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武勇】
他俩一个出身契胡族,一个是融入了鲜卑文化的汉人,都爱亲自上战场打仗。不过说起来,尔朱荣更有一套,他能靠自己的勇猛给手下打气。就拿跟柔然可汗阿那环干架那次来说,他直接带着四千精兵往前冲,一直追到大漠深处。还有一回,碰上葛荣那上百万的大军,他又亲自上阵,从阵后杀出,一把就把葛荣给活捉了。
说到勇猛,尔朱荣更像是项羽那样的猛将,而高欢呢,则更像刘邦。他虽然也时常亲自上阵杀敌,但在个人武力方面并不算出众。就拿邙山之战来说吧,他还得靠手下人让出马来,护着他才逃得一命,完全看不出是个战将的样子。当初他在尔朱荣手下效力时,也曾经以谋士的身份出现过,就是他给尔朱荣出的主意,让他去攻打洛阳的。
【二、军事战绩】
说到打仗,尔朱荣这辈子就没输过。当他还是第一领民酋长那会儿,就带着四千勇士打败了柔然,灭了乞扶莫,还在洛阳把斛律深井给打垮了,硬是把费也头给赶到河西去了。他打的两场大战特别有名,第一场是用七千人对付葛荣的百万流民军,结果他赢了;第二场就是终结了陈庆之的“白袍不败”传说。
高欢的打仗功绩包括搞定尔朱家的韩陵大战,还有跟宇文泰干的河桥之战、邙山之战这些。他这辈子打仗,赢的时候不多。明明他们国家比西魏强大得多,但他还是一胜一平,输了三次。
蒲坂和沙苑这两场仗,都是高欢挑起来的,结果却都输了。反过来,西魏打东魏的河桥之战,两边都伤得不轻,谁也没占到便宜。到了邙山之战,东魏开头赢了一阵,可就是没能把西魏的主力给吃掉。再说那玉璧之战,东魏愣是没攻下玉璧城,从大局上看,也是输得彻彻底底。
在打仗这方面,尔朱荣把高欢给比下去了,赢得干干净净。
【三、战术运用】
尔朱荣打仗主要靠骑兵快速突袭,他军事生涯中最牛的一仗是在528年平定葛荣的起义。那时候,葛荣带着上百万的流民武装,摆了个长蛇阵,浩浩荡荡地冲过来。尔朱荣挺聪明,他先是利用山谷地形,搞了点尘土和噪音,把敌人给搞迷糊了。然后,他给士兵们每人袖子里藏了根棒子,让他们快速往前冲,一下子就把敌人的阵型给冲散了,避免了长时间的拉锯战。他还怕士兵们为了抢功劳打乱仗,就规定奖赏不看杀了多少人,只看任务完成得咋样。最后,他自己带着最厉害的部队,直接冲向了葛荣的中军,把敌人的指挥系统给搞瘫痪了。葛荣那边有二十万流民军投降了,尔朱荣就让这些投降的士兵就地解散,等他们走出百里地,没法再聚在一起的时候,才派兵分批押送,把他们编到自己的军队里。
他在打仗布阵上真是个天才。
跟尔朱荣那种一眼就能瞅准战机、爱用快刀斩乱麻打法不一样,高欢的打法要稳当得多。就拿532年韩陵那场大战来说吧,他脑筋转得快,借着地形的便利摆了个圆阵,还用车子连一块儿当了临时防线,愣是把尔朱兆的骑兵给挡回去了。但话说回来,稳当有时候也变成了胆小。沙苑之战那会儿,有人建议他分兵偷袭长安,他愣是没同意,非要硬碰硬。结果呢,一头扎进了芦苇荡,被西魏军给埋伏了,一下子折了八万多兵马。这一仗,算是把高欢在复杂地方打仗的弱点给暴露出来了。
【四、战略布局】
说到战略,尔朱荣一直没跳出军事大佬的圈子。河阴之变里,他杀了那么多朝臣,结果把自己的合法性给搞没了,军事上的胜利也没变成政治上的好处。打败葛荣那一仗确实打得漂亮,但后面处理得太粗糙了,只是把投降的士兵收拢起来,也没好好整编,这就给以后六镇势力死灰复燃留下了后患。说到大的战略规划,他更是眼光不够长远。扶元子攸做了皇帝后,他就跑回晋阳了,也没在洛阳打下个扎实的政治根基,最后只能是失败收场。
高欢在策略规划上相当有套路,看得也远。他把都城定在邺城后,搞了个晋阳和邺城两个中心:晋阳那边安排六镇的鲜卑精锐守着并州的马场,邺城这边就让河北的汉人军队看着粮食和税收的地方。538年沙苑之战虽然打输了,但他反应快,立马把防线往回收,守在河东,保住了自己的实力。他还靠着太行山的八个山口,建了个防御体系,这想法很明显,就是利用地形优势。所以,就算546年玉壁之战被打得挺惨,他的政权还是稳稳当当的。
