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半岛那边的战火越烧越旺,这时候美国也掺和了进来,没多久就把朝鲜人民军逼得快退到鸭绿江边上了。
我国东北和朝鲜中间就隔着一条江,形势相当紧张。中央看到朝鲜的需求,也听了咱老百姓的心声,就下了决心,要“出兵朝鲜,保护家园”。
新中国刚诞生那会儿,啥都得从头开始,东西少得可怜。老百姓一听说这事儿,二话不说,就把家里的物件翻出来捐给国家。这事儿跟长了翅膀似的,没多久就飞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耳朵里。
“警察大哥,我有点重要的事儿得跟您说。”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一边劳动改造一边开口说道。
“981,有啥需要帮忙的吗?”
接着,溥仪动手把棉衣扯开,从里面掏出一件东西,递给了看守他的狱警。狱警匆匆一瞥,立马转身飞奔出门,去向上级报告了。
那么,溥仪究竟掏出了啥东西?为啥能让狱警吓得那么慌张?
【传世珍宝藏棉衣】
1908年那会儿,光绪帝和慈禧老佛爷先后驾崩,清朝宫里头一下就没了领头的人。更麻烦的是,光绪帝还没留下个一儿半女。这样一来,大臣们就照着慈禧在世时的想法,把爱新觉罗·溥仪给扶上了皇位。
但溥仪那时候才三岁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管国家大事了。而且,那些清廷的大官们,跟慈禧混了那么多年,一个个都老顽固了,看着清廷一天天衰败,心里着急也没辙。
1911年那会儿,清朝已经烂到根里了,没法救了。要想让国家好起来,只能把清朝给掀了。紧接着,辛亥革命就闹起来了。到了第二年,隆裕太后被袁世凯开出的好条件打动,硬是让溥仪下了台。没多久,袁世凯就当上了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还答应每年给皇室400万两银元过日子。
从那以后,清朝就彻底不存在了。那时候,为了保住溥仪,大臣们只能把他藏在宫里,哪儿也不让去。所以,小溥仪心里头老想着能走出宫门,到外面瞧瞧世界是啥样。可每次刚迈出腿,就被那些大臣给拎回来了。
就这么着,溥仪一直在那个“小皇宫”里头扮演着“小皇帝”的角色。一直到了1924年,世道乱了套,想要恢复帝制的人越来越多。军阀冯玉祥怕这些人跟紫禁城里的人联手,就直接闯了进去,把里面的人都给轰了出来。
紫禁城里头,宫女太监们都慌慌张张的,忙着打包行李想要逃跑。溥仪也是一样,一听到那消息,他立马骑上自行车就往寝宫赶,从床垫下面抽出一件厚衣服,然后就跟着那些大臣从偏门悄悄出去了。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乱套了,他这个曾经的“皇上”现在被人嫌弃。接着,他就搬到了天津,跟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这些人频繁打交道,商量着怎么“重登皇位,回到宫里”。同时,溥仪身边的大臣们也一个劲地鼓动他多跟日本人和西方那些大国拉拉关系。
日本人知道溥仪的处境后,动了歪脑筋,他们在日本的各大报纸上,写上了溥仪的“倒霉事儿”,还说要好好照顾溥仪。没过多久,溥仪就开始大手大脚花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参加日本和西方列强举办的各种活动。
那时候,天津有外国人的租界地,溥仪就老在租界里转悠。因为有日本人的罩着,他在外国人面前挺受尊敬的。这样一来,溥仪心里头那个“当皇帝”的念头,又开始冒泡了。
【“伪满洲国皇帝”】
那时候,溥仪受到的尊敬,跟他在清宫里时一样多。老外一瞅见溥仪,立马就弯腰行礼,喊着皇帝,就连那些外国领事、军队的头头儿,对溥仪也是毕恭毕敬的。这样一来,从小在皇宫里长大的溥仪,心里头也免不了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挺了不起。
但话说回来,虽然尊重还是要给的,但说到恢复帝制这事儿,老外们压根儿就不感冒,直接拒绝了溥仪的求助。大臣们心里也都有数,那些外国人啊,也就只有在政治上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有这么个“皇上”在。
后来,有位大臣跟溥仪提议,说要不咱找日本人帮帮忙。你想啊,从头到尾,日本人都挺关照溥仪的,恢复帝位这事儿,他们肯定乐意伸手。这一说,正合日本人心意,他们正愁没理由往中国掺和呢,溥仪这就主动送上门了。
跟土肥原贤二聊天时,溥仪吐露了自己的烦心事。土肥原贤二就给溥仪出了个主意,说可以搞个新国家,让溥仪来当皇上。光说当皇上这一点,溥仪心里就挺美了,更别说还有其他那些吸引人的好处了。
溥仪和土肥原贤二很快达成共识,两人立刻动身去了东北。
1932年,日本帮忙弄了个伪满洲国,溥仪当上这个国家的皇帝后,就慢慢被日本给管住了。虽然表面看他还是皇帝,待遇啥的都不差,但实际上他手里一点权力都没有。所有的事情都是日本说了算,溥仪呢,也只能是心甘情愿地听他们的。
9月份,溥仪这个被人操控的皇帝挺开心的,他跟日本那边签了个《日满协定书》。说白了,就是日本认了伪满洲国这个“小弟”,而伪满洲国呢,也答应保护日本在它那儿的所有好处。
