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生路,对蚂蚁来说,是一条死路。
大企业的成功战略,用在小企业身上,就是失败的战略。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大企业首先要采取的是防御战,换句话说,就是要保卫自己的地盘免受竞争对手的侵蚀。
其次,在自己的地盘非常稳固的基础上,因为企业手中握有更多的资源,比如资金、人才、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等等,这时企业的战略需要开创新的事业,拓展新的业务和市场。例如苹果、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等企业均是如此。
但是,小企业在市场地位以及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与大企业相比,正好处于相反的情况。第一,大部分小企业没有地盘可以保卫;第二,它们更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开创新的事业和拓展新的业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小企业盲目模仿大企业的战略,会错误的走向多元化的路子,导致企业很快衰败。
在企业的战略思路上,小企业的一把手需要特别警惕掉入大企业一把手的战略思维“陷阱”。
大企业一把手第一要考虑的是我的地盘有没有漏洞,有没有空子被竞争对手钻,哪些地方需要增加产品线或启用新品牌以堵死漏洞。
第二是有什么新的市场机会,还需要进入哪些市场,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
第三是新的市场或新的业务有多大的规模,值不值得进入,准备投资多少资金,预备亏损多少时间和金钱,等等。
我们发现,在我们接触的小企业一把手中,他们大部分人思考的问题几乎也与大企业一把手思考的问题非常近似。他们往往希望或者已经在行动的是:在产品线、产品品类和地理范围上大举扩张。
这主要出自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性中对增长和成功的本能渴望。
二、把规模大视为成功的标志。
三、现有业务不足的压力。
四、把大企业的战略视为企业经营的“标准答案”。
我们要提醒的是:小企业走大企业的路子,死路一条!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经验,如果我们把初创阶段的中国共产党比喻为小企业,把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比喻为大企业。
那么中国共产党完全模仿苏联的战略,先攻打城市,并且把这一战略贯彻到底,在南昌起义失利之后也不改变和调整,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可能就此夭折了。
而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的英明之处正是在于放弃了“苏式战略”,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游击战战略,既不同于“苏式战略”,也不同于国民党的战略,更不同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回过头来说,小企业在商业领域的竞争,不能走大企业的路子,不能采取大企业采取的战略,那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采取游击战略。
首先在战略思路上就要和大企业的战略思路走相反的路子,走到大企业的对立面。
大企业的一把手总在思考“市场够不够大”,小企业的一把手要问自己“市场够不够小”。
小到什么程度呢?
第一,小到大企业看不上。因为大企业的一把手总在问自己市场够不够大,如果市场过小他就不会进入,这样你就避开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也在问市场够不够大,当你选择很大的市场时,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行业巨头,你就必败无疑。
第二,小到你可以在这个品类当老大。比如老干妈,一个大字不识的普通妇女在小小的辣椒酱领域独领风骚。再比如创立于1882年的德国管风琴企业克莱斯,100多年来一直保持只有65名员工,确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并且地位十分牢固,没有企业可以撼动它。还有德国制造钢琴击铉机机芯的路易伦纳公司,其所在的行业全球市场容量只有1.8亿人民币,但是它却牢牢的占据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而这些企业选择的战略正好与大企业相反,它们高度聚焦于一个“小”品类、“小”市场,把1米宽的市场做到了1公里深,从而成为了这些“小”市场的霸主。
这些企业的座右铭是:“不求500强,但求500年”,正是中国古老智慧“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成功实践,其生命力往往比大企业更强。
从自然界物种生存能力的视角来观察:恐龙已经灭绝,蚂蚁还在活着。
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哲学的视角来看:有大必有小。
从美学的视角去观察,大有大的美,小有小的美。“小而美”也是一种生存法则,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最后要提醒的是,战略选择,即定位,不是从企业内部开始的,不是从自己的产品开始的,也不是从企业一把手的喜恶开始的,而是从潜在顾客的心智认知开始的,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