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有13人不符合特赦标准,主席:放了算了,事后才知真高明

半凡评国际 2023-02-17 00:47:14

“遵照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本院对在押的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爱新觉罗·溥仪进行了审查……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

当时收到类似特赦令的人还有杜聿明、宋希濂等人,在1959年实施的第一次特赦中,共有12082名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以及33名战犯被释放。

溥仪得到特赦

从这之后,我国又陆陆续续特赦了几次,到1975年时,中央进行第七次特赦,从这之后,在押的战犯全部特赦完毕。但其实在特赦的这些人中,有13人仍然不符合特赦标准,可毛主席却表示“放了算了”,这是为什么呢?

特赦标准有哪些

特赦是一种免除刑罚的措施,针对某些犯罪或特定的犯罪人,比如说在解放战争时期被俘的国民党军官,这些特定的犯罪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就会得到特赦。

特赦题材的影视剧剧照

关于特赦,我们需要强调一点,特赦的决定权并不在全国人大处,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行使该职权。而特赦令,则是需要由国家主席发布。不仅如此,获得特赦的人只是他们身上的刑罚被消除了,但他们的罪责仍然存在。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出现过7次特赦,这7次特赦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原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

针对原国民党集团战犯的特赦令

虽然在中国宪法和法律上没有对特赦的条件做出具体规定,但结合当时战犯们在看守所的生活经历和表现,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特赦标准:

“一、矫正反动思想。二、认错态度良好。三、积极地接受劳动改造。”

特赦中的13个特殊案例

在前6次特赦中,有关部门会非常仔细地审查看守所中的战犯以及罪犯,在确定他们符合特赦标准后,才会将名单上报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后由毛主席发布特赦令。

毛主席曾在第七次特赦中特赦所有战犯

获得自由后,这些人可以选择自己做点事,也可以选择接受国家的安排,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大多数战犯在看守所内,通过了解和学习马列主义,再加上我党加坚持善待,很快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固有思想,并积极地进行改造。

第一次特赦实行后,看守所内的战犯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向看守所工作人员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

特赦战犯

也正是因为如此,第六次特赦后,仍然留在看守所内的战犯只剩下300名左右。到1975年特赦前,已经有280名战犯满足特赦标准,但还有13人,仍然不切合释放的标准。这13人是:

“翁羽、刘衍智、周养浩、沈勤康、徐天任、李清、邱沈钧、张百龄、郭吉谦、谢代生、杜超群、黎宗铭和樊迅。”

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还是放了算了

由于这13人思想依旧非常顽固,且平时也不好好改造,因此有关部门并不同意将他们释放。不过报告送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却认为全部放了为好,他在报告上批示说:

“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有些人又能力可以做工作;年老有病的要给治病,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治。人家放下武器25年了,没必要再关着。”

除此以外,毛主席还将已释放战犯每月的生活费从15-20元提到了100元。

毛主席曾在第七次特赦中特赦所有战犯

有毛主席的指示,华国锋等人开始落实方案。当看守所的战犯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他们都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宽大处理。

除此以外,当时每一名战犯都有被询问到日后的打算,如果有人能工作,那就安排他们工作,要是已经无法工作的,就发放补贴养起来。有病的给他们公费看病,想回台湾省的就提供路费,日后他们若是想从台湾省再回来,也一律接纳。

特赦战犯

这些细心的安排让大家感到非常暖心,在此后不久的庆祝会上,大家甚至高兴到酩酊大醉。庆祝会办完后,在警卫的护送下,特赦人员们各奔东西,开启了新生活。

相较于前六次特赦,这一次特赦中很特殊,而那13名特赦特例,其实也彰显着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毛主席有什么打算

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安排,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中国完全统一。

毛主席曾在第七次特赦中特赦所有战犯

在多年与蒋介石的交锋中,毛主席清楚的知道蒋介石性格多疑,对于这些被特赦的,想要到台湾宝岛与家人团聚的人员,蒋介石一定会万分警惕,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入台。

当时有10人希望入台,中央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路费,并规划好路线,在沿路省市级政府的交接保护下,将他们送到香港,等待蒋介石方面的答复。

蒋介石非常多疑

但蒋介石根本不愿意让这些渴望与家人团聚的特赦人员入台,便指示有关部门通知他们,要是想入台就只能向“大陆难民救济总会”提出申请。而等众人递交申请后,国民党方面却又以“疑为间谍,不予放行”为由,拒绝让10人入台。

不管他们怎么喊话和争取,国民党方面都不为所动,期间一名叫张铁石的特赦人员甚至因为“赴台已感绝望”,留下遗书在滞留香港期间自杀。

蒋介石拒绝特赦人员入台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关注,于台湾宝岛生活的很多人被触动,更加迫切地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因为他们也非常想念大陆的亲人。这次舆论事件甚至直接传到国外,曼谷的《新中原报》更是发表观点,认可毛主席此举的高明之处:

“北京此次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犯,不只对台湾同胞有所影响,对海外华侨亦是一种有力启示……”

该媒体认为毛主席的决定,完全起到了“促进台湾问题提早得到解决”的宣传作用。

战犯特赦大会

当然除了上述目的,毛主席也是考虑到了资源利用问题,如果将不符合特赦标准的13人继续关押改造,届时偌大的看守所就只剩下这13人和工作人员,无论是对土地建筑资源,还是对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再者25年过去了,这13人依旧很顽固,再将他们继续关下去,也不见得他们就会立刻开窍。加上这些人也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威胁,说不定反而因为中央网开一面,从此成了好人。

被特赦的战犯们

而实际情况也正如毛主席所料,这13人因为被特别特赦,思想发生巨大改变,他们虽然还有有些不符合主流的思想和观点,但是都选择了平静的生活,甚至有人主动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这可要比继续关着他们“划算得多”。

0 阅读:5

半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