而此时,距离建立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仅仅只有3天,原本他是要作为代表参加这次共商国是的大会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开幕式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由主席以大会名义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杨杰家属致唁。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终于诞生,可杨杰将军却看不到。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画像
1949年10月,准备了近一年的解放军又发起金门岛战役,解放台湾之战打响,然而就在三野第十兵团满编的3个团兵力,乘坐木船英勇抢滩登陆金门岛后,坚持了三天三夜,全军覆没。
解放军从来没有在陆地上出现过这样成建制地的损失,此战过后,粟裕忧心忡忡,数改攻台方案。毛主席也深刻认识到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台湾便如一艘巨大航母一般,解放军渡海作战的残酷性和高难度可想而知。
金门岛战役失利,也一方面印证了杨杰的战略眼光,当初向毛主席建议先取台湾再灭老蒋的计划确实有可取之处。
1950年5月,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全力支持下,粟裕决定将攻台兵力增加到12个军50万人,准备一举拿下台湾。此时,韩先楚已排除万难,提前打下了海南,而曾被称为“老虎仔”、“战神”的国民党上将薛岳带着七万残兵从海南撤退到了台湾。
蒋介石为了保命,留住最后的栖身之所,于是将舟山群岛的十几万兵力也撤到了台湾,至此,台湾的兵力便增加至40万。
这样一来,粟裕不得不再次将登陆部队从4个军增加到6个军,并准备再增加2到3个预备军。然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增派军力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当时没有像样的运输部队的海船,金门岛战役用的都还只是木船,当时所有能拿到的海船运力,连供第一批登陆部队需要的一半都达不到。
面对不断变化的敌情和自身的现状,攻台时间不得不再次推延,为了能一举拿下台湾,各方面的准备必须得再充分一点。
世事多变幻,就在解放军紧锣密鼓地筹备攻台之际,一场更大的危机降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与此同时美国也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横在解放军通往台湾的必经之道上。
这一年,经历了解放战争高强度压力的粟裕病倒了,高度紧张的作战指挥,加上作为攻台总指挥、朝鲜战争统帅“候选人”的双重身份,粟裕身体出现很严重的情况,时长出现剧烈头痛。 1950年底,在中央的关心和安排下,妻子楚青陪这他远赴苏联治病、休养。
至此,解放台湾的重任便搁浅了。

中国台湾省
粟裕戎马一生,没能解放台湾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据说他的书房一直挂着台湾地图,还曾经对儿子粟戎生这样说道: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还叫解放军,而不叫国防军吗?是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
当然,没能解放台湾也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心里留下了遗憾,毛主席的卫生们曾这样说道:
“从1953年开始,主席每年都要到海边去,遥望大海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对于杨杰来说,解放军没能收复台湾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遗憾,绝密计划虽好,但时不我待,连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已经让解放军足够疲惫,加上本身没有像样的海军、空军支持,也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面对国民党最后的栖身之地,后期解放台湾绝不轻松!
如今国家已经强大,屡屡刷新的航天业绩、蒸蒸日上的军事实力,海陆空已经全面机械化、信息化,陆军已经拥有火箭炮、无人机、战略坦克等系统打击平台,海军拥有航空母舰、舰载机、空舰导弹等海上打击链,空军拥有运-20、歼-20、未现身的轰-20等攻防打击体系,火箭军列装“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导弹家族,收复台湾已在途中!
从前一段时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解放军的封锁演习,隔岛精准打击能力展示,美国航空母舰只能远远观望,中国空军例行绕台飞行,不难看出,收复台湾只是时间问题,方式问题。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团结一心、对国家要有自信、对解放军要有信心,祖国必将统一,毛主席、粟裕、杨杰等一众先烈心中的遗憾,不久将会得到弥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