尔朱荣平叛的速度挺快,一般不到三个月就能搞定,但他统治的根基不稳。高欢打大仗经常要花上半年以上,他很看重打完仗后的收拾整顿。就拿530年来说,尔朱荣去镇压河北邢杲的起义,一个多月就把敌人打败了,可没能把动乱的根子拔掉。再看看高欢,他在河北经营了十五年,一点点地把六镇的残余势力给消化了,这战略眼光可真够厉害的。
再者,高欢搞了个“六州大都督”的制度,把军事和行政权力捏到了一块儿。到了540年,他又推行了“募兵本地化”,把士兵的家人都安顿在晋阳附近,弄成了个军户小区。这种士兵和老百姓结合在一起的法子,就是北齐府兵制的开始样子。
【五、战术革新与后世影响】
说到后勤供应,尔朱荣大多时候都是靠就地解决。到了534年,他攻打河北时,因为粮食运不上来,只能撤退。而高欢呢,他搞了个很完善的补给系统。535年,他打通了滏口陉这条路来运粮,还在壶关建了个存粮的中转站。有了这样正规的后勤保障,东西魏对峙时,他就能一直占上风。
再者,他们俩都没留下啥军事书籍或者战略策略,对后来的兵法研究几乎没啥大影响。
【六、军政协同能力】
尔朱荣掌权那会儿,就是靠暴力吓唬人。河阴之变那事儿,他一口气宰了两千多大臣,虽然把反对他的人给镇住了,但也把士族们得罪了个底朝天。他手下那帮人,基本都是契胡部落的,根本看不起汉人里的能人。528年打下洛阳后,他们更是连汉人士族的大门都不让进,决策层里一个汉人都没有,这样一来,支持他的人就少得可怜了。这种光靠拳头说话的法子,到最后,孝庄帝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就反了他。
高欢这人,政治头脑确实更胜一筹。532年他到了洛阳后,立马就恢复了汉人士族的特别权利,还让杨愔、崔暹这些河北的大户人家掌权,让军事贵族和汉人官员一起管理国家。在军事方面,他搞了个“怀朔—晋阳”的小圈子,把六镇的武人和并州的强人整合到一起,还通过结亲的方式让这个圈子更团结。他还搞了个“食干制”,让将领们能从自己管的地方收税,这样一来,将领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更加忠心了。
说到处理民族间的疙瘩,尔朱荣主张“契胡得靠前”,这样一来,胡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就更深了。高欢呢,他办法多,对鲜卑的将士们说:“汉人就像你们的仆人。”转过头又对汉人说:“鲜卑嘛,就像是到你们这儿做客的。”这套两面说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圆滑,但还真让他把集团稳定了几十年。
【结语】
尔朱荣在跟葛荣、陈庆之北伐等大战里,把骑兵战术、心理战,还有用少数人打败多数人的本事,玩得那叫一个溜,简直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顶尖高手。他打仗从没输过,而且老能用特别小的代价就赢,真是个军事天才。不论是个人勇猛、军事上的战功,还是指挥大战的能力,他都把高欢甩了好几条街。
高欢凭借对地理位置的精妙布局、政治上的巧妙整合,还有打持久战的策略,打造了一个比尔朱荣时期更加扎实的政权。他在河北地区崭露头角,一手创立了东魏,跟宇文泰斗智斗勇了好久,这当中显示出的战略头脑和坚持,真不是盖的。而且,他还搞了些军事上的新花样,建立了后勤保障系统,这些算是给从北魏到隋唐那段军事制度的转变开了个头。另外,他在解决民族间的疙瘩,还有平衡手下各种势力方面,也是做得比尔朱荣好多了。
简单说来,尔朱荣在打仗上更有天赋,而高欢则眼光长远,更擅长布局。他们俩在军事本事上的不同,说白了就是军事高手和战略大师的差别。拿象棋来比较,尔朱荣就像是冲锋陷阵的“车”,勇往直前;而高欢则更像是掌控全局的“将”,运筹帷幄。
高欢不光在战场上能打胜仗,显示了他的军事头脑,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套长久的军政制度。这种深层次的军事智慧和策略,才是让他和其他人历史地位不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