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下滑的趋势似乎开始有点刹不住车了,就好像笔者之前一直给大家说的一样,很多人认为楼市就像是水缸里面的鱼一样,饿个几天或者几天不换水问题不大,只要最后重新喂食物并换水,那么水缸里的鱼很快就会活蹦乱跳起来。
可事实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因为不喂食、不换水的这段时间内,水缸里面的鱼儿可能就已经死掉了,甚至都已经发臭了,这个时候你即便给他们投喂更精致的饲料,换更优质的水,原先的那些鱼也不会活过来了。
还有人把当下的楼市比做是飞机,当飞机速度太快的时候就给它降低油门,让速度急速降下来,等想提速的时候再加油让它的速度更快;可事实或许是当你降速的时候,飞机已经因为速度不够直接从天上做自由落地运动坠毁了,这个时候你再想通过加油门的方式让飞机重新飞起来达到原来的速度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看看最近楼市的刺激政策多么给力,”降低房贷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甚至取消“限购”等楼市的刺激政策都陆续落地实施了。
楼市的信心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振,但目前来看,持续的效应比较短,仍需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来托住当前下行的楼市。
过去的20多年楼市疯狂发展,其“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小心应对。
后遗症一:高杠杆,让很多年不敢肆意消费
比如2023年本来以为会等待报复性消费,可是数据却告诉我们想多了,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6.8万亿元。
没有等待报复性消费,却等来了报复性存款,即便当下银行的存款利息在不断降低,但是依然难以阻挡老百姓存钱的热情,甚至年轻人都加入到了存钱的大部队中。
DT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轻人存钱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其中,约占比例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元,46.3%年轻人存款超10万元。数据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表示自己从工作第三年开始有储蓄习惯。
后遗症二:导致全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
高房价让人们失去拼搏的动力,甚至年轻人都开始注销信用卡和花呗了,他们不再受资本家的蛊惑,开始理智消费,甚至开始存钱。
年轻人也逐渐意识到,当下的社会即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如果自己结婚生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还是要过这样痛苦的生活,那倒不如直接不结婚、生孩子更好一些。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23年4季度民政统计分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创下民政部公布1986年以来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2023年的结婚率仅约为5%~7%,离婚率约为1.3%~2.1%.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人口数据,2022年人口净增长为负85万人,也就是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85万。
早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预测,人口将在2030年进入负增长,之后,又调整为2027年。
如今,这个时间又提前了5年。
现在的房子和太多捆绑在一起,户口、学籍甚至是医疗等等,所以,当年轻人们发现自己努力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时,倒不如直接不要后代,以免他们降临到世界之后还要过着和自己一样的“悲惨”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直言不讳地指出:“在过去市场比较好的时候,一些房企可能取得了销售的成功,赚了一些钱,就以为可以呼风唤雨,就可以用高杠杆来进行急速的扩张,对市场没有敬畏之心,所以产生了很多问题”。
“对市场没有敬畏之心”,樊纲简短9个字的评价,真的是一语中的,直击问题的要点。
专家不仅给出自己的评价,还对当下的楼市提出了两个建议:
1、尽快建立房地产长效健康发展的机制,比如出台房产税、空置税,大力发展保障住房等,让市场上多余的房子流入市场交易,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房价,还能让买不起房的人住得起房子。
2、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调控,一方面加强开发商贷款的限制条件,让开发商的资金链控制的更好,防止出现卷款跑路不盖房的情况。
总之还是那句话,对市场保存敬畏之心,对楼市保存敬畏之心,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应该小心谨慎,这样未来发展才会更加健康、长久。
万变不离其宗,价值对商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价值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没有例外。现在一、二手房价格远高于价值,价值回归是必由之路。