溥仪的那个伪满洲国,其实一直都得听日本的。像外交这些大事,都是日本人在背后主导,伪满洲国自己没啥话语权。
到了1945年8月8号那天,苏联跟日本开战了。这时候,日本哪还顾得上伪满洲国那个假皇帝,干脆就不管了。苏联一看这情形,也马上动手打伪满洲国。结果,才过了三天,伪满洲国就垮了。溥仪这家伙还不死心,一心想着复位,就偷偷装作普通人,跟着官员坐火车往南跑。
8月15号那天,日本投降了。溥仪心里头那个慌啊,觉得要是还留在国内,以后肯定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琢磨着干脆坐飞机逃到日本去,找机会东山再起。可没想到,刚到机场,就被苏联红军给逮了个正着。没过几天,他就被送到了苏联那边去了。
在苏联那会儿,溥仪没跟其他战犯混在一起,吃住都是另安排的,待遇挺好。这让他心里挺美,还琢磨着干脆就留在苏联算了,盼着苏联能点头。他甚至自己提出申请,想加入苏联共产党。可苏联那边呢,一直没给他个准话儿。
苏联清楚,早晚得把溥仪送回中国。溥仪心里也明白,一回中国,他肯定得受审。可能正是因为这个,溥仪在审判日本的时候,就把日本干的那些坏事全抖搂出来了。
1950年7月30号那天,苏联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溥仪送回中国。但溥仪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死活不愿意,非要留在苏联。他心里头明白,一来是觉得自己没脸再回国,二来是担心回了中国,经过审判后,还能不能像在苏联这样被对待,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过了两天,溥仪被送回了国内,直接带到了抚顺的战犯管理所。在那儿,他得参加劳动改造,还得接受思想再教育。为了管理,他们还给溥仪分了个编号,981,以后就用这个编号来称呼他了。
【接受改造,上交宝物】
刚到战犯管理的地方,溥仪摆的谱儿可大了,他以前那些手下还是天天按宫里的规矩来伺候他,这让跟他住一块儿的其他战犯特别不爽。他们就跟狱警说了这事儿。
后来经过好几回教导,溥仪终于不再摆架子,他明白自己错在哪了,也看清了自己真实的处境。
没过多久,溥仪在歇息那会儿,无意间听到了两个狱卒在聊天。
昨天镇上的人自己凑钱凑东西帮忙,你给了多少啊?
一袋子玉米粉,两斤絮棉。你那边咋样?
另一名狱警还没开口,溥仪就从牢房里探出头,直接问道:“狱警大哥,我听见你们在聊捐款捐物的事儿,是出啥状况了吗?”
中央政府定下了“支援朝鲜、守护家园”的大方向,现在老百姓们都自个儿行动起来,捐钱捐物帮国家一把。狱警瞅了瞅溥仪,简单回了一句:“别动那些歪脑筋,老老实实改造才是正道。”
溥仪默默应了声,爬回床上。那一宿,他躺来躺去,心里直翻腾。回想起当皇上那会儿,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的,哪会想着朝廷咋样。可看看现在,新中国都建起来了,老百姓竟然能主动说要给国家出力,这真是难得一见啊。打那以后,溥仪对新中国有了全新的看法。
过了七天,溥仪干完活回到屋里,从床底下掏出一件厚棉袄,然后朝着铁门那边大声喊:“看守的同志,我有点重要的事儿得说一声。”狱警一听,赶紧跑到溥仪房门口,透过门上的小洞往里看。溥仪这时使劲把棉袄扯开了。
“981,有啥需要帮忙的吗?”
溥仪从厚棉衣兜里摸出一串黄澄澄的东西,说道:“狱警大哥,这东西是我逃跑时从紫禁城悄悄带出来的,那时候慌里慌张也没多想。现在国家碰到了难处,我打算把它交给国家,也算是出点力吧。”
狱警拿起那块“石头”,仔细看了看,心里一惊,认出这玩意儿肯定是个老古董,还不是一般的宝贝。他二话不说,撒腿就往通讯室跑,急着跟上级报告这事儿。
没过多久,战犯管理所的头儿领着一位行家,特意跑过来瞧瞧溥仪手里到底有啥宝贝疙瘩。这一瞅,可把他们惊着了,原来那玩意儿是“田黄三链章”,据说是乾隆老爷子当太上皇那会儿,爱不释手的一个小方章子。
关键之处在于“田黄三链章”的链子,它竟是由一整块田黄石精心雕琢出来的。这种工艺,即便是现在用机器来做也相当有挑战性,更别提是在乾隆时代了。因此,它的研究价值特别大,绝对算得上是国宝级的宝贝。
战犯管理所的头儿看到溥仪把那么值钱的宝贝交给了国家,立马就夸了他,跟他说:“国家不计较你以前咋样,只要你现在好好改,认真受教育,还是有希望能成为咱们队伍里的一员好将的。”
溥仪真心地说,他以后会努力学习,认真改造自己,希望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的好公民。
1959年,中央下了命令,溥仪就被放了出来。他得去弄个户口本,工作人员就问他:“你叫啥名儿啊?”
“这就是那个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家的。”
“哎,你是不是溥仪啊?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上?”
不对,我其实是中国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