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交火加剧,乌克兰一军事要地遭饱和轰炸。俄媒宣称泽连斯基处境危险,质疑乌克兰战争底气。俄媒依据何在,尚待观察。
俄媒报道,乌克兰军工核心安东诺夫航空工厂在基辅遭俄军轰炸。饱和打击下,乌克兰难以还击。俄军轰炸烈度、时长增加,目标选择愈发精准。
俄军针对北约军官所在位置实施精确打击,北约军官所在之处即成为俄军攻击目标。
安东诺夫航空工厂遭轰炸,对乌克兰构成双重打击:作为军工核心,该厂是乌军无人机和简易巡航导弹的主要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此地曾是苏联时最大运输机研发生产基地,苏联解体后成为乌克兰的重要经济支柱,具有重大象征意义。
摧毁象征性目标,致乌军失重要武器源,显“无力保卫核心资产”,削弱其战斗意志,直接冲击乌军心理防线。
据外媒报道,当时该工厂有众多北约军官和技术人员,此次袭击或致众多外国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死亡,对北约与乌克兰的合作造成重大打击。
近期俄军轰炸行动多针对北约军官,如苏梅市乌军事指挥会议地点遭俄军2枚“伊斯坎德尔-M”导弹精准轰炸,显示其行动重点。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1个多月前,俄军打击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处乌军训练场,导致至少上百名乌士兵和30名北约教官丧生。
俄军当前打击目标似有规律:北约军官所至之处,即俄军轰炸之地,展现出极强的针对性。
北约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投入大量资源,但战争持续导致国内民众对援助乌克兰的热情逐渐减退。
更关键的是,俄媒称工厂内大量北约教官和技术人员丧生,若此消息属实,北约各国政府,尤其是派遣士兵参与训练的国家,将面临巨大舆论压力。
俄媒报道,乌军内部正筹划“兵变”事宜,相关动向备受。
相较于北约国家,乌克兰承受的压力更大。俄媒报道,乌军精锐第95空突旅部分士兵正策划进入基辅,意图推翻泽连斯基的兵变。
该消息真实性待验证,但确有诸多报道指出,乌军内部对泽连斯基政府存在不满情绪。
过去3年里,泽连斯基政府低估俄军实力,未能有效整合国内外资源,以应对复杂局势。
从当前视角审视,乌军攻占库尔斯克之举实为失策,仅为泽连斯基政府博取国际支持,却损失大量精锐,影响乌东防线,得不偿失。
此外,尽管获得大量国际援助,乌军前线部队仍常诉弹药、食品及医疗物资严重短缺,泽连斯基亦抱怨美国援助远不足预期数量。
乌克兰前线士兵因频繁失败及胜利前景不明而信心渐失,加之俄军攻势增强,负面情绪迅速在乌内部扩散。
乌军最感挫败的是,泽连斯基称乌克兰问题将以外交途径解决,这让其持续战斗显得无意义,且依乌克兰现状,这场战争本应避免。
泽连斯基受西方顾问影响大,制定战术时迎合盟友而忽视实际。因此,乌军欲“兵变”不意外,泽连斯基面临“位置不稳”的风险。
俄方正在两个战场上同步推进其行动,保持战略逻辑的清晰与连贯,确保力量分布均衡,以应对复杂局势。
尽管此说法仅为俄罗斯媒体观点,真实性尚需验证,但重要的是,俄方正在正面战场与舆论战场上同步推进。
俄军通过精确打击安东诺夫航空工厂及乌军训练基地等关键目标,彰显了其远程打击与情报收集的卓越能力。
俄军借卫星与无人机侦察,锁定要点,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等高效武器迅速摧毁敌基础设施,每次打击均削弱乌军及其盟友信心。
此战术既能削弱对手战力,又昭示外界:无论敌人何地集结,都将迎来毁灭性报复。
另一方面,俄方在军事胜利外,日益擅长运用媒体塑造正面形象,并致力于瓦解对方阵营的内部团结。
此外,俄方或故意传播虚假情报,夸大自身战绩并强调敌方内乱,旨在削弱敌人士气、离间其盟友,并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俄乌战局至此,俄方已显优势并开始筹备谈判。若俄方能在军事与舆论上双赢,将能在领土划分、停火及削弱乌方支持网等方面达成所愿。
总体而言,俄军采取灵活战术,源于其成功抵御北约深度介入,并坚持至特朗普执政,迎来战局转机。
美国态度摇摆,北约国家顿感危机。表面上仍宣称“坚定支持乌克兰”,私下却已筹划战后如何应对俄罗斯威胁。
乌克兰与俄罗斯实力悬殊,失去北约支持后,迅速显现诸多问题。面对此局面,乌克兰只能独自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