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康,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摘 要:“本体”为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王阳明对之有着系统的阐发。他认为“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按语:佛教传入中国的“一大事因缘”,便是以旁助的方式催生了作为儒学第二期的宋明儒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家长期共存共荣的多
摘 要:“阳儒阴释”系宋代理学产生后,儒学内部针对陆王心学援引佛学而建构其学说取向的一种批判。此一论争自张九成而萌芽,由
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内容摘要:孔子、孟子从情感引伸出价值信念。汉唐儒家建构宇宙论、宋明儒家建造本体论,以图赋予价值
【摘 要】王阳明《卧马冢记》中所说“都宪怀来王公实”实际是“都宪怀来王公质”之误。但贵州方志文献对王质生平事迹却语焉不详
摘要:王夫之和方以智都是明末著名思想家,他们针对阳明后学“悬空本体”的弊端,从不同方面发展了理学的本体论。他们的本体论,
李海超,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摘 要:荀子“解蔽”思想对当代儒家的“
摘要: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兴科技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根本力量,人工智能在造就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人类。在人机互动的时代
摘 要: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被视为现代“龙学”的奠基作,然而相对于《文心雕龙》原著五十篇而言,“黄札”仅有三十一篇,学
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摘 要:何为孝?孝的意义与价值何在?这离不开对哲学本体的探讨和对思想义理的阐述,因为
摘要: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
朱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上海 200241)。摘 要:以孝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套
摘要:在孔学视域下,道德情感确实不具有本体性,但这并不意味其发生没有基础。情感的发生虽然被作为一种先天的能力,但是其发生
摘要: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基于对春秋时期礼的思考而创立仁学。春秋霸政时期的贵族之礼,已经在西周时期的礼之中有所体现。
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是儒学,儒学的根基是经学。中国传统思想的转型与发展,往往是通过经学的变革和转型而完成的。近代经学家皮锡
孔广森,字巽轩,山东曲阜人。其于乾隆四十八年完成其代表作《春秋公羊经传通义》,自谓曰:“余生平所述,讵逮古人?《公羊》一
摘要:浑天思想在船山晚年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张载“执理以限天”的弊端,船山注重吸收和综合“专家之学”的成果,既包括对
摘要:“生之谓性”是说“生而有的”即是性,这是“言性的原则”。但在人性问题中,以何者为性、如何了解人性,才是各家分歧之所
郭美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摘 要:《庄子·人间世》的主题,从其开端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看,是救世。但颜回所欲拯救的“
摘 要:学记文是一种在集体审美趣味中形成并具有超稳定性特征的文体,与意识形态支撑下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它的变化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