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朝的法律,大禹的"青铜法典"!四千年前的夏朝人就已经玩起了"法治",不过这个"禹刑"可不是刻在竹简上,而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操作!
起因:治水英雄变身铁面判官
大禹治完洪水之后,发现各部落呀,整天在那打架斗殴,还抢地盘呢。这可怎么行?能治得了洪水,却治不了人祸,看样子夏朝稍不留神就要散架啦。
于是大禹立下了规矩!那时候文字都尚未普及,该怎么办呢?干脆将刑罚条款铸在青铜鼎上,一旦有人犯事,就将其拉来观看鼎,这便是史上最早的“法律宣传”。
经过:青铜鼎上的血腥条款
这"禹刑"可不是闹着玩的,光死刑就有好几种花样:砍头的、车裂的、炮烙的。最狠的是"族诛",一人犯法全家遭殃。
不过您也别觉得古人太过于残暴,那时候各个部落相互独立且众多,没有一点狠辣的手段确实难以镇得住场面。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所发现的青铜钺,大概就是用来执行刑罚的工具,与现在的法槌有着相似的性质。
结果:法治基因深埋华夏
虽说"禹刑"残酷但它开了三个先河:
第一回把习惯法变成明文规定,
第一回用金属载体公示法律,
第一回确立"刑起于兵"的司法传统。
后来商朝的“汤刑”周朝的“九刑”都在沿着大禹开辟的路子前行。即便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那也是对夏朝创意的借鉴,只是将青铜鼎换成了铁器而已。
要我说大禹这波操作,称为古代版“法治”!把法律铸成青铜鼎,既能防止被篡改,又方便进行普法,而且比现在某些晦涩、难以理解的法律条文强太多了。
不过也得吐槽一下,这刑罚,实在是太血腥了,动不动就来个灭族之举,与现代文明相比,那差距简直是十万八千里之遥。
但一想没有当初的严刑峻法,哪来后来"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
咱们现在讲究"宽严相济",那都是站在老祖宗的肩膀上!
五种刑罚体系:东汉郑玄记载,夏朝刑罚中死刑200条,凿膝盖骨300条,破坏生殖器500条,割鼻和脸上刺字涂墨各1000条。具体是:
死刑:像砍头、车裂、炮烙。
膑刑:凿掉膝盖骨。
宫刑:破坏生殖器。
劓刑:割鼻子。
墨刑:脸上刺字涂墨。
连坐制度:部族叛乱就“族诛”一人犯罪全家受罚。
“昏”指欺世盗名,如伪造功绩
“墨”是官员贪污
“贼”是无故杀人
犯这三项都判死刑。
其他规定:不许奴隶逃跑、反抗部落要定期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