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夏朝第十世的王泄,他的老爹是第九世君主芒。
意外继位:接手烂摊子
“夏朝传到第十代,为啥偏偏是泄坐上了王位?”这个问题,怕是连当时的老百姓都要挠头,夏朝的王位继承,从来就不是顺顺当当的事儿
泄的老爹乃第九世君主芒,在芒执政之时,东夷部落闹腾得颇为厉害,而且成天都在嚷嚷着,想要自立门户。
芒带领着兵,东一趟西一趟地征讨,勉勉强强地把场子给压住了,不过国库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
芒咽气前,拉着几个重臣的手,气若游丝地念叨:“我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没给夏朝攒下个安稳家底。”然后泄接手的就是这么个烂摊子。
为啥是他继位?
史书里写得含糊,只说“芒崩子泄立”。
但琢磨一下,芒晚年的时候身体特别差,早早地就让泄帮忙处理政务。有一回东夷进贡青铜器,泄当着那八百诸侯的面,将青铜鼎往地上猛地一掷,声如洪钟般:“夏后氏铸九鼎以定九州,如今这东夷的器物,能够担当得起九鼎中的一只脚吗?”这话讲得挺狠,既夸赞了祖宗的功绩,又踩了东夷的面子。
诸侯们私底下都说,“这孩子比他爹还强硬呢!
”泄继位后的头三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比走钢丝还让人担心害怕
西边的有扈氏,隔一段时间,就闹饥荒,而且大批人,一直往东边迁移;东夷虽说表面上称臣进贡,可实际上却偷偷地把青铜作坊搞得,特别兴旺。
最关键的是,黄河改道了,豫州那一带的庄稼,全遭了大灾。
百姓们编着歌谣咒骂道:“夏后泄呀,夏后泄,黄河水漫龙王殿,不见五谷只见鱼鳖。”
泄怎么应对?
铁腕施策:化解内忧外患
他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打开洛邑的粮仓,派兵押着粮食往西送,说是救济有扈氏灾民,实际上是把灾民变成人质。
第二件:把东夷进贡的青铜鼎熔了,铸成十二面大铜鼓,摆在夏都的城门上,每面鼓刻着不同纹样,说是“礼乐重器”,实际是震慑诸侯;
第三件:最绝,他亲自且带着巫祝前往龙门山进行祭祀,当场便把三牲快速地扔进黄河之中,这个时候举着玉璋对着天空郑重发誓:“河伯倘若能够息怒,这样夏后氏愿意年年岁岁都奉送上玉璧!”谁知道,竟然第二年的春天,那黄河之水还真的就退去了。
老百姓又改口唱:“夏后泄夏后泄玉璧一献,河伯悦;五谷丰登,谢天爷。”您别笑这可不是说泄真有什么神通,史书里头藏着关键呢。那年豫州大旱,本来水量就该少了。而且说真的,如果说泄厉害,还得看他怎样去收拾诸侯。
有扈氏的使者前来进贡的时候,泄突然把手指向那面铜鼓,很疑惑地问道:“听说你擅长敲鼓,能不能试着敲一下这面鼓呀?
”使者马上拿起鼓槌,慢慢地敲了一下,就在这一刹那,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就跟一张白纸似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面鼓?原来这是融入了玄铁的很重的鼓,发出的声音就像闷雷在滚动。
东夷的使者当时被吓得不停地跪地磕头。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各个诸侯的耳朵里,从这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铸鼎”这两个字了。
泄的权谋,不止于此。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淮夷首领,陪嫁的青铜器,相较于聘礼而言,更多。竟气得老臣直跺脚:“这岂不是倒贴了?”孰料次年淮夷进贡的蚌埠珍珠,数量之多,需用牛车来拉。实际泄早已经探明淮夷海湾产珠,这买卖实在是赚得盆满钵满!
分封制衡,确立等级
泄对诸侯的分封可是耍起了花样呢。他在给畎夷、白夷等六夷首领封爵的时候,特意将印信做得比别的诸侯小上那么一圈。
有一回,风夷首领提出了异议,泄慢悠悠地说道:“禹王定九州之时,风夷先祖可曾献上过一丁点儿草木?”这下可把对方给噎得哑口无言。诸侯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爵位还分着三六九等呢!
治水集权,独占功劳
最能展现本事的,当属治水这件事情。
泄在位的第七年,兖州突然遭遇洪水的来袭,他既没有动用司空这个官职,也没有启用工正这个官职,而是直接征召各个诸侯的奴隶,去修筑堤坝。
有扈氏行事拖沓且缓慢,泄当场就扣除了其三成的贡赋。
堤建成的那一天,泄在堤上刻石立碑,写下诸侯齐心协力,夏后泄督造。
”诸侯们望着那碑文,心中其实都非常清楚:这功劳完全被他一个人独自包揽了
到泄在位的第十五年,诸侯们彻底服帖了。东夷年年进贡,翻倍增长;西羌主动献马,三千匹之多;连最刺头的有扈氏,都乖乖地,送来青铜,三百钧。
老百姓编歌谣唱:“夏后泄夏后泄铜鼓一敲,九州怯;诸侯纳贡,排成列。”
晚节不保:统治走向衰败
要说泄这辈子最为后悔之事,恐怕就是没能将儿子教导清楚。
此言并非毫无根据,泄在位已达第二十个年头,头发已然白了近一半,不过偏偏他的嫡长子不降却是个扶不起来的人。
有一回诸侯前来朝贡,不降当着众人之面,将东夷进贡的玉璋猛地往地上一摔:“这这破石头竟也配称贡品?
