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前段时间,一位58岁的女性朋友来找我,说想调整饮食习惯。她之前试过很多方法,但总是觉得难坚持。我观察了她的日常饮食,发现她晚上常吃五花肉、排骨鸡爪这类油腻的菜。
我建议她试试把晚上的肉类换成豆腐,配合其他习惯调整。三个月后,她从140斤到了100斤,她告诉我,这个方法简单、不折腾,反而更容易长期坚持。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晚上吃豆腐不吃肉,能带来这样的结果。

豆腐热量低,饱腹感强
豆腐和肉类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热量低。同样分量的老豆腐,热量只有猪肉的三分之一。很多人担心晚上吃少了会饿,但豆腐含水量高,纤维丰富,吃一小碗就能顶饱。比如,晚饭用半块老豆腐切丁,加点番茄和蘑菇煮汤,连汤带菜吃完,胃里暖暖的,也不会觉得“亏待自己”。
国外一项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美国《营养学杂志》2018年发表的研究发现,用植物蛋白部分替代动物蛋白的人群,体重管理更轻松。这是因为植物蛋白消化速度慢,能延长饱腹感(参考文献附后)。
晚上活动少,饮食要轻便人到了晚上,身体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如果还像中午一样吃大块肉,多余的营养容易堆积。而豆腐质地软,好消化,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比如,把晚上的青椒炒肉丝换成青椒烧豆腐,口感一样鲜嫩,但吃完不会觉得沉甸甸的。
这里有个细节:豆腐尽量选老豆腐或冻豆腐,它们质地更紧实,吸味能力强。用酱油、蒜末、葱花简单调味,就能做出类似肉类的风味,不会让人觉得“吃素没意思”。

替换肉类,不等于亏待嘴巴
很多人觉得不吃肉就会“嘴里没味”,其实豆腐的搭配空间很大。比如,把豆腐捏碎,加一点鸡蛋和玉米粒,煎成小饼;或者用嫩豆腐加虾皮、紫菜煮成羹。这些做法既保留了口感,又能避免晚上摄入过多油脂。
关要把豆腐当“主角”,而不是凑数的配菜。比如,别再只往豆腐汤里丢两片菜叶子,而是用豆腐搭配木耳、胡萝卜丝,淋一点芝麻酱,味道层次立马丰富起来。
别小看一顿晚饭的力量。日积月累,身体自然会给出反馈。就像那位阿姨说的:“以前晚上吃撑了难受,现在吃完豆腐,散个步回来,浑身轻松。”
如果你也想试试,今晚就开始吧。买块豆腐,切点葱花,烧一锅热腾腾的汤。改变,往往从一个小决定开始。
参考文献Ledikwe, J. H., et al. (2018). "Plant protein intake and body weight regulation." Journal of Nutrition, 148(6), 857-864. doi:10.1093/jn/nxy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