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东野和华野的打仗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东野打仗则求稳,林总喜欢用稳扎稳打的方式,大军强推。辽沈战役中,林总的大兵
正常情况下,一支军队如果在战争中被打败了,士兵极可能四散而逃,各回各家,绝不会想着回头再战。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在
1988年,我军恢复了军衔制,当时,虽然还有2位元帅以及2位大将在世,但中央军委决定不再设大元帅、元帅、大将军衔,但在上
凡是军队,都要设置将领,古往今来,将领实在太多了,但大多数将领都普普通通,只有极少数将领才能称之为名将。因为名将不是随随
由于毛主席在中央苏区的威望,即使他没有在部队担任军职,但只要他人在部队,那么,部队怎么打仗,其实还是他说了算。王明曾经取
元帅之首是朱老总,第一大将是粟裕,他们战功赫赫,是我军绝对一等一的名将,都曾经领导过人民军队的绝对主力,素有“朱德镇元帅
我们普通人对于毛主席总是高山仰止,觉得伟人的见识超群,肯定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其实,喊出人民万岁的毛主席,他本身并不想人
大家都知道,我军自身设立了16个兵团,再加上3个起义改编兵团,一共有19个兵团。其中,一野序列有5个兵团,二野序列有3个
1927年秋收起义有不少黄埔军校科班生参与,师、团、营这三个级别的干部,基本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中
新四军一共有7个师,战斗力的第一梯队肯定是1师和3师,这两个师的歼敌人数占新四军总战绩的绝大部分,此外,他们还承担机动作
如果说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只干一两件最苦最累的工作,很正常,因为做人嘛,总得有一些担当。但最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干最苦最累的
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毛主席把这一项复杂的工作交给了我军政工第一把交椅罗荣桓具体负责,罗帅为确保军衔评选的公正,做了
很多网友有一个历史误区,就是觉得毛主席天生就会打仗。秋收起义遭遇挫折后,毛主席被逼着由一个只能动笔杆子的文人,成为一支军
“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这句话很多革命军人都能够做到,党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不少人愿意成为螺丝钉,拧在那,为
陈毅元帅曾经在《梅岭三章》写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一组诗歌其实是绝命诗,陈毅元帅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
大家都知道,我军两次最为重要的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我军几乎所有的军事领袖以及重要将帅,都参与了这两次起义,这
我党人才济济,有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宣传家、革命家等等,但伟大的战略家这个称号,却只归属于毛主席一个人。建党百来
我国是一个文学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度,绝多数文人经过系统学习,能把文学玩出花来,各种精美辞藻,华丽语句都是手到拈来。但要说文
东野(即四野)的林总和华野(即三野)的粟裕,都是我军最顶级的名将,指挥风格却截然不同。但毛主席就是知人善任,把他们放到最
四野入关的时候,人数就已达百万之众,在南下作战消灭白崇禧部队后,四野兵力总人数达到了巅峰时期,突破150万,甚至比其他三
签名:文以载道,史可明鉴,诗能言志,乐且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