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两江总督被人当街刺杀,这对于朝廷而言无疑是个奇耻大辱。慈禧听说后大怒,着人想方设法地调查此案。但奇怪的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却对这起案件不闻不问。
这也就导致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才是导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的幕后主谋,莫非真是因为曾国藩策划了此次“刺马案”,所以才会对案件不闻不问吗?

刺马案场景绘画作品
刺马案过程“刺马案”发生于同治九年,此时距马新贻就任两江总督也才过去了两年时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照常去官署西侧的箭道校阅士兵们,结束后他决定步行回到官署。
刚走到官署门口,便有一人冲上前来,一副自己受了很大委屈,要告状的样子。此人名叫张汶祥,而就在马新贻站定准备听张汶祥说些什么的时候,张汶祥忽然暴起,抽出刀直刺向马新贻。马新贻被刺中腋下,当即倒地,血流如注。

影视剧中刺杀清朝命官
仆从们忙乱了一瞬,然后抓人的抓人,找大夫的找大夫,抬总督的抬总督。很快,张汶祥被收监,马新贻被送到房间,大夫进去抢救。不过遗憾的是,到第二天,官署传出马新贻的死讯——两江总督重伤不治身亡。
当街刺杀朝廷命官,这可是惊天大案,护督将军魁玉迅速将马新贻卒的消息上报朝廷,慈禧闻之惊怒不已,在追封马新贻的同时,命魁玉严审张汶祥,以为马新贻讨回公道。

慈禧太后旧照
而在审讯过程中,张汶祥的供词一直在不断变更,这让一些官员怀疑,张汶祥当是被人指使的,其中给事中王书瑞上奏慈禧,阐明自己的观点,希望慈禧能派出足够得力的人员,将“刺马案”查到底,就这样,漕运总督张之万被送去会审此案。
然张之万审讯得到的结果和魁玉审讯的差不多,总结来说就是:
“张汶祥为太平军出身,后来与海盗勾结在一起,马新贻任职浙江巡抚时,让人剿灭海盗,杀了张汶祥的兄弟,还牵连到了他的妻子。张汶祥怀恨在心,所以私自决定刺杀马新贻。”

张汶祥刺马案绘画作品
最后张之万和魁玉请求朝廷将张汶祥“以大逆定罪”。不过这个结果似乎并不能让慈禧满意,于是慈禧又把刑部尚书郑敦谨送去,着其与新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复审此案。
而这两人审问的结果也是“张汶祥暗通海盗图谋报复”,最后慈禧批复了凌迟张汶祥、斩杀张汶祥之子的奏折,“刺马案”告一段落。

影视剧中的刺马案的主角张汶祥
看似无关,息息相关“刺马案”从发生到落定,似乎和曾国藩没有太大的关系,可看看这件事情最后的受益者,曾国藩又好像与这起案件有着很多巧合的关联。
首先,张汶祥的身份很特殊——他曾是太平军的一员,而当年的太平军又与曾国藩、曾国荃手里的湘军有过交锋,谈及此就不得不说到太平天国国库中神秘失踪的庞大财富库存。
虽然这笔财富到底存不存在还有待商榷,但当时的慈禧有一个无比坚定的怀疑——这笔钱被曾国荃带着湘军“中饱私囊”了。

相传太平天国国库内财物众多
然当时尚有太平军余党流窜,清廷还需要倚仗曾国藩、曾国荃以及湘军,故而对太平天国国库上的蹊跷没有多做追究。不过在太平军隐患解决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湘军被撤——原本2.5万余的湘军大部队,被撤得只剩下数千人。
与此同时,曾国藩也被调离两江,而马新贻则成为新的两江总督。

曾国藩绘像
此外在张汶祥的供述中,有谈及自己伙同海盗。而当年湘军被撤后,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回乡务农,而是纠集在一起到处游荡掳掠。
由于打过仗,这些人比土匪还要冷漠,且一个个小团伙之间都相互勾连,马新贻曾经在担任浙江巡抚的时候,对海盗、匪患等基本算是“严打”,很容易触碰到湘军的利益。而后来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又触碰到了曾国藩的利益。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湘军夺得江宁以后,两江基本上就成了湘军的私地,曾国藩在这里更是势力庞大,当时苏皖赣地区的大小官员几乎都是曾国藩的门生、故旧以及部下。
对于这样一股势力,慈禧当然会担忧,所以她决定将马新贻调过去,顶替曾国藩成为两江地区的主官。
这样考虑的话,马新贻等于直接得罪了曾国藩和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最后遭到刺杀无疑在常理之中。

刺马案书籍封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刺马案”被认为与湘军有关,一是因为在张汶祥刺杀马新贻之后,民间居然立刻就有“刺马案”的戏文上演,这说明“刺马案”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且主使人清楚刺杀一定会成功,不然戏文哪里能这么快地被创作出来?
二来,当时有个名叫颜士璋的人,他曾写下一本《南行日记》,其中就提到:
“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曾国藩绘像
想来颜士璋笔下的这个大人物,估计指的就是与湘军密切关联着的曾国藩。而曾国藩在马新贻死后,很快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
曾国藩去到两江后,虽然有奉命调查马新贻被刺杀一案,可他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既没有四处搜集证据,也没有对张汶祥的供状提出疑问。
再说负责和曾国藩一起审问此案的刑部尚书郑敦谨,他曾在私底下问曾国藩如何看待“刺马案”,曾国藩指向非常明确地说了一句:
“看来只好照魁、张原奏之法奏结此案。”

曾国藩半身雕塑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事情到这一步就足够了”,显然,郑敦谨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所以直接按照魁玉和张之万的结论,对“刺马案”进行定案。
等到定案后,郑敦谨在回京路上忽然表示自己重病,需要养病,此后不久就弃官回乡,如此举止,实在很难让人不相信“刺马案”当中有龃龉。
最重要的是,“刺马案”后曾国藩便长期在江宁坐镇,两江总督的职务也基本掌控在湘系手中,可以说曾国藩就是“刺马案”的最大受益者。

曾国藩常服绘像
一个大胆的猜测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猜测。马新贻被选为两江总督,慈禧想通过他实现三个目的——消除湘系隐患;打压曾国藩;查证太平天国国库财富失踪一事。
这桩桩件件都对湘系和曾国藩有不利影响,刺杀马新贻势在必行,于是“刺马案”发生了。
“刺马案”出现后,马新贻死因要查,两江湘系也需要合适的人镇场子,此时朝中最为合适的,无疑就是曾经担任过两江总督,且与湘系关系密切的曾国藩。

曾国藩或许是刺马案的背后主使
事实上不管“刺马案”到底是不是曾国藩与湘系的手笔,但其最终都确保了让湘系重新掌控两江地区,这就是曾国藩想要看到的局面,也无怪乎他会对“刺马案”不闻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