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继续采用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完成精准对接。
目前全球仅中美俄三个国家掌握了独立的载人航天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作为载人航天的核心技术之一,既然中国几年之前便已掌握两小时快速对接技术,比俄罗斯的三小时还快,那为什么这么久了,神舟20号成功发射后仍然继续沿用6.5小时的方案,而不采用两小时快速对接方案呢?
俄罗斯迄今最快的对接纪录是3小时3分钟,由2020年10月14日发射的联盟MS - 17载人飞船创造。当天,联盟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经过3小时3分钟飞行,仅绕地飞行两圈就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
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对接,是因为采用了“快速追踪轨道”技术。该技术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飞船轨道,大大缩短了追踪空间站的时间,最快仅需三小时就能完成对接。目前,俄罗斯的这一快速对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例如2025年4月8日发射的联盟MS - 27载人飞船,也仅用3小时10分钟便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
我国最快的对接纪录是2小时,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1月12日创造。当天,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发射升空后,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这一成绩打破了此前俄罗斯联盟号飞船MS - 17保持的3小时3分钟的交会对接最短用时纪录,创下了飞船与空间站的最快交会对接世界纪录。
中国的2小时快速对接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的实时轨道修正和优化变轨策略,大幅缩短对接时间,是我国技术人员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探索出的一种极限可能性,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大幅提高任务效率。
但采用此方案,飞船需短时间内连续实施多次密集变轨,对各方面保障条件要求较高。并且,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同。这一技术目前仅在货运飞船上验证,因此尚未全面应用于载人任务。
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经过神舟十二号、十三号等多次载人飞行验证,技术成熟度高,在各系统配合、应对突发情况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案。在不能保证近乎绝对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仍然沿用6.5小时方案是最优选择。况且航天员也不赶时间,不差那几个小时。
而航天一哥,美国载人飞船迄今的最快的对接纪录是16小时,由2022年4月27日发射的SpaceX Crew - 4载人龙飞船创造,比我们的6.5小时还慢得多!
其实,除了2小时和6.5小时对接方案,我国也成功开展过3小时对接方案。2024年1月18日,在综合考虑2小时方案“快”和6.5小时方案“稳”特点的基础上,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采用了3小时交会对接方案,顺利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交会对接。
相比2小时方案,3小时方案飞行时间稍长、节奏稍缓,对各系统的压力较小,既具备类似6.5小时方案的可靠性,又有助于减轻飞控压力,提高任务整体应对故障的能力。未来我国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很有可能会采用三小时方案,而不是两小时方案。
从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首次交会对接采用2天交会对接模式,到神舟十二号的6.5小时,再到天舟五号的2小时,每次突破都建立在充分验证基础上。即使掌握2小时技术,仍选择6.5小时方案,体现了我国对载人航天“零失误”的严苛标准,展现了航天工程“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核心原则。例如,神舟二十号任务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就已在发射场待命,执行“滚动待命”救援任务。
航天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只有安全对接我们的航天员才能顺利进入空间站。才能完成接下来的所有任务。不敢走出去。预祝20号神舟飞船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
航天员真厉害,在这么小的屋子里待半年,生理心理都是巨大考验啊;坐大巴六个多小时都很难受了,他们坐在小飞船里还是飘着的……
做什么事,都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是非常正确的,特人性化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点赞!为我们的航天人点赞!
快慢几小时不重要,只要对航天员安全稳定可靠,做到万无一失,就是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责任担当。
2小时是紧急救援状态下
首先,霉国没有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它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霉国多项系统落后于中俄,所以不行,甚至GPS精度也不如北斗,
因为我们后进呗[抠鼻]怎么啦?
航天员每天补助三百块也不过分
掌握2小时对接是应急预案,关键时刻救人用的吧![点赞]
6个小时里万一闹肚子了咋办啊[捂脸哭]
还是太小了 在来一倍大小就差不多了
中国人不管干任何都会准备后手,留着底牌!
上天象赶圩一样,随去随返
哎嘛,上太空比我回老家还快。
有没有可能以后的日子里,直接直线对接期待这一刻
时间长为新上人员有适应太空失重的感觉。
为何汽车可以时速一百八十公里,却正常跑120公里呢?同样的道理,
还快么,这么慢,
空间站建成有什么作用
应该是全方位考量过最优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