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不是缺资金?

管理达人 2021-11-19 15:07:27
作者:中国落地式定位第一人班志钢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错!这个认知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危害比缺资金要致命得多。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用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很显然是非常缺资金的,今天华为的成就肯定不能用资金充裕来解释。

1999年,马云带领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用凑来的50万人民币成立阿里巴巴,很显然也是非常缺资金的,今天阿里巴巴的成就同样不能用资金充裕来解释。

反过来推论,今天中小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肯定不是缺资金。

那是缺什么呢?人们不禁要问。

且慢!

有人说这两个人非常厉害,我想这是肯定的。因为今天他们的成就摆在那里,毋庸置疑。

但是,回到他们跟现在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差不多状况的时候呢,他们真的很厉害吗?如果是,任正非当年为什么会被别人轻易骗走了200万人民币(80年代的钱呀)。如果是,为什么当年马云去应聘一个公司都没看上马云,包括肯德基。

很显然,除了人们总结的种种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如今遭受困难的中小企业缺乏一项真正的“业务”。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会不以为然,他们心里会说:“哪一个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业务呢?”

真正的问题正在这里!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还不知道、也不清楚“业务”为何物,在他们的心目中“业务”就是生意、就是订单。这大错特错,这也正是中小企业真正面临的最大困难所在,但他们浑然不知。

那些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的人们,可以用医学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来比喻:误诊!读者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心脏有问题,给你吃一大堆全世界最好的肝病药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这里,我引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新创企业(不仅仅是新创企业,笔者注)有一个构想,可能还有产品或者服务,也许还有销售部门,有时甚至是一个规模可观的销售部门。它当然会有成本,可能会有收入,甚至还会有一些利润。但是,它所没有的是一项真正的“业务”,一个能够生存、正常运转、井然有序的“当下”——大家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应该做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否则无论它的创业构想多么美妙,也不管它吸引了多少投资,或者它的产品有多好,甚至不管市场需要有多大,它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从这段话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即使拥有美妙的构想、充足的资金、非常好的产品、市场需要非常大、有收入、有利润等等,如果企业没有一项真正的“业务”,它依然活不下去。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马云分享的李嘉诚先生的观念:“手头上永远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你都赚钱的”。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感觉李嘉诚先生和徳鲁克先生讲的东西是冲突的,其实在我理解他们恰恰是一致的,只是他们的表述方式不一样。

那么什么是一项真正的“业务”呢?什么是天塌下来你都赚钱的产品呢?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最简单、最清晰的是三个人:巴菲特、特劳特和里斯。

巴菲特说:“提供某种特别商品的企业,可口可乐、百事、箭牌、百威。这些企业把他们的产品理念灌输到我们的大脑中。每当我们想要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它们的产品。想要嚼口香糖?你就会想到箭牌;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工作结束后,想要来一瓶冰镇啤酒?你会想到百威;想喝可乐,你会想到可口可乐。”巴菲特认为,这些公司事实上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定位之父”特劳特、里斯开创的定位理论则是这样表述的:“让你的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定位理论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影响全球商业50年长盛不衰。甚至,定位概念被全球公认的战略权威迈克尔·波特引入战略领域,成为战略的核心,引发了全球战略定位热潮。

总结一下,德鲁克说的一项真正的“业务”,李嘉诚讲的天塌下来都赚钱的产品,巴菲特讲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特劳特、里斯讲的“定位”和波特讲的战略核心所指的都是同样一个东西。

而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也在这里,不是缺资金、不是缺好产品、不是缺人才、不是短期的缺销售甚至利润,而是缺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领先认知,这才是真正的要害。

当你的品牌在顾客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拥有了一个领先的定位时,资金、人才、销量和利润都会追随你而来。

如果你的品牌在顾客的心目中没有占有这一席之地或者原来有现在失去了,那么你已经拥有的资金、人才、销量和利润都会随风而去。

想想那些持续成功、由小变大的企业,不正是因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拥有了一项(后期可能是多项)领先的业务,拥有了一个领先的定位,才长期持续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首选,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阿里巴巴、农夫山泉、茅台、老干妈、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卓越的企业吗?

想想那些曾经拥有后来又失去了在顾客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企业,哪一个不是由大变小,甚至消亡了呢?

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做到在顾客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就是拥有一个领先的定位?

无一例外,所有这些卓越公司的创始人在企业很小的时候,在自己还不厉害的时候,在自己还缺资金、缺人才、缺销量和缺利润的时候,他们都凭借自己的直觉或智慧找到了定位或者聘请外部的咨询公司协助他们,只是媒体和企业家的自传一般都不会把这部分史料披露出来。

比如华为请外脑协助起草了《华为基本法》,这是它的第一份战略性文件,在这份文件里,界定了华为真正的“业务”是什么,因此华为目不斜视把所有的资源都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真正的“业务”当中,成就了今天的全球领先。

可以肯定,今天以及未来,依然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像华为、阿里巴巴、农夫山泉、茅台、老干妈、可口可乐、宝洁、苹果这样的卓越企业,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业务”。

但是我敢肯定,他们现在一定缺资金、缺人才、缺销量、缺利润。

同时我依然肯定,他们的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一定会把企业真正的“业务”界定清楚,一项在消费者心目中领先的“业务”,并且会排出万难,落地成功。

这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看到了已经发生的未来。

2 阅读:95

管理达人

简介:专注企业管理的研究与分享,为大家提供企业管理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