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第六世的王,少康,他曾经鞋子跑丢了,还钻了狗洞?成为了夏朝的救星?

历史聆风 2025-04-20 10:30:31

夏朝开国头三代,简直就像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太康丢了国家,后羿抢了权力,寒浞又灭了主子,这局势真是乱得很!

绝处逢生:遗腹子的逆袭路

相被追杀的时候,他媳妇后缗(hòumín)。正怀着孕!后缗hòumín)灵机一动,她带着宫女从狗洞爬了出去,一路拼命逃回了娘家有仍氏。没过多久,少康就出生了,他可是夏朝最后的希望!

少康从小就听外婆讲祖上是怎么丢了江山的。等他十八岁的时候,做了有仍氏的牧正,也就是个管畜牧的小官,说白了就是放牛娃。

结果偏偏被寒浞的儿子浇给盯上了。有一天浇派人来抓他,少康看着前面的墙快速翻过去就跑,连鞋都跑掉了!

他逃到了有虞氏部落,部落首领虞思看他挺机灵的,不仅让他当了庖正(páozhèng),也就是管厨房的官,还把自己的两个闺女嫁给了他,又分给他一块叫"纶"的地盘另外还给了他五百个兵丁。

这虞思不光是给钱给兵!少康就在纶地开始搞起了复国的大业:白天他教老百姓种地,晚上就训练士兵,还派人混进寒浞的地盘去当间谍。

最厉害的是,他派了女艾去当间谍,(这女艾可是在历史长河中首屈一指的女间谍呢),接下来到浇的军营里,将敌方的情报打探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关键转折:

当年逃散的夏朝老臣靡,带着斟灌、斟鄩这两个部落,杀回来了!少康马上,联合了这支新生力量,这样的话,这寒浞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刀光剑影:少康怎么夺回江山?

少康攻打寒浞,那是真的讲究策略!他先派自己的儿子姒杼(sìzhù)带着轻骑兵突袭戈国,把寒浞的盟友豷(yi)给杀了。

等寒浞调兵去救戈国的时候,少康就带着主力部队直扑寒浞的都城!

决战那天,少康的士兵们,扮成猎户,借着放猎犬的机会,冲进了城门。寒浞当时,还在喝酒呢,脑袋就已经搬家了。

他儿子浇遭遇了更惨的事情,居然被少康亲自砍下了脑袋,而且还把那首级悬挂在了旗杆之上用以示众。

少康复国用了多长时间?少康从流亡到最后登基,整整花了二十年!整整二十年啊!

等他终于坐回斟鄩城(zhēnxúnchéng)的王座时,老百姓都哭成一片了,谁能想到啊,当年从狗洞钻出去逃命的遗腹子,真的把祖宗的基业给抢回来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康中兴”。

戏剧性细节:

传说少康复国之际酿出了酒,而且;他凭借那股酒香,进而吸引流民前来参军。其实后来大家既称他为“中兴之主”,也将他视作“酿酒始祖”。

重整山河:少康怎么坐稳江山?

少康夺回王位就万事大吉了?这才刚刚开始呢!

少康一登基,就把当年跟着寒浞混的那些诸侯都叫到了都城。这些诸侯们都战战兢兢的,以为自己要掉脑袋了。

没想到少康摆开了宴席,说当年大家各为其主,不怪你们!”当场就赦免了这些人,还让老臣靡当了大司马,专门管军队。

最为独特的是,他弄出了个“分封制的另一种形式”:将自身的亲信,分别派往那些重要的地区。如此一来,不但能够防备诸侯们发起反叛,而且在出现叛乱状况之时,还能够迅速平叛。

比如讲他安排儿子姒杼在东夷老家进行镇守。而后姒杼居然摸索出了盔甲的制作方法,并且将东夷治理得妥妥当当的,秩序井然。

知道为啥少康被叫做“中兴之主”吗?他恢复了大禹当年定下的春耕秋收制度,还派人教老百姓用新的农具。

传说有一年遭遇大旱,少康亲自引领众人于洛水边展开挖井行动。并且在历经九天之际,那井中居然不可思议地涌出了清冽甘甜的泉水。老百姓们皆跪地呼喊他“圣王”。

治国妙招:

少康把酿酒术改良之后,将其定为“国礼规定诸侯在进贡之时务必带上美酒;而且这样做既挣足了颜面,又能使各地去较量酿酒技术,与此同时还间接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呢。

千古回响:少康给后人留了点啥?

少康在位了21年,把一个烂摊子收拾得像铁桶一样稳固。你猜他临终前说了什么?他说别学我爷爷太康!”

他儿子姒杼登上王位之后,夏朝步入了兴盛阶段。不过后世铭记于心的,依然是那个曾钻过狗洞、酿造过美酒,并且花费了二十年时间去实施复仇的少康。

孔子编《尚书》之时还特地将“五子之歌”予以收录,其目的便是为了警醒那些君王:游猎会误国!

让人感觉有意思的是,民间有这么个故事:少康复国那会儿有一条白龙帮他挡住了射过来的箭;他去世之后,那条白龙变成了嵩山上空的云,海。这个故事挺特别的,听着就像一段真假不好分辨的经历。而且这类传说常常包含着人们对英雄的敬重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所以直到现在,登封一带的老人们,还会指着云雾说:“看!那是少康爷的龙旗!”

少康的故事,就跟好莱坞大片似的,落难王子,卧薪尝胆,绝地反击。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可是蕴含着深意:

忍耐比冲动更重要:他在流亡期间,没有急于去报仇,而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步地积攒力量。这说明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有耐心,静下心来,进行积累,让心态平静下来。

2.得人心者得天下:赦免旧敌、重视老百姓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王的手段。

3.历史总在循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这验证了“水可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永恒的真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少康在逃亡之际,鞋子居然都跑丢了,不过他竟然还带着夏朝祭祀的礼器。

说明咱们中国人“守礼法重传承的文化基因,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回看太康这一生,不得不感叹历史的神奇。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