”泄当场被气得掀翻了案几,他辛辛苦苦经营了二十年的诸侯关系,竟然被这败家子的一句话给彻底毁掉了
晚年的泄越来越迷信了。他在王宫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高三丈的观星台,每天都带着巫祝往那儿爬;有一回彗星划过天空,泄却硬说“天罚要来了”,非要让诸侯们献上三百名童男童女来祭祀上天。最后是老臣不顾性命地苦苦劝说,才把这个计划改成用三百头黑牛来代替。
事情过后,诸侯们私下里纷纷议论道,“王是不是真的糊涂得不行了?”
最要命的是,黄河再度闹腾起来了。
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十二年,可是河水居然一下子就改道了,把豫州的肥沃田地都给冲没了,一点儿都没剩下。
这次他没去龙门山搞祭祀仪式,而是带着部队直接奔赴兖州。他将河工们的口粮大幅度削减,所以在这整整三个月里,他们得全力把堤坝修好。
结果呢堤坝虽然修建好了,可是饿死的河工却比被淹死的百姓还要多。
民间开始流传起这样的新歌谣:“夏后泄夏后泄修堤修得人吐血;河伯欣然接纳冤魂帖。”
诸侯们慢慢地开始不安分了。淮夷以珍珠产量降低为借口,连着三年,都没缴纳贡品;风夷更是强硬,直接将使者挡在了边境,说夏王要是想要珍珠,就亲自来拿!”这话竟然让他特别生气,稍稍差点当场就晕过去了。
摸摸已经变白的胡子,心里其实,不敢随便派兵。最后只好把女儿嫁给淮夷的新首领,这样的话,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公元前某年秋天,夏都之主泄离世,其子不降继位。
功过评说:夏王泄的双面人生
要说这夏王泄,真是个玩得花样百出的人。您看他在继位之时,夏朝的国库十分空虚,诸侯们也都背离了朝廷,天灾更是接连不断,那简直就是一个乱糟糟的局面。可他却凭借着一手“刚柔并济”,把王朝从那悬崖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开创之智,成效斐然
先说“硬”的:那十二面玄铁铜鼓,堪称古代心理战的典范。东夷不是爱铸青铜器来显摆武力?干脆把贡品熔了,铸成闷鼓,让诸侯敲一次,那就肝胆俱裂。
这招比千军万马还管用呢,居然硬生生地把“技术优势”转化成了“精神威慑”,让周边部落再不敢有动刀兵之念,而且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策略。
再说软”的:联姻政策开展得那可是相当娴熟。将亲妹许配给淮夷首领,随嫁的青铜器数量,比所收的聘礼还要多出三倍之多。
乍一看像是在做亏本生意,不过实际上却开辟出了珍珠贸易的财富通道。这种“以物易权”的方式比直接进行征税要高明上十倍呢。既获得了实际的利益,又赢得了良好的名声。
但是泄最为令人惊叹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灾害的“危机应对”。黄河改道,本来是大祸临头,他却能借祭祀河伯这一方式,将天灾巧妙地包装成“君王诚心打动上天”的景象。
到旱季降临,水位自然降低时,老百姓居然真的以为是王权神赐。这种把自然规律转变为统治合理性的举动,着实可称为上古时期的“舆情掌控高手”。
晚岁之失,埋下隐患
不过泄的局限性确实很明显。晚年时他沉迷于占星术,而且为了追求长生,搞得民怨四起;对待治河的劳工,更是极其冷酷无情,竟活活饿死了无数的百姓。
回顾“泄”的一生就像夏王朝的一个小代表:既体现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智慧,又很难摆脱那个时代的束缚。
他凭借着铜鼓,进而震慑诸侯;通过联姻这种方式,以此维持平衡;依靠祭祀这般举动,去装点太平,将权谋手段运用得极为充分。
可是缺少制度化建设的统治,终归就像,在沙滩上盖高楼一样。就如同他铸造的九鼎,表面上延续了禹王的光彩,实际上却变成了,一场用心谋划的表演。
这样的历史人物,让人觉得可惜,让人感到敬佩,也能给后人带来参考。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帝王世纪》《后汉书·东夷传》
《中华通史》《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剑桥中国上古史》
《在文献与传说中寻找夏朝》(中国新闻网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